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人類文明被大洪水毀滅的事實“ 第33節

02 Nov

再向北行走,直線距離三百五十里,叫涿光山(今內蒙古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沙漠西邊的一座山,海拔1100米)。山中有一條溪水流出,叫囂水,向西流去,注入河(古黑河,今弱水,部分已乾涸)。水中有很多鳛鳛魚,形狀像喜鵲,卻長著十隻翅膀,鱗甲長在羽翅的尖端,發出的叫聲像喜鵲鳴叫。據說這種魚有清熱禦火的功效,食用可以治愈癉病(因濕熱引起的黃疸病)。

  山上有很多松樹和柏樹,山下有茂密的棕樹和橿樹。山中有很多野獸和禽鳥,最多的野獸是麢羊(羚羊類動物),最多的禽鳥叫蕃(一種貓頭鷹之類的鳥)。
(注意:山下的溪水河裡,有一種魚,長著十隻翅膀,鱗甲長在羽翅的尖端,發出像喜鵲的叫聲。實在難以想像。請當今的科學主義者不要以科學之名,來罵古人荒謬。而要認真想一想幾千年來,地球上發生了什麼氣候變化,為什麼很多物種消失了。這才是科學的精神。
  應該怎樣把這種魚描畫出來呢?就讓喜歡畫畫的朋友發揮想像力吧!如果畫出來了,最好傳上來讓大家一起欣賞。
  再說說這裡的地理。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三大沙漠,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北部。從《山海經》的記載看出,在四千年前,這裡並不是沙漠,而是濕地,有很多水域。
  據有關報導,國家有關部門於2008年成立聯合考古隊,曾在這一帶進行考察,發現有很多古城遺址,遺址範圍有大量的石器和陶片,年代久遠。 )
  再向北行走,直線距離三百八十里,叫虢山(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阿拉善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900米)。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漆樹,山下有很多桐樹和椐樹(一種樹幹上長腫節的灌木,古人用來做拐杖)。山嚮陽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背陰的北面蘊藏豐富的鐵礦。

  山中有一條溪水流出,叫伊水,向西流去,注入河(古黑河,今弱水,大部分河流已乾涸)。山中有很多野獸和禽鳥,野獸以橐駝(駱駝)最多,禽鳥以寓(蝙蝠之類的小飛禽)最多。寓鳥的形狀像鼠,卻長著鳥一樣的翅膀,發出的叫聲像羊叫。據說食用這種鳥,能使人亢奮,上戰場勇敢抗敵。
  (重點介紹一下這個地方的特點。現在這一帶已經比較乾旱,沙漠化了,但古人記錄下來的這些動物,還有存在哦。比如駱駝,當地人還在用它當運輸工具。

駱駝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物種。我想,科學家們應該對駱駝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駱駝是遠古生物,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適應能力特別強。今日世界上各個沙漠地區,在四千年前還是濕地,本來駱駝是生活在濕地的,但隨著環境的變化,駱駝並沒有滅絕。它們在不斷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終於存活了下來。
  古人記錄的寓鳥的特徵,與現在的蝙蝠很相似。食用這種鳥,能使人亢奮,上戰場勇敢抗敵,似乎也有很多佐證。
  現在這一帶被稱為居延遺址。據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漁獵農耕。先秦以後,先後為北狄、烏孫、月氏、匈奴等民族的游牧之地。
  在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曾率領萬餘鐵騎,逾居延,破匈奴,揚威祁連山。在居延遺址上,現在依然可以發現散落在地上的銅箭鏃。 )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