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違背常理的崇拜

2019/10/28 21:07:52 網誌分類: 人類曾經毀滅過
28 Oct

第二節 違背常理的崇拜

    北京的名勝古蹟眾多,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長城……等等,但說起具有中國宗教特色的當屬四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而在田壇中,最有名、保護最完好的是天壇。天壇,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幾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壇。

大約從西周開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個土台上,點燃柴禾,祭祀老大,後來的朝代沿襲了西周的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後來發展成到泰山頂上去祭天。因為祭天是君王的專利,老百姓是不能祭的,所以,祭天一般都十分隆重。明清兩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許是北京附近沒有像樣兒的高山,也許是這些帝王偷懶,反正在前門的南面堆起了一個土堆,算是有了“潘柴於泰壇,祭天也”的古意。由於時代較近,這處古蹟被完好的保存下來。北京的天壇十分雄偉,高高的祭壇被各種白色大理石雕刻、裝點得莊嚴肅穆。壇面上正中有一塊圓石,以這塊圓石為圓點向外鋪了9層石條,每層都是9的倍數,如第一層9塊,第Th層18塊……最後一層81塊。站在壇的中央,確實有一種近天的感覺。天壇正北方,有一大殿,號祈年殿,顧名思義,這是皇帝祭天時祈禱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國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音壁”,也算是名勝。祈年殿實際上是個神殿,裡面供奉著各種天神,有管風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一個個天神法相肅穆,個頭足有2米,或威武,或莊嚴,或高深莫測,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許多初來祈年殿的人,在參觀了一個個天神之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實際上,他們看到的神,都是小神,祈年殿裡還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裡呢?也難怪大家看不見,祈年殿正中的一個神颱上,放著一個不足兩尺的小木牌,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嚴的神像群中,這個小木牌幾乎不被人們注意。有人不相信說:胡說八道,既然天帝是諸神的首領,為什麼沒有神像呢?難道中國人對天帝不尊嗎?許多人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是無可奈何的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知道,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裡的耶穌、佛教裡的釋迦牟尼、道教裡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個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惟獨中國的最高神卻無神像,這是為什麼呢?.上面我們曾經說到,中國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時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無像就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實際上,一旦說穿了並不奇怪,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沒
有一個人能給“天帝”造出一個神像。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為,中國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體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無垠的天空,它有無限之大,但又空洞無物,既看不著,也摸不著。那麼,請問哪一位有本事為這個虛無的天空造出一個神像來呢?我敢肯定,世界上沒有這樣一位能人,而且永遠也不會有。

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滿足於一個小小的牌位,而
不能像其他神一樣,有一個法相莊嚴的金身。

人們雖然能夠理解“天帝”沒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總覺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難道我們不能換一個跟大家一樣的崇拜嗎?那萬萬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國宗教信仰中有多麼高的身份,輕易動不得。

中國對天的信仰起源極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裡就有“天”字。郭沫
若曾在《先秦天道觀之進展》一文中羅列了八條證據,認為殷商時雖然有“天”字,卻不是神稱,即“天”在當時不作為崇拜對象。郭沫若的觀點未免武斷了一些,因為我們對甲骨文還知道的很少,許多字都是猜出來的,請的準不准還是個疑問,比如說,甲骨文有許多“上帝”的記載,“上”字和“天”字在結構上極為相似,有的就是一個寫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兩者合而為一。怎麼能武斷地說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稱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極為普遍了,難道這個“天”是一下子冒出來的嗎?因此,天崇拜應該發端於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繼承而已。

從殷商時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會最主要的崇拜,幾乎具有了一神崇拜的
許多特點。

    “天帝其降饉?”(《通纂》373)
    “天上之載,無聲無臭。”(《詩·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痘戎殷。”(《尚書·康浩》)

這個“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個神靈,它對人世社會的一
切事情都有權干涉。這一崇拜後來與祖先崇拜相結合,成為中國“二元宗教”的主體,並一直影響幾千年的社會文化、心理。

由此可見,正確理解中國的天崇拜,是我們認識中國古代歷史、人文心理的重
要基礎,否則,一切的研究統統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離歷史的真相,聽起來像聽天書一樣不知所云。

關於中國奇怪的“天崇拜”,人們自然要問到兩個問題:第一,天崇拜究竟是
什麼內容?第二,天崇拜是怎麼來的?

天崇拜的內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種古文獻都沒有記載,現在的學者
理所當然應該不知道。由於第一個問題不清楚,那麼關於天崇拜的來歷就更不清楚了。現在通行的觀點認為,中國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轉化來的,而是後來許多社會神性集合在一起的產物。嚴格的說,這個解釋根本不能算作一個解釋。殷商或殷商以前,我們所發現的神靈崇拜當中,有許多都源於原始的自然崇拜,雖然有些神在後來的發展中發生了很大的變異,但如果仔細追溯的話,都可以從原始宗教當中找到痕跡,那麼,為什麼對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內容呢?再者,“神性集合在一起的產物”這個提法本身就很朦朧,它是一個相當滑頭的解釋,可事實上又沒有說出任何實在的東西。

如此說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來歷不明的崇拜。

從殷商時代記載的實際用法看,天崇拜決不是各種神性的集合體,它的崇拜對
象就是自然的天空,《詩經·雨無正》曰:“浩浩吳天,不駿其德。”詩文中“浩
浩吳天”指的決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指的就是虛無縹緲的天空,甚至可以說是指浩瀚無垠的宇宙。 《周易》曰:“天行鍵,君子當自強不息。”這句話不知被多少中國學者引用,有些人還把它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主要特徵,在這裡“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將此處的“天”解釋為大自然,這是不對的,因為在中國上古文字表意上,天就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虛無的天空。

中國古人崇拜虛無的天空,多麼不可思議的崇拜啊!

有一則寓意深刻的笑話,說的是有一天,在某個城市的美術展覽館,舉辦了一
次盛況空前的美術展覽,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展廳裡各種作品琳瑯滿目,不由得使人駐足觀賞,品頭論足。當參觀的人流來到一幅題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時,不覺都愣住了,因為這幅畫僅僅有一個標題,整個畫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觀眾請教作者說:“您畫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觀眾又問:“那麼牛呢?”

作者說:“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們敢肯定,看著這塊什麼也沒畫的空白畫布,決不會有人說:瞧,畫的真美呀!因為無從談起。

那麼,虛無的天空有使早期人類崇拜它的理由嗎?回答是徹底否定的,它與我
們以上說到的這則笑話是同樣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在的風、雨、雷、電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話,天空不就成了一塊什麼也沒畫的畫布了嗎?什麼都沒有的天空,就是無形無質的虛空,也就是空無,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現代人也根本不會去注意這個虛無的空間。因此,虛空完全不具備使人類發生崇拜的自然屬性,正如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去崇拜時間之神一樣。

宗教崇拜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外部事物的影響,比如,給予人們實惠的東西,
即對人們生活有利的東西,像太陽驅走了黑暗的恐懼,使萬物生長,因此後人崇拜它。當然對人們生活不利的因素,由於太強大,無法戰勝,也可以使人對其崇拜,像瘟疫,它奪去人們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滅不了,所以,人們崇拜瘟神。總之,所有的崇拜對像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生活。

那麼,虛無的天空對人又有什麼影響呢?無形無體,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不
會使古人產生聯想的。比如,空氣,它對人確有影響,可言人認識不到,所以世界上沒有崇拜空氣的。

從思維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智力的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維佔了主導地位,而抽象思維卻不發達,這一點在原始的岩畫中得到了證實。

岩畫的內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殺一頭鹿,如何崇拜一種東西等等,你在岩畫中絕對找不著像畢加索印象派的繪畫。

形象思維來自於直接的視覺刺激,而動態性的東西往往比靜態的東西更能引人
注目,例如,天空中閃爍的星辰、盈虧有序的月亮、東昇西落的太陽、飄逸流動的浮雲、金蛇般的閃電、時大時小的雷鳴等都具有強烈的動感,所以自古以來就強烈刺激著原始人,並統統發展成為原始崇拜的對象。相反,虛無的天空是絕對靜止的,甚至連想像都想像不出來,根本不具備引人注目的動態特點。

從中國人的心態來分析,歷史形成了中國人現實、功利的心理,魯迅曾總結說:“華土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大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玄想。”實際的中國人發明了最不實際的“天空崇拜”,這本身就是一樁怪事。

或許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來反駁我們,但從埃及人把天空想像成奴特手
腳跨地彎曲的半圓身體、身上又裝飾著許多星星看,人們並非將奴特當成天空本身來崇拜,只是把她作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質上還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沒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國古代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宗教崇拜。這就是我
們提出的問題。如何合理、科學地解釋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資料出現,否則,用現有的資料是不可能解答這一問題的。甲
骨文我們研究了近100年,上古文獻我們研究了幾千年,但至今問題沒能解決。難道我們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資料出現以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嗎?

事實上,中國尚有大量的資料沒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話。

一般來說,文字記載的歷史總是比口述的歷史——神話傳說要晚得多。當我們
不能在文字記載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現的恰當解釋時,為什麼不去考慮從神話中探源呢?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研究中國古代宗教的專家、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專心在各種文獻裡爬進爬出,竟沒有一個人將“天崇拜”與中國古代的天神話聯繫起來考慮。

事實上,中國古人格外注意天空並非源起於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話出現的時候,原始人不知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對虛無的天空總是津津樂道,給後人留下了大量關於天的神話,有趣的是,中國上古神話是以“天”為中心展開的,許多著名的神蹟都和“天”有密切的關係。例如,“開天闢地”的神話涉及盤古、伏羲、女媧、混沌、黃帝等神;“天梯”的神話涉及伏羲兄妹、黃帝、顓頊、柏高、十巫等神;“女媧補天”的神話涉及女媧、祝融、共工等神;“天傾西北”的神話涉及視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並出”的神話涉及太皋、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

可以說,天神話是一條紅線,它能穿起中國許多神話和古神。在神話研究者感嘆中國神話不像古希臘神話那樣有體系的時候,為什麼不去注意中國的有關“天神話”呢?因為中國的“天神話”自成一個體系。

按照一般的常識,神話的歷史要比文字的歷史久遠。中國的天崇拜產生於殷、
週時期,比神話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們認為,“天空崇拜”與“天神話”之間有必然的聯繫。

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天崇拜”的天與“天神話”的天,兩者含義
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們各自的對象又是什麼呢?

正如我們以上分析的那樣,如果神話中的“天”也是一個無形無體的虛空,那
麼,不但不會形成“天空崇拜”,甚至連“天神話”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對大量關於“天”的神話,我們不得不問:神話和宗教信仰中的“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是否同義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