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人類文明被大洪水毀滅的事實“ 第18節

29 Oct


再向西行走,直線距離二百五十里,叫騩(音gui)山(今青海雜多縣西北,巴顏喀拉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400米)。山坐落在西海岸邊(在今崑崙山、唐古拉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低地,即今三江源地區,古時有一片巨大的水域,被稱為西海,現大部分已乾涸,只留下零星湖泊,以及一些河流,如通天河等)。
  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蘊藏豐富的玉石。山中有一條溪水流出,叫淒水,向西流去,注入西海,水中有很多采石(一種彩色石頭,如雌黃類礦物)和黃金,還有很多丹粟。
  (這座山的寶貝多呀!好好找找吧!不過,據說最近幾年,有很多人到這一帶尋寶,一車一車地往外運,相信找到的機會也不大了。
  雜多縣這個地方的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著名的有冬蟲夏草、雪山貝母、雪蓮、秦艽、紅景天等中藥材。據說這裡出產的冬蟲夏草質量最好。四千年前古人記錄下來的很多動植物,現在還有。 )
  以上為西山系列的第一列山系,從錢來山出發,至騩山,共有十九座山,直線距離二千九百五十七里(約1478千米)。
  華山的山神是這列山系諸山神的宗主。因此,調查這座山時祭祀的禮儀是:用太牢(古時最高規格的祭祀儀式,用整隻豬、牛、羊三牲作為祭品,對神靈進行拜祭)。
羭次山的山神十分神奇威靈,因此,祭祀的禮儀是:用燭火(點燃香燭),齋戒一百天(齋戒是舉行祭祀典禮前,拜祭人要洗頭沐浴潔淨身體,以示對神靈的敬重);用一百隻毛色純正的整隻牲畜,一百塊瑜玉(品質最好的美玉)一起埋入地下;用精選的稻米飯,加上一百樽美酒,一百塊玉珪(一種長條形,上端製作成三角狀的玉器),一百塊玉璧(一種中間有穿孔的玉器)進行供奉。

  其餘十七座山,祭祀山神的禮儀相同,都是用一隻純色完整的羊作為祭品進行拜祭。所用的燭火,用百種香草研磨成粉未製成。祭祀時地上鋪上用各種顏色有序地裝飾鑲邊的白茅草蓆,作為神靈的座席。
  (前面我已經提醒過大家,華山的神靈很厲害,這不是我嚇唬大家,而是古人說的。羭次山的山神十分神奇威靈,也是古人說的哦。
  《山海經》記錄的山經,每一條路線都有關於神靈的介紹,有祭祀神靈的禮儀。神靈是有形狀的,神出鬼沒,呼風喚雨,但一般人看不見它們。 )
  您對神靈的問題有什麼看法,可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