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09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9/08/10 09:58:52 網誌分類: 教育
10 Aug

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master曾

(5051)普通話說: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

解說:

不打自招是詞語,原來的意思是指還沒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

現比喻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過失或心計。

出處1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出處2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叛徒,他不打自招,向人國人民洩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拍後尾枕

(鬼拍後尾枕,意思是做了虧心事,然後自己說漏了嘴。卽係話人,唔經唔覺,本來唔想講,唔應該講嘅嘢,講埋出來。講通常都係祕密,或者做啲衰嘢,唔想人知。舊時會認爲係畀鬼拍後尾枕,鬼力吐真言。)

(5052)普通話說: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解說:

得意忘形是成語,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有時也可作領會事物其內在精髓而忘其外在表現。

比喻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

形:形態。

得意忘形,向來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得其意,即其思想精髓,而不必計較形,即表現形式;

二是後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

前者為學術詞意,後者為通用詞意。

出處1《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謂因高興而物我兩忘。後以得意忘形形容高興得失去常態,忘乎所以。」

出處2宋歐陽修《試筆 ·李邕書》:「餘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出處3丁玲《生活創作修養》:「這短短的一段,事情很小,卻把兩個人全突現出來了。一個是得意忘形,一個是極有心眼。也指取其精神而捨其形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分顏色上大紅

(形容人得到別人一點好臉色就得意忘形)  

(5053)普通話說:乾淨利索(gàn jìng lì suǒ)

解說:

乾淨利索是成語,意思是快速徹底,不拖泥帶水。

出處1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藍布大褂,乾淨利索,標致好看。」

出處2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二章:「他砍得乾淨利索,而且一氣能砍很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乾手淨腳

(5054)普通話說:萬般無奈(wàn bān wú nài)

解說:

萬般無奈是成語,形容極其無奈,沒有辦法。

萬般:極其、非常;無奈:無可奈何。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回:「耘軒萬般無奈,只得寫懷水候敘帖兒,把婁、程二位請到家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曬符

(意思是完全沒有辦法)  

(5055)普通話說:何足掛齒(hé zú guà chǐ)

解說:

何足掛齒是成語,意思是哪裡值得掛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用於表示輕視。

足:值得;掛齒:提及,談及。

出處1《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道:哥哥與母親姑侄至親,自然割不斷的;小妹薄命之人,何足掛齒!」

出處2《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是一時應酬之作,何足掛齒!」

出處3清·劉鄂《老殘遊記》第三回:「不過先人留下來的幾本破書,賣又不值錢,隨便帶在行篋解解悶兒,當小說書看罷了,何足掛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開口埋口

(意思是整天掛在嘴上;動不動就說話。)  

(5056)普通話說:有頭無尾(yǒu tóu wú wěi)

解說:

有頭無尾是成語,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有開頭,無結尾;也指不連貫,不完整。

出處1宋·朱熹《朱子語類》:「若是有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出處2瞿秋白《餓鄉紀程》:「政府不給我以全權,我的事情也是辦得有頭無尾。」

出處3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四五回:「倘若不幸而至於有頭無尾,你又有頒布者什麼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手尾

(形容人做事有頭無尾,或者做完一件事不收拾東西。)  

(5057)普通話說:難得糊塗(nán dé hú tú)

解說:

難得糊塗是成語,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

出處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

後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幅的形式掛於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面懵心精

(外表看來似乎很愚鈍,實際上心裡很精明)

「懵」即「糊塗」,「精」即「機靈」、「聰明」、「面懵心精」指表面上看來糊里糊塗,但實卻很精明。  

(5058)普通話說:如墮煙海(rú duò yān hǎi)

解說:

如墮煙海是成語,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頭緒,抓不住要領。

墮:落。好像掉在茫茫無邊的煙霧裡。

出處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故墮其云霧中。」

出處2毛澤東《矛盾論》:「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頭霧水

(意思是糊里糊塗;不了解情況。)  

(5059)普通話說:如釋重負(rú shì zhòng fù)

解說:

如釋重負是成語,比喻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鬆愉快。消除緊張的心情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

出處1《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出處2曲波《林海雪原》:「姐姐如釋重負似的鬆了一口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身松曬

(意思是解除了負擔,一身輕快。)  

(5060)普通話說:愁眉苦臉(chóu méi kǔ liǎn)

解說:

愁眉苦臉是成語,形容愁容滿面的樣子。也作「愁眉苦眼」。

比喻憂愁得眉頭緊鎖;哭喪著臉。

苦:痛苦。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里人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苦瓜乾咁面口

(5061)普通話說:雞飛蛋打(jī fēi dàn dǎ)

解說:

雞飛蛋打是成語,意思是雞飛走了,蛋打破了。亦作「卵覆鳥亦飛」。

出處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捨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出處2周驥良《吉鴻昌》:「只要他一進關抄了咱們的後路,那就雞飛蛋打,不可收拾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兩頭唔到岸

(5061)普通話說:彗汜畫塗(huì sì huà tú)

解說:

彗汜畫塗是成語,意思是用掃帚掃去灑地上的水;用刀劃泥土。

比喻極容易做的事。

出處《漢書·王褒傳》:「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彗汜畫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字咁淺

(形容簡單、顯淺)  

(5062)普通話說:伊於胡底(yī yú hú dǐ)

解說:

伊於胡底是成語,是一種感嘆,對一些不好的現象表示感慨;

意思是究竟要到什麼時候為止,表示事情不堪設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

出處1《詩經 ·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於胡底?」

出處2清·吳趼人《痛史》:「將來為禍天下後世,正不知伊於胡底呢?」

出處3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九回:「那知這個楊右相,卻一味大言欺君,全無定亂安邦之策,將來國家禍患,不知伊於胡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鑊泡

(形容事情搞糟了,難以收拾。)  

(5063)普通話說:三下五除二(sān xià wǔ chú èr)

解說:

三下五除二是漢語成語,原為珠算口訣之一。

現多形容做事乾脆利索;也是新興的網絡諷刺暗語,多形容做事不靠譜。

【成語的來歷】

算盤是中國古代一種有效的計算工具,其功能相當於現代社會的計算器。

「三下五除二」是珠算中最基本的加法口訣之一;

由於古時藉助於簡單、易記的口訣,人們可在算盤上進行一系列運算,因而「三下五除二」這條基本口訣便產生了「迅速、快捷」的意思,比喻乾淨利落的做完一件事。

如果從珠算的運算上來講,這是加法中的一個口訣:意思是在算盤的下檔上有二個珠或者多於兩個珠時,再加上三個上去,操作時應從上檔上撥下一個珠,下檔上除去二個珠,即先加五再減二;這個除字不是正常運算中的除法,而是去除、去掉的意思;

也就是3=5-2。比如,4+3,撥下5,再從底下4個中去掉2個,得7(在珠算中,上檔珠一個珠算作5,下檔中每個珠為1。)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扒兩撥

(形容三兩下子,做事快的樣子)

(5064)普通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jīn wú zú chì,rén wú wán rén)

解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成語,意思是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

比喻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足赤:足金,純金。

出處1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沒有十足之赤。人有優點和缺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針冇兩頭利

(意思是針只有一頭尖,喻事物總不能十全十美)  

(5065)普通話說:百不失一(bǎi bù shī yī)

解說:

百不失一是成語,意思是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

形容十分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也作「百不一失」、「萬無一失」。

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失:差錯;過錯。

出處1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他把算子一動,便曉得這人姓名,窮通壽夭,百不失一。」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原來長萬有一絕技,能擲戟於空中,高數丈,以手接之,百不失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咪走雞

(意思是不要錯失良機。)

(5066)普通話說:今非昔比(jīn fēi xī bǐ)

解說:

今非昔比是成語,意思是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出處1宋·李曾伯《賀新郎·自和前韻》詞:「問訊南州守。悵吾生,今非昔比,後猶在否?」

出處2《范進中舉》:「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只怕姑老爺還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死這砍頭短命的奴才!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今時唔同往日

(形容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的意思。)

(5067)普通話說:代人受過(dài rén shòu guò)

解說:

代人受過是成語,意思是替別人承擔過錯的責任。

受:承受,擔待;過:過失,過錯。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各省系軍閥懾於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過,曹輥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黑狗得食白狗當災

(意思是別人佔了便宜,而自己卻吃了虧或承擔了罪責)  

(5068)普通話說:出乖露醜(chū guāi lù chǒu)

解說:

出乖露醜是成語,意思是指在人前出醜。

乖,差錯、乖違;醜,醜態、錯誤。

出處1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我須是有量忖,又沒箇村莊道店好安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

出處2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下:「已恁地出乖弄醜,潑水再難收。」

出處3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像我婁家表叔結交了多少人,一個個出乖露醜,若聽見這樣話,豈不羞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剃眼眉

(比喻令人當眾出醜)

(5069)普通話說:說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

解說:

說一不二是成語,形容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改變或指人獨斷專行。

出處1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出處2《草地晚餐》:「警衛知道總司令是說一不二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拍心口

(意思是向人承諾保證做到某事或證實某事)  

(5070)普通話說:分我杯羹(fēn wǒ bēi gēng)

解說:

分我杯羹是成語成語,意思是分給我一杯肉羹,比喻從別人那裡分享一分利益。

杯,一杯。羹,肉汁。

【典故來源】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

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後謂從他人那裡分享利益為「分我杯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撈過界

(意思是超越範圍,比喻侵犯別人的權限。)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