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寄宿學校變天?

2019/10/03 04:12:53 網誌分類: 生活
03 Oct
          英國首相約翰遜叫停國會,遭法庭裁為違憲,是他上任以來的一大挫敗。約翰遜在曼徹斯特保守黨大會上表示,他不會因而退縮,脫歐不成,至多把心一橫重新大選。

          但大選將是又一次豪賭:保守黨的對手工黨,其領袖是一名共產主義者,如果工黨上台,英國將會徹底變天。

          這位郝爾賓留山羊鬚,戴上一頂軟氈帽,和列寧極為神似,有時穿一身連體工裝褲騎單車。郝爾賓帶領的工黨,宣佈上台後要將私立寄宿學校和政府學校合併:不准再收昂貴學費,不准對招生有指定要求,要平等包容,將學校設施及資源開放給區內所有家庭。

          英國老牌的私立學校,譬如香港人熟悉的伊頓、哈羅、西敏公學等,都是貴族文化產物,伊頓由國王亨利六世創辦,獎學金以國王命名,除了教育王子,還孕育了多名英國首相。

          英國是一個有悠久貴族文化的國家,英國最主要的文化遺產,宮殿、花園、博物館、下午茶、賽馬會、私人會所制度、男士訂製西裝等,尤其是私立寄宿學校,都源自貴族文化。但伊頓的校服和校規,因為貴族特色,近年來常遭人詬病,指其思想守舊,有違平等的大原則。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深受左翼政治影響。工黨代表新的社會階層冒起,抗衡保守黨所代表的貴族傳統執政勢力,工黨代表的勞工以及基層社會,主張改善打工仔的權益,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庫空虛,多處廢墟,政府積極干預市場,帶動經濟復甦,一度走出困境,作為調節,當然是好事。

          戰後貴族文化衰落,勞工階層推動文化潮流的轉型,譬如披頭四和後來的搖滾樂隊,足球球賽和球迷組織,甚至朋克次文化等,雖然都有蓬勃之時,但並非英國文化的主體和根基。

          因為其他國家的富豪、中產,嚮往的依然是英國主體的貴族文化,他們在倫敦白金漢宮周圍大量購置房產,送兒女入讀英國私立名校,希望他們日後能進入牛津劍橋,出沒倫敦白廳或金融城,其實是在維護以英女皇為尊的傳統價值,說到底,他們並不想和其他人平等。

          但郝爾賓這一招釜底抽薪,要消除英女皇代表的舊世界,因為他相信:文化無分優劣,學生成績也無論高低,倫敦的樓價不應該比委內瑞拉貴,這難道不是人人嚮往的大同世界嗎?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