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風險者限聚」原則

2021/04/14 04:13:20 網誌分類: 生活
14 Apr
          最近聽一位來自歐洲的朋友說起:「香港人真是蠢,政府買了大量疫苗給香港人接種,但香港人卻不去接種,結果搞到不必要地長期限聚,酒吧也開不了門。我們在歐洲想打疫苗也沒有得打。」可說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我昨天在餐廳又聽到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說起,他之前未去接種疫苗,但聽到政府說會推行「疫苗氣泡」,接種了疫苗可以去酒吧,他現在打算去接種疫苗了。他的長輩朋友問他為甚麼改變主意。他回答:「可以溝女嘛!難道你覺得我這個年紀不會落吧溝女?」年輕人說話就是這樣直接,有誘因,他們才會接種疫苗。政府新政策一出,接種疫苗的預約暴增。

          可以看看外地的情況,例如以色列,以色列人口九百零五萬,和香港的七百四十七萬很接近。同是小地方,兩地人性向大不同,以色列長期處於中東國家的包圍,天天面對生存危機,人人都要當兵,危機感很強。以色列政府呼籲市民接種疫苗,認為這是一個公民責任,可以減低被感染和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本來已有大量民眾湧去打疫苗。最近以色列再加了「疫苗護照」政策(和香港的「疫苗氣泡」政策近似),如今該國接種了一劑疫苗的有百分之六十二人口,而香港只有百分之七點七。

          香港人就充滿質疑。政府周一公佈疫苗氣泡政策,周二早上的電台節目,已經「老例地」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質疑聲音。有人說食肆員工不打疫苗,老闆是否要炒員工魷魚;有酒吧業人士說,政府借他們「過橋」,要他們迫市民打疫苗。種種批評,應有盡有。酒吧業天天迫政府要讓他們開門營業,事實上,過去就有酒吧群組,出現大量感染。況且,蒲吧和吃飯不同,並非人的基本需要。到政府提出疫苗氣泡概念,員工和顧客打了疫苗,酒吧可以重開,但亦不見得他們會大力支持這個政策。基本上,很多香港人都是只看見問題,看不到道理,更看不到當中的好處。

          一、先講道理。「疫苗氣泡」政策容許打了疫苗盡量不限聚,是一個「風險者限聚」原則,和建築廢料徵費,用者自付的原理共通。政府免費提供疫苗給市民接種,不接種疫苗的人,就存在被感染和傳染給他人的風險。現實是,只有極少數人問過醫生、做過客觀評估不適合接種疫苗的,而絕大多數人不接種疫苗的原因,只是覺得「不想去」而已。我們不能夠拿極少數的問題放大,來否定大多數。據聞政府已經考慮了飲食等行業的員工,如果有醫生證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可以用每七日檢測一次來代替。這就簡單解決了一些打工仔真的不能接種疫苗的問題。

          大多數人不打疫苗的理由,只不過是「不想去」而已。我相信,到接種了疫苗之後可以出外旅遊的時候,市民就會更踴躍去接種。所以政府對沒有打疫苗、有較高傳染風險的人群,實施更高的限聚要求,要他們自己負上責任,這個道理顯淺易明;願意打疫苗的人,可以享受更加多的自由,也說得過去。

          二、再講好處。現在餐飲酒吧等業界,好像看到新政策壞處,卻看不到好處。餐飲業、酒吧業和卡拉OK業都投訴過去的一年,差不多有二百五十天都在限聚之中,大多數時間不能、或只是有限度營業。香港就在這個「一有疫情就要限聚」的地獄輪迴之中打轉!這樣下去,大量公司最後會被迫結業。政府提出的「疫苗氣泡」政策,就是設想一個處所,例如一家酒吧,無論是員工或者顧客,都接種了疫苗,他們受感染的風險很低,即使再度出現疫情,這些打了疫苗的處所,形成一個氣泡,應該也不用限聚。或許到時政府會有一個標貼,清楚說明某些處所是只容許打了疫苗的人才能進入的處所。

          業界可能會覺得現在接種疫苗的人不多,即使所有員工接種了疫苗,顧客可能也不多。但將來隨著接種的人愈來愈多,若有疫情再來,很多酒吧因為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接種了疫苗而不可以營業,只有那些合規的酒吧可以營業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受到疫苗氣泡帶來的好處。

          香港現在面對極大困難,要找到一個長遠的解決辦法,才能夠有出路。要打破香港一波又一波限聚地獄輪迴,疫苗氣泡似乎是一個出路。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