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真的能作育「英才」嗎?

2019/10/27 11:26:18 網誌分類: 教育
27 Oct

學校真的能作育「英才」嗎?

相信大部份的教育主管機關、教授、老師、學生、家長一定會同意說學校是一處「作育英才」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學校若不是一處「作育英才」的地方,那麼學校成立的目的何在呢?家長將小孩送到學校讀書又有何意義呢?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相信經過仔細的分析之後,我想很多人應該就會改變他們原來錯誤的觀念,首先我們要來探討的是何謂「英才」?「英才」者賢能之才也,而「賢能」的人是指有德性有才能的人才夠資格稱為賢能的人,因此這個條件跟學歷或職位高低並沒有直接或必然的關係,也就是說碩、博士畢業生沒有德性或才能的人根本也不夠資格稱為「英才」,貪污舞弊、作奸犯科、心術不正的高官顯要、立法委員、縣市首長或學者教授們也是一樣不具這個資格,因此不是高學歷或高職位的人都能稱他們為「英才」,而是德性與才能兼備的人才夠資格稱之為「英才」。

其次有德性或才能的人也不是光看「表相」就能認定,更不是因為他表面上是在做善事而暗地裡卻心懷鬼胎的人我們也認定他是一個「有德性」的人,或是他所作所為都是一些危害國家、社會與遺禍後世子孫的事,我們也認定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因此能稱為德性與才能兼具之「英才」,一定是做任何事情每一心念皆是「善念」,而所做所為之事一定是能夠符合「大道」的事,如此之人他才是真的夠資格稱為「英才」,「英才」不是指一些年輕的高官或高學歷的人往生之後大家就送他「痛失英才」之匾額,那麼他真的就是一個英才了,因此這樣的匾額其實只是在諷刺那位早死的亡者罷了,並非「英才」這兩個字對他而言真的是實至名歸。

學校每年都有很多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有的繼續升學有的直接就業,但是吾人仔細的思考一下,目前已經在各行各業服務的這些畢業生們,有幾個人夠資格讓大家稱他為英才呢?我們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這些畢業生在社會上作奸犯科、為非作歹、危害社會、爾虞我詐的人更多,他們哪一個不是由學校培養出來的呢?難道說學校成立的目的是為了「作育英才」而實際的結果卻是培養了一大堆「心術不正」的人出來嗎?其實不是!事實上學校根本沒有辦法作育「英才」,更不會去培養那些「心術不正」的人出來,而是學校的本質其實是「中性的」,它只是提供老師們傳授知識或是給學生學習做人處事的一處地方而已,真正要為善或是為惡還是在於他們每一個人自己的「一念之間」,現實的社會環境中,有許多學校的校長、教授或老師們,他們自己本身都心術不正了,又如何能在學校作育英才呢?有的教授、老師他們每日上課中所講的許多內容或是在社會與報章雜誌上所發表的一些言論其實都是錯誤的,也都是在誤導學生與社會大眾,那他又憑什麼能夠作育英才呢?大部份學生自己也是如此,學生與學生相互之間不斷的在提供很多的知識或資訊給同學,但大部份所提供的根本都是一些違背做人處事道理的錯誤知識或資訊,也可以說都是讓其他同學「背道而馳」的一些言論與行為,因此每一位學生在學校中「學壞」的機率其實比「學好」的機率大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人性」所使然,你告訴同學「善的」知識他學半天也不會去做,但是你若教他們一些「惡的」知識,則他們學習的速度就非常快了,否則在小學時候根本不會抽煙的學生為什麼到了初、高中的時候卻人手一根煙呢?原本在家裡或小學根本不會偷竊的學生,為什麼到了初、高中的時候會集體去偷別人的自行車與機車來騎呢?女學生又為什麼會在一個班級之中有好幾個人集體下海去做援交或陪酒的勾當呢?而且經常還會「喫好鬥相報」,一個介紹一個,甚至於從中謀取仲介會去買一些流行物品,藉以在同儕中炫耀,難道這些惡行或淫行不都是去學校讀書之後才學會的嗎?

事實上學校與社會一樣都是一座「大道場」或「大染缸」,每一個人所說的話或所做的行為,都是在啟發或誘惑其他人的「靈性」,我們每一個人的靈性皆有善與惡的一面,這也就是宗教界所說的「佛性」與「魔性」,一個佛性強的學生他就不會被錯誤的知識或資訊所誤導與誘惑,但是一個魔性強的學生只要他人所說的話或所做的行為,能夠誘發他的貪嗔癡心,那麼他就會動心起念開始作惡,所以佛教的法師說:「佛魔一念之間」就是這個道理,例如有一個男學生發現在學校內一座樓梯下的某一個角度可以看到上樓梯女學生的裙下風光,消息一出保證每天都會有很多的男生藉故跑去偷看,除非他們的行為已經被發現或制止,否則這個觀賞女學生裙下風光的惡行就會一直的持續下去,這就是因為那些有惡念的男學生之魔性被啟發出來之故,因此學校沒有辦法作育什麼「英才」,每一個人要成「佛」或成「魔」其實都取決於自己的道根與悟性,一念悟爾後就可能成為英才,但若一念不悟則一生當中就會危害國家與社會,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