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1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9/09/07 11:44:36 網誌分類: 教育
07 Sep

master曾

 

31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5131)普通話說:言過其實(yán guò qí shí

解說:

言過其實是成語,形容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實:實際。說話誇大,同實際不符。

出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聲大大冇貨賣

 

(5132)普通話說:笑裏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解說:

笑裏藏刀是成語,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陰險毒辣。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笑裏藏刀解說】

笑裡藏刀是三十六計之一。

該計策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廣泛,而且可以無師自通。

笑容本是人類一種美好的表情,俗話說拳頭不打笑臉人,笑裡藏刀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百試不爽的計謀就是因為他擊中了人性中最常見的弱點

出處劉昫《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褊忌陰賊:心胸狹小猜忌,且陰險狠毒。褊,音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笑騎騎放毒蛇

 

(5133)普通話說:難兄難弟nán xiōng nán dì

解說:

難兄難弟是成語,讀音有兩種:

第一種是(nán xiōng nán dì):

出自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難分高下,今多反用,諷稱兩人為差不多的貨色,有貶斥的意味。

第二種是(nàn xiōng nàn dì):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癩蛤蟆遇田雞難兄難弟

「田雞」和「蛤蟆」都是一種統稱,以前人們沒有將這些進行詳細分類之前,其實都差不多。

而我們通常會區分的,是兩種:一種是身體光滑的,我們稱為「田雞」,而身上長滿疙瘩的是「癩蛤蟆」。

 

(5134)普通話說:一無是處(yī wú shì chù

解說:

一無是處是成語,比喻一個人或物沒有一點用處。

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出處明· 張岱《與胡季望》:「是猶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錯,烹飪燔炙,一無是處。明眼觀之,只發一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落(用)手食西餐-無叉用

 

(5135)普通話說:語無倫次(yǔ wú lún cì

解說:

語無倫次是成語,指說話沒有順序邏輯,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倫次:條理。

出處1自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七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倫次,而意若貫珠。」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他平時見了稍些闊點的人,已經坐立不安,語無倫次,何況學台大人,欽差體制,何等威嚴,未曾見面,已經嚇昏的了。」

出處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就是說話,也漸漸的語無倫次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紅番排隊去廁所,羽毛輪廁(語無倫次)

 

(5136)普通話說:貽誚多方(yí qiào duō fāng)

解說:

貽誚多方是成語,意思是在很多方面給人以責備的機會。

貽:贈送;誚:責備,譏諷。

出處宋.蘇舜欽〈杜公謝官表〉:「塵污近輔,貽誚多方,績效不揚,譏議上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軍佬皮鞋省到立立靚

 

(5137)普通話說:不打不相識(bù dǎ bù xiāng shí)

解說:

不打不相識是成語,意思是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又是一種和好的妥協。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陌生麻雀腳,不打唔相識

 

(5138)普通話說:似曾相識(sì céng xiāng shí

解說:

似曾相識是成語,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出處1宋· 晏殊浣溪沙》詞:「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出處2巴金《火》第三部:「文淑忽然驚喜地想到,她看見了一張似曾相識的黑黑的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面撞面好面善

 

(5139)普通話說:奉令承教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解說:

奉令承教是成語,意思是完全按照別人的命令、意圖去辦事。

奉:遵從;承:接受。遵從命令,接受指教。

出處1西漢 ·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免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出處2章炳麟《致袁世凱電》:「至如趙秉鈞之妄用僉壬,變生不意,猶不過奉令承教者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面懵懵當老(奉)

「老奉」係一個俗語,同奉旨有關,解作一個人要求另一個做事嘅時候,唔單只冇禮貌,而且更認為係應份嘅。

(老馮,意謂奉旨也。)

 

(5140)普通話說:自取滅亡(zì qǔ miè wáng

解說:

自取滅亡是成語,意思是所作所為把自己引上絕路甚至令自己招致滅亡。

出處1《陰符經》卷下:「沈水入火,自取滅亡。」

出處2《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衛桓公覽罷,大驚曰:叔段不義,自取滅亡寡人為滑興師,實為助逆。遂遣使收回本國之兵。」

出處3靈遁者《自取滅亡》:「妄想從無盡的放縱中解脫,是自取滅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5141)普通話說:人怨神怒(rén yuàn shén nù

解說:

人怨神怒是成語,意思是指人人怨恨憤怒;形容民憤極大。

出處1《晉書·孔愉傳》:「天罰既集,罪人斯殞,王旅未加,自相魚肉。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

出處2唐·辛替否《諫造金仙玉真二觀疏》:「奪百姓之食以養殘兇,剝萬人之衣以塗土木,於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

出處3《南史·傅縡傳》:「兆庶流離,轉屍蔽野,貨賂公行,藏損耗,神怒人怨,眾叛親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飛機炸茅坑激起民(糞)憤

 

(5142)普通話說:天壤之別(tiān rǎng zhī bié

解說:

天壤之別是成語,形容高天與平地的區別。比喻相隔很遠,差別很大。

壤:地。天壤:天上和地下。天和地,一在極上,一在極下。

出處1《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不走翰林這途,同一科甲,就有天壤之別了。」

出處2《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乖矣。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機能來說,聰明與不聰明雖有差別,但並不存在天壤之別。」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邊爐同打屎忽

 

(5143)普通話說:耀武揚威(yào wǔ yáng wēi

解說:

耀武揚威是成語,意思是炫耀武力,顯示威風,常用來形容士兵、軍隊。

出處1自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耀武揚威待怎麼!」

出處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姜維在南鄭城上見魏延、馬岱耀武揚威蜂擁而來。」

出處3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回:「楚中軍又發第二通鼓,成大心手提畫戟,在陣前耀武揚威。」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咗成擔蒜頭,好大口氣

 

(5144)普通話說:立竿見影(lì gān jiàn yǐng

解說:

立竿見影是成語,形容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

比喻行事能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馬上得到收穫。

多用於描述某種具體措施能立刻見效。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你說你蓮花化身,清淨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豬紅苛黑屎

(意思是當堂見效。)

 

(5145)普通話說:不假顏色(bù jiǎ yán sè)

解說:

不假顏色是成語,意思是不借用另外的臉色來表達自個的態度,形容不給面子,不給好臉色。

 即用不加掩飾的表情和語氣說話。

一般用於不客氣地指責某人某事,形容不給面子,不給好臉色。

常形容一個人態度嚴肅,在說話待人時亦表現得直接了當,而不以假面孔示人。

假:假借、依靠。同「不假思索」的「假」。

顏色:面容,臉色。特別是在嚴厲苛刻時的臉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夠皮無面俾

(皮,即「皮費」,經營開支駛費):意思是唔夠錢用時,甚麽人也不賣帳。

 

(5146)普通話說:三腳貓(sān jiǎo māo)

解說:

三腳貓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

出處元·張鳴善《水仙子·譏時》:「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三腳貓】解說:

《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三腳貓」一詞,但人們卻常用它來形容那些在技藝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

正常的貓應該有四隻腳,三隻腳的走路肯定不平衡。明人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有這樣的記載:「嘉靖間,南京神樂觀有三腳貓一頭,極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捕鼠是貓的天職,「三腳貓」雖「走不成步」,卻「極善捕鼠」,可見牠的工作能力很強。

可是郎瑛又多嘴說了一句:「俗以事不盡善者,謂之三腳貓。」就這樣,「三腳貓」一詞被附會成做事技藝不精的意思,並一直沿用至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未夠斤兩咪做架樑

「架樑」是明代軍中俗語,稱結營為「架樑」。

【架樑解說】:

架樑是「架在兩人中間」的意思。

當兩個人有爭執的時候,想當和事老的人擋架在兩人中間,希望隔開兩個發生爭執的人,所以又稱為「架兩」。

中國的舊式房屋,多數採用橫樑式結構,即是以柱子和橫樑構成房屋的骨格架,再砌外牆和蓋屋頂。在主樑和橫樑之間,有一些架樑,它替主樑承受上面的壓力,減輕了主樑的負擔。

由此可見,所謂的「架樑」原本是建築物結構的一部分,但是現在的香港人,就將之視為一個人物的身份,假如某甲要找某乙的晦氣,而某丙插身中間,替乙擋架,這就是「做架樑」,「做架樑」由為主樑卸去部份的壓力,轉而變成由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擋架;

由對死物而言,變成對人類而言,這就是廣東話「做架樑」的特色了。

不過「做架樑」這句俗語,是比較粗俗的,一般都是社會下層人仕才說的。

 

(5147)普通話說:奧援有靈(ào yuán yǒu líng

解說:

奧援有靈是成語,意思是指舊時官場的鑽營、勾結,暗通關節,形容顯露神通。 

奧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靈:有神通。

出處 ·文秉《先撥志始》卷下:「皆大慝巨奸,或燕處於園亭,或潛藏于京邸,奧援有靈,朝廷無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想衰埋大堆

(意思是圍結就是力量。)

 

(5148)普通話說:善觀風色,善擇時機(shàn guān fēng sè,shàn zé shí jī)

解說:

善觀風色,善擇時機是成語,意思是善於觀察和掌握不斷變化著的各種情況,善於選擇有利時機。

風色:指不斷發生變化的客觀情況。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這種善觀風色和善擇時機的聰明是不容易的,惟有虛心研究,勤於考察和思索的人們可以獲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時運高搏番鋪

(意思是掌握時機。)

 

(5149)普通話說:面目可憎(miàn mù kě zēng)

解說:

面目可憎是成語,形容容貌令人覺得討厭。

出處1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出處2《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又是窮,又是氣,莫怪人家嫌他語言無味,就是他自己也覺著面目可憎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眼眨眨扮花旦

(形容雖無過犯,面目可憎之輩。)

 

(5150)普通話說:同歸於盡(tóng guī yú jìn

解說:

同歸於盡是成語,指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歸:走向;盡:滅亡

出處1戰國·鄭· 列禦寇列子 ·王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出處2郁達夫蜃樓》:「將新酒盛入了舊皮囊,結果就是新舊兩者的同歸於盡。」

出處3清·姬文《市聲》第十四回。只圖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艱難,弄到後來,不是同歸於盡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烏蠅摟馬尾一拍兩散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