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運動助預防骨質疏鬆

2019/11/02 04:12:45 網誌分類: 生活
02 Nov
          很多人以為骨質疏鬆症是長者的疾病,年紀大骨骼系統便自然出現老化。不過,過去半世紀的研究卻發現,原來長者患上骨質疏鬆症和青少年運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負重運動對增強骨質密度的效果最為顯著。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的骨骼新陳代謝的疾病,患者的骨質密度逐漸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容易導致跌倒及骨折,以及引發其他併發症,危及生命。長者較常見因骨質疏鬆而引致髖骨骨折的死亡率高達三成,患者的身高會逐漸變矮,甚至駝背或頭部低垂,脊椎骨壓塌等,後果不容忽視。本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有四成人出現骨質疏鬆問題,情況令人憂慮。

          人體的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從出生開始累積,增加最快的時段為青春發育期的三至五年間,約在三十五歲到達高峰,之後每年以百分之零點五至一的速度減少。更年期的女士由於體內雌激素下降,骨質密度的流失更快,每年流失率可達百分之三,所以必須做好預防工作,以免影響健康及生活。

          目前文獻指出,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原因眾多,後天行為風險因素包括缺乏足夠運動、鈣質攝取量不足、缺乏維他命D及沒有接觸陽光等。研究發現,運動對骨骼強度的影響比例約佔四成,而相關激素、鈣質和維他命D只佔一成。所以,運動是最有效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的工具。

          負重運動對增強骨質密度的效果最為顯著,更年期的婦女,特別需要定期進行負重運動,諸如步行、上樓梯、跳舞和羽毛球等,每星期進行三至五次三十至六十分鐘,可達到健康的預防功效。不過,游泳運動對改善骨質密度的作用十分有限,雖然游泳本身是很好的全身運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適能,但對刺激骨骼系統的正面作用效果不算明顯。

          追蹤性的研究指出,青少年參與足夠運動是影響骨質密度最關鍵的時期,跑跑跳跳的運動模式是最有效預防日後患上骨質疏鬆疾病。兒童及青少年每星期進行不少於二十分鐘的跳躍運動,可以保障骨骼系統得以健康生長。參與戶外運動增加接觸陽光的機會,配合均衡飲食和鈣質攝取,有效強化骨骼健康。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