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治產業鏈

2019/11/07 04:12:34 網誌分類: 生活
07 Nov
          環保是西方「政治正確」運動的主要戰場,而瑞典少女通貝里堪稱其中一員猛將,但最近她和荷里活巨星李安納度的合照,卻在社交網絡上傳為笑柄。

          李安納度是一個超級富豪,擁有多架私人遊艇及私人飛機,但是同時又是環保主義的社運家,曾經代言並且製作環保紀錄片《第十一個小時》、《洪水來臨前》、《冰上火》、《綠色新世界》等,而「美名」遠揚。

          但是宣傳環保和素食,和自己身體力行,是兩回事。即使身體力行,是一名不折不扣道德高尚的環保人士,一旦加入宣傳陣營,就是另一回事。

          因為環保一旦變成環保主義,形成政治勢力,政治勢力需要政治獻金,美國印度裔麻省理工學者艾亞杜萊曾詳細解釋環保政治的「產業鏈」如何運作:自從環保主義上台之後,唯一的變化,並不是碳排放真的減少,生活方式變得更環保,而是憑空多了一個高高在上的政治精英組織「氣候變化跨國界委員會」,向全球大小企業及商品市場徵收「碳排放稅」,然後發放碳排放「信用積分」,原理恰似中世紀教廷發放的贖罪券。

          這些政治精英,譬如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憑手中的權力,在全球獲得數以千億計美元的政治獻金,所謂的巴黎氣候協定便是他們的台前代言人。他們僱用科學家、明星、說客集團,然後敦促美國、歐盟等政府設立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加入氣候協定組織,有份上船的人愈多,則船主的勢力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大,當然,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意見領袖、說客、媒體都自有好處,不會落空。

          因此,根據巴黎氣候協定,直至二○三○年前,有些發展中國家可獲雙倍碳排放量的許可,因為西方先進國家,以類似贖罪券的方式,將本國的碳排放轉嫁給別國,以使自己的國民呼吸更清新的空氣,喝更乾淨的水。環保為了到底有無改善?無從得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環保主義」的利益極為龐大,可以供養的政治勢力集團也愈來愈多,企業被逼繳付更多的稅,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埋單——如此一來,小企業就更加無立錐之地,跨國大企業的壟斷愈來愈強,消費者的選擇就愈來愈少。

          換言之,環保的意識和行動,已經被環保主義及政治正確所騎劫。嘲笑李安納度和瑞典少女的網民,並不是反對環保,而是對他們背後的政治遊戲感到不齒。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