花月留痕

2020/09/19 04:12:26 網誌分類: 生活
19 Sep
          最近一口氣看了兩本關於粵劇的書,伍榮仲《粵劇的興起》原著是用英文寫的,由作者改寫成中文版,論述二戰前粵劇在省港和海外的發展,搜集的史料非常豐富;岳清編著的《花月總留痕》講述上世紀三十至七十年代,也就是粵劇在香港大起大落的半個世紀,書中有大量珍貴圖片和剪報。

          說到粵劇的萌芽與傳播,不得不提「紅船」。伶人以戲船為家,沿江巡迴表演,大概始於明朝,但後來出現的紅船不是一般戲船,船身髹上紅漆,除了演戲還承載着各種傳說。

          有說船上武生必練詠春,「佛山贊先生」梁贊也是拜紅船武生為師學詠春,後來再把這拳術發揚光大的。也傳說紅船戲班是反政府組織,咸豐年間在瓊花會館藝人李文茂的帶領下,響應太平天國起義,聯合天地會,佔據了佛山和肇慶。最後清政府燒毀了瓊花會館,禁演粵劇,紅船從此絕跡,這是歷史上粵劇第一次由盛轉衰。

          絕處開的花朵最美麗。傳說當時兩廣總督的母親,因為一個男花旦的相貌像自己死去的女兒,與他上了契。於是在兩廣總督的斡旋下,粵劇在被禁十幾年後終於解禁。

          後來八和會館成立、粵劇制度化商業化、在海外遍地開花的「大航海時代」、省港大罷工引發危機、「薛馬爭雄」開啟全盛期、淪陷與光復、題材革新、跨界到電影⋯⋯台上台下都是好戲。我不敢說自己是粵劇迷,但從小便有接觸,只是從未想過,讀粵劇史可以如此趣味盎然。

        davetam13@hotmail.com

        譚紀豪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