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功過格 1

2019/12/05 14:23:18 網誌分類: 善惡功過格
05 Dec

警世功過格

功過求心篇

警世功過格小序

古聖傳心之法。曰精曰一。精以察之。不雜於形氣之私。一以守之。惟純乎義理之。正顏心齋。曾日省。胥是道也。觀自在菩薩云。五蘊皆空。又曰。遠離顛倒夢想。蓋以心之為物。惟虛故靈。而汨於物欲。則明者昧。清者濁。甚至知誘物化。而忘其本來矣。讀祖師警世功過求心編。所謂學問無他。求其放心者。於三教中。為最親最切之旨。擬之禪門一棒。何多讓焉。夫祇求無過。不求有功者。古人之心也。今為中下等人說法。不將功過格分列簡端。其于強恕而行。增美釋回之學。未克了然心目間也。至于西山真氏功過格。傳自太微仙君。了凡先生功過格。授自雲谷禪師。其後書不一種。究未若是篇之條分縷柝。開卷尤多裨益也。他如元魁秘訣八條。專為士人垂訓。皆倫常日用間。切己之言。非符咒法術可比。茲特附於功過格後。願吾儒身體力行。不求末務。亦何難繼彭氏而邀天眷也。噫。我祖師示此秘訣。即文帝所云。天上主司有眼。單看心田。人間文字無權。全憑陰騭之訓耳。有識者請自三思。

乾隆乙未仲春十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

明陶石簣功過格論

或曰。為善去惡在心耳。奚必是。曰。子讀書耳。奚必課程。賞罰耳。奚必律令。出納耳。奚必會計哉。不知會計當則盈縮可稽。律令明則趨避不惑。課程立則作止有度。否則勤惰任心。高下任手。有餘不足。無從參考。徒曰我為善。我為惡。曾為幾善。去幾惡耶。曰。其如明功隱過何。曰。子勿慮也。世有明功隱過於人者。未有明功隱過於神者也。我日為之。夜書而藏之。焚香染翰。幽獨無侶。四顧森然。鬼神滿目。以心蒞手。一點一畫。罔敢不誠。而明功隱過乎哉。曰。我今日書而功微。明日書而過鉅。不將怖而止乎。曰。勿怖也。何以知功微而過鉅。書之而後功與過出焉。微積而鉅。鉅釋而微。道不遠矣。久久不輟。自有得也。曰。我功鉅而過微矣。天道果有知耶。曰。子但飯。母憂不飽也。孔子曰。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子所求在數者外。則吾不敢知。止此耳。則坐而俟之。

警世功過求心篇

純陽子曰。人之有心。如天之有日。心之邪正。如日之升沉。日升沉而晝夜分。心邪正而人鬼判。故心者萬善之源。而百行之所由出也。儒曰正心。道曰存心。釋曰明心。心正則不亂。心存則不放。心明則不蔽。三教一理也。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今之心若亡羊然。盍歸而求之。求心之道無他。屏諸幻想。除諸惡念。獨置力於倫常而已。蓋屏諸幻想。則心存。除諸惡念。則心明。置力於倫常。則心正而不亂。聖賢仙佛。不外是矣。至於屏除置力之道。則在擇善而固執之耳。擇善之道。必本倫常。然必心中清淨。無一毫雜念。火氣不生。在在歡喜。自然心不忘親。常存敬愛。推之五倫。莫不皆準。常想聖賢之言。潛心理會。每聞父師之訓。敬凜奉持。見聖賢經傳格言。爽然於目。見父母手澤口澤。惕然於衷。見人善行。聞人善言。生企慕心。見人惡事。聞人惡言。生警省心。聞淫褻語而不移。見好子女而不惑。當喜知節。當怒知懲。念念在茲。與人為善。與人有怨。輒思其好處以釋之。中心有憾。輙思己過處以寬之。人以非禮相加。無心報復。人以巧機攙奪。無心好還。靜籌人託。以期踐言。靜思人恩。以圖報稱。處繁華中。有恬澹心。處貧賤中。無怨尤心。見人失意。生悵惘心。見人得意。生歡喜心。見人才高。生欽服心。見人饑寒。生憐憫心。見人勤勞。存體恤心。見人謬誤。無非笑心。見人珍異。無倖得心。見人富貴。無艷慕心。不因勢力而生趨附心。不因衰落而生厭薄心。不因貧乏而生茍且心。不因急迫而生險詐心。見老成而生敬。見道德而知尊。見人愚頑無禮而不怨。見人飲啖過節而不憎。聞人言語無稽而不厭。聞人虛聲恐愒而不驚。見人有功。恆思所報。見人有過。恆想其難。聞人有善而不疑。聞人有惡而莫信。引過歸己。推善與人。受橫不嗔。受謗不辯。居常省過。行則闕疑。久久變化氣質。歸於純粹。方寸之內。有如冰雪。舉念之間。無非忠信。上焉可以入道成真而證果。下焉亦長保其福祿而蔭及子孫矣。茍或祭先不敬。事親不誠。父師教誨。口應心違。父母家庭。心疑偏愛。兄弟叔姪。有欲而憎。天地鬼神。臨財不畏。聞善知悅。過後即忘。起念為善。未幾即怠。聞人有善。心疑不信。聞人有惡。心信不疑。見方正而不恭。對老成而多慢。心欲勝人。時生忿怒。心惟利己。時生嫉妒。學未成而自負。事已誤而自寬。艱難輙起怨尤。富貴便生驕泰。心圖人物。而口卻支吾。心服其人。而口偏倔彊。借財不得。遂若仇讐。欠債不還。反生怨恨。才不及其人。而故欲傲之。識不逮其人。而故欲非之。心知自錯而怙終。心議其非而面諛。淫念貪念惡念嫉妒念媚世念。輾轉不除。忿心躁心傲心不平心陰賊心。循環不巳。所謀未善。反恨人之不從。作事多乖。卻怨人之不用。見好子女。輙生意惡。聞婦人聲。便爾心移。作計欺公。起心害眾。常懷陰險。自作聰明。在在憎嫌。時時懊惱。凡若此者。事雖未彰於言行。心先觸怒於鬼神。罰在其身。毒流孫子。嗚呼。善惡之分。如絲染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茍改過以為良。亦從凶而反吉。倘執迷而不悟。終怙禍而遭殃。然而善惡心生。吉凶心召。茍正其心。則無適而非善矣。茍求其心。則無適而非正矣。聖賢千言萬語。不過於斯。靈樞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謂要者。行住坐臥。常想此心在腔子裏。自然雜念不生。自然舉念皆善。天地鬼神。交相保護。凶妖惡眚。無自而干矣。 

孚佑帝君警世功過格

出湖郡雲巢精舍刻木共計四百四則

 

例言

◎ 功格。意善計五十六則。語善計三十九則。行善計七十二則。

◎ 過格。意惡計五十九則。語惡計五十七則。行惡計一百二十一則。

◎ 凡諸過惡。而能改行遷善者。其功十倍。

◎ 凡欲力行功過格者。須將此冊。存於案頭。另立一簿。以記功過。每舉一念。發一言。行一事。自揣是善是惡。即查冊內功過多少。逐日逐欵。挨登簿內。每月結算。將功折過。功過多餘。載入下月。毋矜功以自欺。毋掩過以自恕。初或過多功少。繼而功過相等。行之既久。則舉念皆善。雖此格亦無所用之。則功成而善根深矣。其福報豈可量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