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2019/12/13 22:15:36 網誌分類: 人類曾經毀滅過
13 Dec

第四節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天"及天崇拜的"天",是一個有形實體的推論,還可以從甲骨文中找到強有力的證據。

  我們為什麼要重視甲骨文中的漢字呢?原因很簡單,古人在創造甲骨文時大量使用了象形思維,是對被記錄對象形象的圖畫形式。例如,表示太陽的日字,寫成囗,中間的一點代表太陽黑子;再比如,山字,寫成囗,完全是高山的形狀。因此,甲骨文的許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實背景,而這些背景,在以後文字的發展規範中都消亡了。所以,一個文字的真實本意,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後的金文中去尋找。

在甲骨文里天宇有許多寫法,其中一種把天寫成"&恰似一個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個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釋說,這是一個正面站著的人,整個字的解釋是這樣的:正面站著的人為天。

  這個解釋不能令人信服,《說文》曰:"天,顛也,從一大。"顛,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後來皇帝祭天都選擇高處,所謂的"泰壇"是也。一個站著的人怎麼能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說"正面站著的人為天",那麼就等於在天與人之間劃了一個等號。可大家不要忘記,在甲骨文那個時代,天是人們崇拜祭祀的對象,它是神啊!人怎麼可以和神劃等號呢?

  再說,甲骨文關於人字的寫法也不止一種,都是用一個人形來表示的,與"8"(天)的結構大體差不多。為什麼要用一個極為相似的字去表達一個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說甲骨文的天是以正為陽為天,反為陰為地的思想去創造的,那也同樣解釋不通。甲骨文裡有陽字,但沒有陰字,在表示陰天、晴天時,它總是用"易日"、"不易日"來表示,也就是說,在甲骨文時期,陰陽沒有形成文字概念(但已有圖形表示或數字表示法),更不可能用正為陽來表示天這個概念。

  所以,"正面站著的人為天"這個解釋是根本錯誤的。那麼,甲骨文中的"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再仔細研究一下天宇的結構,我們發現,代表人腦袋的圓圈似乎大了一些,與其他部分失調。所以,我們認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達的重點,並不在下面的人形,而在頭頂上的那個圓圈,這個字的解意應該是:人頭頂上的"○"即為天。

那麼這個頭頂上的圓圈又代表什麼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畫中,古人常常用一個個圓圈代表太陽,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陽的圓圈中常有一點,表達星星的卻沒有這個標誌。那麼,甲骨文的"天"字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人頭頂上像星星一樣的一個圓形物體就是天。也就是說,古代的天概念與我們現在的天概念不一樣,它不是一個無形的虛天,而是一個有形有體的物質"天",它的形狀是圓形的。這個意思正好和上述神話中的天概念吻合,真是太巧了。

  我們對天的上述解釋,還可以從稍後的西周金文中得到證實。金文裡把天寫成"囗",上面的圓圈變成了方形。在古代,人們是不可能用方形來表示人的腦袋,這也可以反證,甲骨文中天字人形上的圓圈並不代表人的腦袋。圓圈變方形,說明它所代表的東西,是一個物質構成的實體,而決不是無形的虛天。同時,金文的天字更加突出了人頭頂上的含義,恰好可為甲骨文的天字作註解,因為金文離甲骨文的時代不遠,完全知曉甲骨文的原始本意,所以才有瞭如此大膽的一變。

  此外,古埃及文化與中國文化同樣古老,在埃及的萬神廟壁畫裡,埃及諸神的頭頂上都有一個球形物,或者手持圓球。我們認為,埃及諸神的造型,本意與中國甲骨文相同,諸神來自天,故頭頂上的圓形物亦是天之意(見圖四)。

  (圖四)

古代人的"天",就是指人們頭頂上像星星或太陽一樣的圓形物體,它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彷彿一伸手就能摸得著,這就是從神話和古文字裡得出的必然推論。

  "天"有形,駭人聽聞!

  那麼,這個天究竟有多大呢?甲骨文中另外一個"天"字的寫法透露給我們一些信息。甲骨文還有一個天字,寫作"囗",一橫的下半部分也是一個人形,這個字與前幾個字一樣,表達的重點是上面的一橫,而不是下面的人形。那麼,"一"代表什麼呢?在甲骨文裡,"一"常常代表地平線。例如,囗(山)字,底下的一橫就代表大地,再比如,囗(立)字,一個人站在大地上,此為立也,下面的一橫同樣代表大地。所以,我們認為,這個甲骨文的準確釋意應該是:人們頭頂上的大地,即為天。

  人們頭頂上怎麼會出現大地呢?如果我們把以上甲骨文、金文和中國有關"天"神話聯繫起來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顆巨大的星球,因為它離我們很近,那麼你就感覺不到它是個球體,只感到一片大地就在你的頭頂上。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自治區陰山的狼山段發現了大批的岩畫,這些岩畫歷史古遠,從古樸的技法看,尚在原始社會。這些岩畫其中一幅刻著一個人,雙腳呈環形(跪坐貌),兩臂上舉,雙手合十,頭頂上有一個圓形的圖像(見圖五),

  (圖五)

  (圖五)像正在禮拜。研究者認為,這個環形物"很可能是太陽的形象",所以大家一致將這幅岩畫命名為"拜日圖",看起來也很形象。

  這樣理解也不為過,由於太陽與人類的親密關係,對日的崇拜幾乎發生在所有原始民族身上。 《禮記·祭義》疏云:"天之諸神,莫大於日,祭諸神之時,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為貴也。"甲骨卜辭裡有"賓日"、 "出日"。 "各日"、"出入日"等都是太陽祭祀的記載,人們對太陽頂禮膜拜,朝迎夕送,畢恭畢敬,禮典很是繁雜。

  但問題是,這個人形所拜真的是太陽嗎?就現在我們發現的岩畫來看,表示太陽一共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圓圈中有一點,一種是圓圈中有隻太陽鳥,還有一種是圓圈四周有放射狀的條紋,用來表示太陽的光芒,這三種表示中以後兩者居多。這幅岩畫沒有表示太陽的特殊標誌,圓環物絕不可能是太陽,因此,拜日的解釋是不正確的。

  這個跪著的人形,他禮拜的對像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它就是上面提到的"天",是一顆懸浮在我們頭頂上的巨大星球。因此,這幅岩畫是地地道道的"天崇拜"的圖形表示。

  到此,我們對以前不理解的問題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神話和古文字及岩畫中,事情大約是這樣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顆巨大的星球--天體,它來到地球很近很近的上空,古人將它稱之為"天",並按照當時的具體情形發明了"天"這個古文字,囗、囗、囗。由於這個"天"與當時的人有某種神秘的關係(這以後要講到),所以,大家把它當成神來崇拜,從而出現了中國古代來歷不明、違背常理的宗教信仰--天崇拜。

  後來,在某一事件之下,這個被稱為"天"的星球,又遠離我們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虛無的空間。但原始宗教頑強的繼承性,並沒有因為空間的巨大改變而中斷。只是雖著歲月的流逝,後人漸漸習慣於接受無形無體的虛天,怎麼也無法將原來的"天"與現在的天統一起來,所現,形成了怪異的天空崇拜。

  越縣以後.人們對天崇拜越是不可理解,大家心裡都在嘀咕:崇拜個虛天干什麼?於是,天崇拜開始衰敗。但在強烈繼承傳統的慣性下,天崇拜成了皇帝的專利,但是,許多皇帝都是禮拜而不知所以然。等歷史發展到我們今天,現代的人更是不能理解這種古怪的宗教信仰。

  然而,遠古時代這個"天",對我們的祖先影響竟然如此之大,先民將對"天"的宗教記憶保存在文化、心理的最底層,形成了一股很強大的潛宗教意識。但這種潛宗教意識,在後來的歷史中,竟然沒有一種宗教形式能夠充分錶達它,於是,形成了中國人瀰漫式的宗教觀念,什麼都有人信,但什麼都不長久。拿起這個看一看,扔掉;拿起那個瞧一瞧,再扔掉。憑著潛意識的引導,中國人寧可崇拜生命的自然過程,去研究天、地、人相互感應的關係,而不癡迷於任何一種宗教形式。這是個賦有歷史使命的民族,它默默地一代又一代地希望找回心靈深處的"天"。

  好啦!這些沉重的話題就說到這裡吧。我們再回到"天"的主題上來。

  既然,遠古時代的"天"是一顆臨近地球的巨大星球,那麼,它究竟指的是哪一顆天體呢?它是否還現存太陽係呢?這個事件究竟發生在什麼時代呢?

讓那些陳舊的思維方式、學術觀點統統見鬼去吧,解答上述問題,必須有一個大膽的突破,這是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對廣大讀者的要求,我們相信:真理就包含在大膽的假設之中。

  遠古的"天"就是現在的月亮!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