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2019/11/23 16:43:07 網誌分類: 政治
23 Nov

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古代的人以為只要認真讀書上京趕考求取功名,則名位利祿自然就會來,因此宋真宗的勸學篇有句話說:「富人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明朝高明先生的琵琶記中對讀書求功名也有如下之描述:「男兒有書須勤讀,書中自有黃金屋,亦自有顏如玉」,這是因為古時候之窮苦人家謀生不易,陞官發財唯一的路就是在每一年科舉取才的制度中,能榜上有名以獲得一官半職得到功名,如此自己與家族才有翻身之機會,因此稍會讀書的青少年莫不以讀書「求取功名」為職志,但是自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宗就將讀書的目的搞錯方向了,因此歷朝歷代無德無品的公侯將相或是省、縣、鄉、鎮府衙內當差的公務員,無一不利用職權拍馬逢迎,以求有朝一日能升大官發大財,因此靠山的吃山,靠海的吃海無所不貪,害得我們後世的子子孫孫遭遇到很大的災難,至今仍無法脫離「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所帶來的夢魘。

    每一個人小的時候開始到學校讀書,不論是讀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或研究所,父母親都會一再的叮嚀囑咐:「到學校去要好好讀書」,那麼怎麼讀書才能稱為「好好讀書」呢?如果讀到博士學位後出來社會服務,再藉高學歷來貪贓枉法或禍國殃民,那麼這是不是就是父母所期望子女「好好讀書」的結果呢?當然不是!如果讀到國外大學之碩博士,然後就留在國外娶妻生子不再回國,將年邁的父母丟在臺灣鄉下自生自滅,那是不是也就是父母所期望子女「好好讀書」的結果呢?當然也不是!所以父母親要兒女「好好讀書」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子女能在讀書的過程中學到做人處事之「道理」,如果子女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那麼畢業之後服務國家或社會,當然就不會貪贓枉法或禍國殃民,當然也不會不顧倫理道德逆天行事,因為那些事情都是不懂做人處事之「道理」的人才會做出來的,因此讀書不是為了什麼「黃金屋」,更不是為了「千鍾栗」與「顏如玉」,而是為了要日增「智慧」,有了智慧當然就能夠明辨是非與善惡,就能夠瞭解任何事情的對錯與曲直,當然也就不會因為胡作非為而身陷囹圄了,可見一個讀書人要讀出「智慧」出來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有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這一段文字已經將如何「瞭解做人處事道理」講的清清楚楚,瞭解做人處事的道理就是「得道」,因此要得「道」一定要先瞭解,任何事情之發生原因都有它的「終」與「始」,所謂「始」指的就是事情的「前因」,而「終」講的就是事情的「後果」,因為一般人處理事情只知到現實之狀況,但卻不知事情何以演變至目前狀況的前因,因此在處理事情實都作了「錯誤」的判斷與抉擇,所以到最後其結果必然是錯誤的,這就是沒有瞭解處理事情的「道」,而對「物」的分析與探究也是如此,任何物質都有形成之「本」與「末」,所謂「本」指的就是形成此物質原來之「本性」,而「末」就是已形成物體之後的形狀與用途。

    對於事情之「終」與「始」,可舉之案例觸目所及皆是,例如大家在公共場所常會遇見身體殘障之乞丐在討錢或要飯,這是世人當前對此人所見的狀況,也就是事情的「終」,但是此乞丐生出來就是乞丐嗎?當然不是!從小就斷手或斷腳嗎?當然也不一定,因此如果世人由他的現況逐步往前去追究原因,那麼有可能會發現他原來是一個富家子弟,因為參加幫派械鬥而遭人砍斷手腳,或因為吸毒、賭博、玩女人揮霍無度,而導致家產由富變窮,再由窮變成現在的三餐不繼,更因為他個性頑劣不聽父母與親朋好友的規勸而恣意妄為,因此才被逐出家門,所以才導致他今日在公共場所當乞丐討錢或要飯之果報,因此如果世人只看到果而產生同情心,那就是「慈悲心」,此種慈悲心是一種「私心」,也是一種「無明」的現象,而瞭解他整個由富家紈絝子弟變成現在乞丐過程的仙佛與家人絕不會同情他,務必要讓他受到造孽之後應有的「果報」,因此不會再去資助他,這才是符合大道的「大慈大悲心」,所以由事情之「果」追究到事情的「因」,才會掌握事情的實相,因此也就不會作錯誤的判斷,這個「因」就是事有終始的「始」。

    而物有本末的道理也是隨處可見,大家都知道江、海、河、湖、冰塊、雪、霜、雨….等等都是由「水」所變化或聚集而來,因此大家都會認為「水」就是它們的「本」,而江、海、河、湖、冰塊、雪、霜、雨…等等就是水的「末」,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水」是怎麼來的?科學家會知道「水」是由水分子而來的,因此科學家會認為「水分子」才是它們的「本」,這就是目前人類所知的一般資訊,但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水分子」還可以再分解,因此「水分子」並不是它們的「本」,所以大學之道中才會有「格物致知」這一段文字,「格物」者窮究事物之真理也,「窮」者極盡也,科學家會認為「水分子」才是它們的「本」,就是因為沒有窮究「水」這個事物之真相,因為沒有窮究事物之真相,當然就不可能產生「真智慧」出來,這也是「格物致知」之真諦,所有的水或是由水所變化出來之物質,它們的本就是所有水之源頭━「水炁」,它也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炁」其中之一,因此所有的學子或老師務必要窮究事物之真理,否則所讀的書內容是錯的,所研究實驗出來的結論是錯的,所教的任何知識都是錯誤的,那讀了書光有「黃金屋」又有什麼意義呢?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