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 不容忽視
2019/11/16 04:12:28
網誌分類:
生活
宮腔黏連的主要成因是子宮內膜受損如刮宮手術、黏膜下肌瘤摘除術、宮腔感染如子宮結核。患上輕微宮腔黏連不一定有徵狀,處理方法亦較簡單。嚴重患者則會因纖維化的黏連引致經量減少,經血如因黏連封閉而無法排出,則會引致經痛。子宮內膜受損會影響胚胎着牀而引致不孕,亦會增加流產的風險。傳統上宮腔黏連是透過宮腔鏡作出診斷,三維超聲生理鹽水宮腔超聲波檢查則是較新和入侵性較低的診斷方法。
治療宮腔黏連方案基於四大原則,一:宮腔鏡手術是治療宮腔黏連的標準方法,但分解黏連後復發機會高,文獻顯示嚴重宮腔黏連的復發機會可達至百分之五十;二:預防復發的措施如放置子宮環、球囊或透明質酸去阻隔子宮壁合上;三:利用賀爾蒙藥復原子宮內膜; 四:定期覆診並檢查黏連有否復發,或需要進行數次的手術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有見刮宮手術可引起難纏的宮腔黏連,利用對子宮內膜損傷較低的藥物引流或超聲波引導手動式吸宮去處理流產能減低宮腔黏連的機會。
如不幸有宮腔黏連的徵狀,要及早檢查及治療,令宮腔回復健康去迎接小生命吧!
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輔助生育技術中心
榮譽助理教授
羅思敏醫生

回應
(0)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