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人造肉」挑戰傳統餐桌

2019/09/13 04:12:57 網誌分類: 經濟
13 Sep
          今日是中秋佳節,筆者在此祝各位讀者中秋節快樂,人月兩團圓。中國人一般習慣在傳統節日,都會與親人吃一餐團聚飯,享受天倫之樂。但近期受非洲豬瘟影響,今年內地及本港豬肉價格持續高企,市民做節可能要「捱貴肉」了。豬肉愈來愈貴,連帶影響到傳統月餅生產商採購原材料成本上升,有見及此,內地有商家便推出首款國產「人造肉」月餅應市,限量三千盒「人造肉」月餅一推出便旋即售罄,引起大眾熱議。

          「人造肉」(或稱「素肉」、「替代肉」)是指通過培養和合成不同動物組織細胞,或利用提煉的植物蛋白質,在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肉類產品。由於近年全球素食和環保風氣盛行,少污染的「人造肉」產業發展十分迅速。

          兩間較為大型的「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不僅吸引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Twitter共同創辦人威廉姆斯(Ev William)、前麥當勞總裁湯普森(Don Thompson)及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等名人投資,Beyond Meat在美國上市時,首日股價更飆升超過百分之一百六十。英國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更預計,「人造肉」產業有望在未來十年內,搶下全球肉品市場一成市場佔有率,相當於一千四百億美元的大生意。

          事實上,隨着全球人口急速增長,對食物的需求亦與日俱增。聯合國預計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將達到九十七億,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更會高達一百一十億。若人類無法令全球糧食產量大幅增加,或找到可持續而且少污染的食物生產方式,世界各地將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已佔據全球約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以及消耗全球約百分之七十的淡水;傳統畜牧業所產生的甲烷氣體,則是全球暖化隱形元兇之一。反觀「人造肉」產業,不但可大幅減少土地和淡水使用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亦比傳統畜牧業少很多,未來能向人們提供穩定而且可持續發展的食物。

          但與基因改造食品一樣,「人造肉」能否普及,消費者信心是當前所需要突破的一道障礙。如何使消費者克服,將是「人造肉」產業成敗關鍵。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