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運動能力受生理限制

2019/09/06 04:13:16 網誌分類: 生活
06 Sep
          多練習就能成功嗎?坊間有傳指若要成為優秀運動員,必須起碼有一萬小時的訓練量,其實這說法有很多變數,難以一概而論。另一句名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在運動層面卻並非百分百對的。

          所謂一萬小時規律,是心理學者從優秀音樂家、表演文化者及運動員之中統計得出來的,他們重複不停練習,每天平均練習五至六小時,累積到達高峰卓越期約需五年或以上。不過,運動科學數據發現,單靠練習不一定完美。反過來,運動能力的高與低源於生理領域的限制,諸如決定肌肉質量的遺傳因素、人體形態、協調及反應,還有信心和表現焦慮等心理因素,以及記憶能力和頭腦靈活等智力。

          事實上,持續練習是運動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礙於運動項目的本質各有不同,不可能把訓練時數統一地量化起來。明顯分別的例子在於個人與隊際項目,前者透過重複練習較易掌握取勝的機會,例如保齡球及高爾夫球,但後者則受隊友、戰術、團隊合作等外在因素所影響。

          運動練習模式很多,較常用的有密集及分散。顧名思義,密集方式以大量重複練習而中段沒有休息,適用於專注力強的選手,而分散方式指中段有休息,適用於複雜技巧、專注力弱或易疲勞的情況。研究指,沒有單一種練習模式是絕對有效,以上兩類各有功效,教練需按學員的能力,因材施教。

          再者,假設練習是完美,但臨場心理發揮卻直接影響成敗。就算是優秀運動員,較常受到自我應驗預言效應所干擾。即是說,先入為主負面的判斷影響運動表現,常見例子是缺乏信心的籃球員在關鍵時刻射失罰球。事實上,不少優秀選手的練習經歷,是了解個人的身心素質條件,保持與教練和隊友良好的溝通,共同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練習模式。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