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好正確的生涯規劃?

2019/12/17 14:12:01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7 Dec

如何作好正確的生涯規劃?

所謂的「生涯規劃」當然不是片段人生的一個選擇,也不是一時想改做什麼就可以亂調整因而打亂自己一生的步驟,它是每一個人一生全生涯之完整規劃,也就是每一個人其人生的「戰略目標」之規劃,「目標」區分為「戰術目標」與「戰略目標」兩大類,而「戰術目標」也可以說是「中間目標」,而「戰略目標」卻是「任務目標」或是「最終目標」,所謂的「中間目標」又是指什麼?那就是為了達成「任務目標」而必須奪取之階段性目標,所以它又稱之為「階段目標」,「中間目標」有何含意呢?也就是說奪取這個「階段目標」後,可使自己先立於有利之「戰略態勢」,並有利於爾後「任務目標」之達成,但如果某一場戰爭的「戰略目標」規劃錯誤,那麼其「中間目標」的奪取則一點意義也沒有,人生之規劃亦是如此,如果不能規劃一個符合自己需要與興趣,並有能力可以達成之戰略目標,則在中途做任何的事業其實都是在妨礙自己的前途。

吾人曾在某軍事院校中擔任過「教育長」,學校中的學生素質可以說是全國之精英,因為平常學生中就保持有二千多位碩士,六七十位博士在學校受訓,學生之程度超越任何大專院校,因為他們多是碩士以上的學歷畢業,才能當預官來此軍校受分科教育,所以空檔時間個人會和他們接觸對話,以瞭解他們的想法和未來之生涯規劃,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大部份的學生對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過程均缺乏「生涯規劃」,對退伍後要做什麼工作也茫然不知,如果是一群沒有讀書的文盲或是高中以下學歷之中等學歷階層,那倒沒有什麼好詫異的,但若是受過碩士以上學歷的菁英份子有此情形,那就是我們「教育制度」與「教育目標」出了嚴重之偏差,每次聽到他們有關學、經歷的敘述,都會讓人嚇一大跳,例如有人中學讀「高職」,大專讀「機械系」,畢業去「做保險」,或是一般高中畢業後,考進大學「兒福系」,畢業去推銷某名牌汽車當外務員或做傳銷生意,這是什麼樣的思維邏輯?又是什麼樣的「生涯規劃」?全國這麼多的學校教務人員、老 師 教授或「教育專家」,難道認為「學非所用」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或是本來這就是教育部對碩博士畢業學生的「培訓目標」嗎?

目前社會上不論醫師、法官、教授、官員、立委、律師、檢察官::等等領域,幾乎沒有一塊是「乾淨」的,也沒有一種行業是「清廉」的,包括現在正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人人莫不為「私利」、「權勢」、「名位」在爭權奪利,所以學生會作「錯誤的生涯規劃」或是根本不會做生涯規劃,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社會會亂、官員會貪是有跡可尋的,而教育者對「人性」的不瞭解,沒有指導學生作正確的生涯規劃,正是社會、國家目前紛擾不安的源頭之一。

要談「正確的生涯規劃」前,首先要先瞭解「社會之結構」,社會是由各種不同職業領域、不同階級層次、不同之族群、不同之性別、不同之心態、不同的社會成長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學經歷與不同的政治理念….的人所組合而成,如果沒有這些人的組成,那就不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缺了一環社會也無法正常的運作,例如社會上可以缺清潔隊員、法師、葬儀社檢骨師、水泥工、木工….嗎?但是有哪一所學校開班在教他們,很多行業其實都是師徒傳承制,教育部並未納入正常之教育體制內,這正是所謂的「學用無法配合」的普遍現象,全臺灣地區大樓蓋這麼多,每家都要裝潢,但是像「水泥工」、「木工」對整個社會演進這麼重要的知識技能,竟然都是靠半路出家,非科班出身的「師傅」在邊做邊教,而大部份的學校資源竟然去培養一些畢業後根本不從事所讀相關科系相關之工作,為的就是那一張看似不重要,其實又是很重要,或是看似很重要但其實根本不重要的「文憑」上,但文憑有用嗎?當然!該用的時候就很重要,不必用的時候那就不是很重要了,以前社會上有六成的大企業家是高中以下學歷,因為他們是靠「技藝」起家的,所以吾人應該要瞭解一個人在社會上是否會成功,學歷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卻不是「絕對因素」與「必然因素」,那麼各行各業要成功它的共同因素是什麼?那就是要「發掘人才,並讓人才就定位,以充分發揮其無限之潛能」,這也就是俗話說的:「行行出狀元」。

正確生涯規劃的第二個重要觀念,就是要知道這個社會是「行行出狀元」,這句話的另一個含意也就是「職業不分貴賤」,舉個例來說明,例如一群民眾要登上「台北一○一大樓」頂樓,而大家從不同的門進入「台北一○一大樓」一樓,開始往上爬,「頂樓」若是代表社會上事業成功的話,則不同的門就是代表「不同職業」,因此不管是從哪一個門進入台北一○一大樓」並爬上頂樓都要經過一番的努力,而且中途不能放棄才能成功,事業何嘗不是呢?不論你從事任何行業,也都是要經過一番的努力而且中途不能放棄才能成功,因此吾人看到有人演布袋戲成功、演歌仔戲成功、賣碗粿成功、打棒球成功或打籃球成功….之案例,但同時我們在社會上也看見博士失敗、總統失敗、企業家失敗、影星失敗、政治人物失敗….之案例,他們那些成功的人有的根本沒有讀什麼書,但那些失敗的人之中卻有很多「高學歷」、「有錢人」或是「高職務」的人,這在在的證明了「行行可以出狀元」這一句話並非子虛烏有,但是雖然行行可以出狀元,但是為什麼各行各業失敗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呢?主要的原因是要看你是否是這一行業的「人才」,有沒有作好正確的生涯規劃與是否走正確的道路。

所以要作好正確生涯規劃,我們要建立的第三個觀念就是「什麼是人才」?有的人將「博士」當成人才,有的人將「資優生」當成人才,有的將得到「諾貝爾獎」的人當成了人才,如果是這樣分類的話,那麼很多的行業可能都沒有人才可言,其實「人才」並不是指這方面,所謂的「人才」就是指一個人是否能依他的專長安置在適當的位置,並讓他能充分發揮其所長,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麼他就是一個「人才」,否則他根本就是一個「廢才」,對國家或社會不但一點用處都沒有,反而會有害處,例如一塊大石頭拿去填三峽大霸的基礎,做為奠基之用,那麼這塊大石頭就是一塊「石材」,如果將此大石頭拿去蓋民宅,則「砌牆」、「灌漿」、「築地基」它都用不上,如此情形的話那麼這一塊大石頭在蓋民宅方面根本就是一塊「大廢材」,就算這塊「大石頭」是一塊玉石、寶石,它仍然是「廢材」,美國的「籃球之神」麥克喬登,在打籃球方面不管是「灌籃」、「籃板」、「運球」、「射球」,他都是一個「人才」,但若請他去操作機械、檢修太空梭,那他根本就是一個「廢才」,因此隔行如隔山,一個太 空 博士不見得會養豬,一個大學文學院的教授也不見得知道風水地理常識,因此各行各業都有它的「專業性」,而各行各業也都有「成功的機會」,所以一生之中不一定要堅持「讀到什麼學歷」,也不一定堅持要「做什麼樣行業」或「當什麼職位」,因為你不見得是「那塊料」。

許多的父母一定要兒女「當醫生」、「當老師」、「當法官」或從事其他什麼行業,如果我們的兒女他們是「當醫生」、「當老師」、「當法官」的那塊料,那麼他當然可以成為一個當醫生、老師或法官的「人才」,而人才到了定位,若能全力以赴、奮發圖強,則未來的成功遠景是可以預期的,但如果這些家長只是認為這些行業都是賺錢容易、社會地位高,所以才逼他們的兒女去就讀,如此的話則爾後兒女們轉系、自殺、得憂鬱症或一事無成的現象便會呈現出來,而且到處都是,俗話說:「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無知」,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類型的父母全憑自己主觀之意識擅自幫兒女做決定,自己並未替兒女做「性向分析」,在沒有為兒女做「性向分析」的狀況下,就逼兒女去讀他們所不喜歡的學校,就如同一個商人未做好「市場調查」就亂投資一樣的無知,因此許多兒女是被父母的「無知」所害死的,而父母自己卻茫然不知,因此對於我們一生成功與否的「性向測驗」與「性向分析」就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國中生階段」,因為過了國中的階段就開始區分「一般高中」、「高職」或「五專」等方向,這是未來走向升學或就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野,若讀錯了就很容易在未來發生轉學、插班或是輟學之後遺症,因此在國中階段學校的老師、校長、家長或是主管國中教育者就要研擬整套之計劃,在國中一至三年級須逐年完成「性向測驗」、「性向調查」與「性向分析」,以確定人生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學生剛入國中的時候,可委請專家、學者針對國家社會現況、未來趨勢走向、目前社會職業類型做一詳細的分析,並設計一張包含各行各業的綜合表格,讓學生們以「刪除法」之方式排除一些「志不在此」、「印象惡劣」、「有恐懼感」、「絕不選擇」、「性向不合」、「難以勝任」等等的行業,如此三年緩衝期時間一一淘汰,到國中三年級畢業前三個月,請學生確認未來最願意發展之行業三至五項,再請專家依據學生選擇的這幾項,逐一說明分析(因為學生對該項行業僅有「粗淺概念」,未能完全深入瞭解該項行業之利弊, 須借助 老師或專家的社會歷練與經驗予以分析),最後確定最有利於這位學生未來的發展行業,即極可開始實施全生涯之完整規劃,因為到了「高中階段」課程之後便開始分科了,如果國中時期沒有選擇未來發展之性向,那麼接下來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自己該讀「職業學校」或是「普通高中」,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與選擇,一步錯爾後就會步步錯,到後來一發就不可收拾難以回頭,這階段就如軍事家所講的:「戰略目標選擇」,戰略目標若是選擇錯誤則未來的戰術目標就算是打贏了,但是到最後這場戰爭也不可能贏得了。

舉個例來說吧!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軍大和艦隊戰力非常堅強,可以說橫掃西太平洋無所不摧,因此日本海軍與陸軍在配合之下奪取東南亞各要點並佔領中國大陸沿海各省份,當時的日軍指揮階層極欲繼續往印度洋方面進軍,並與「德軍」或「義軍」在印度地區會師,但是讓日軍最害怕的事,就是美國停泊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因為若沒有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萬一美軍參戰則其太平洋艦隊就會截斷日軍艦隊攻擊東南亞所產生的綿長「補給線」,如此將造成日軍與日艦的重大傷亡,因此針對於要不要攻擊美國「珍珠港」,日本「陸軍部」與「海軍部」即產生重大的歧見,這個時候就是吾人剛才所謂的「戰略目標選擇」,日軍後來決定攻擊「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因為日軍做了錯誤的「戰略目標選擇」,所以導致美國民意贊成美軍參戰,而導致後來日軍節節敗退,就算日軍後來在菲律賓、新加坡等其他戰場打勝仗,也無法挽回日軍最後失敗之命運,因此作戰若是「戰略失敗」,就算是「戰術成功」也無濟於事,吾人的生涯規劃也是一樣,我們生涯之「戰略目標」如果規劃錯了,則其他之奮鬥再努力,到最後可能都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功目標」,社會上有許多的人就是這樣失敗的。

接下來的第四個重要觀念就是要將「人生理想」與「人生目標」澈底搞清楚?「理想」與「目標」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一個人當他想要完成某一個願望時,如果這個願望是他的能力所能做得到的,那麼這個願望就是他的「目標」,如果這個願望以他的能力畢生根本就做不到,那麼他這個願望僅能算是他的「理想」,一個成績中等的國中生要考上理想高中,那麼進這所高中僅能稱之為「目標」,若想拿這所高中入學的「榜首」,這就是一種「理想」,為什麼我們要將「理想」與「目標」說清楚呢?因為社會上有許多人的人生規劃,父母給他們或自己所擬定的理想太高,自己又沒有瞭解自己的實力,所以一生都在「挫折」或「頹喪」中過日子,日久之後便會造成神經質或憂鬱症因而自殺,有的人在一生當中卻連「理想」或「目標」也沒有規劃,猶如一艘沒有「目標港口」的船隻,航行於茫茫的人海之中,直至翻覆沉入海底,這種人的人生到最後不失敗才奇怪呢!

許多高中生考大學,是以「知名大學」作升學目標,管他是讀什麼系都可以,有的高中是以「女朋友想讀的大學」為升學目標,管他學校是什麼性質,有的高中是以「有學校讀就可以」為升學目標,管他未來要幹什麼,這些想法是多麼危險的觀念啊!拿自己一生的前途發展在下賭注,也沒有看到任何教育單位、學校或教授採取什麼樣的因應措施,所以目前社會滿街的賣車業務員、保險業務員、傳銷經理、禮儀師、房屋仲介、化妝品小姐、售屋小姐甚至於酒店服務生、模特兒都是大學生,但他們卻都非本科系畢業的,在短視的眼光,金錢的誘惑,加上漫無限制的物資質慾望追求下,使這些人陷入不可自拔的漩渦與泥淖當中一輩子爬不起來,如再加上一些家庭窮困以「助學貸款」繳學費的學生,則尚未畢業即已經負債累累,又沒有完整的一套做法可以幫助他們做正確的「生涯規劃」,則此人未來前途之困境其實是可以預期的。

為什麼要從國中階段來作「生涯規劃」與「性向分析」的起點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項,分析說明如後:

(一)是根據我國學制來區分:

國中與國小學程是屬於「義務教育」,此階段所上的課目與課程內容各校概同,係屬於一種「通才教育」類型,而高中學程開始,就區分「一般高中」、「綜合高中」或「職業學校」,其中在「高職」方面就有電機、電子、機械、電腦、汽修….等等不同性質職能之分類,因此如果在高中階段才來做「生涯規劃」與「性向分析」其實已經嫌太晚來不及了。

(二)是根據學生的智商與判斷能力來區分:

如果在學生國小階段來做,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社會歷練、師資分析程度均嫌不足,此階段如果做「生涯規劃」與「性向分析」稍嫌太早,一些行業名稱或發展趨勢學生不易聽懂,若在高中階段來做,則在未完成分析性向前此學生即已經踏入錯誤的第一步,爾後又如何再回頭去規劃下一步之人生呢?

(三)是根據人的「可塑性期」來區分:

每一個人之一生,概可區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老年期」等期程,其中少年期以前之各時期幾乎都是嬉戲懵懂過日子的階段,對於未來之「不確定性」太大,因此難以預判與掌握,而青年期以後各期,許多社會上的觀念已牢不可破,再來改變已經很困難了,因此「國中時期」的學生可塑性較強,如能予以塑造,則未來成功的機率較大。

正確生涯規劃的第五個重要觀念是「未來事業方向要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一個人若是做他自己有興趣的事,則做起來非常帶勁,因此事情就比較容易成

功,但若是做他自己根本沒有興趣的事,則他便會呈現一副無精打彩或很不樂意

做的樣子,如此也較容易失敗或更換工作,例如一個喜歡登山的人,不管這座山

再怎麼遠、再怎麼危險或是裝備再怎麼重,他都照樣樂意去攀登,也不會覺得累,

但如果他是一個不喜歡登山的人,則就算是陽明山在他家的後面,他也不會願意

去爬的,釣魚何嘗不也是如此,一個喜歡釣魚的人不論是「買船」、「租船」或是

「搭飛機」到多遠的地方去釣魚,他都興趣勃勃非常願意,就算「颱風」、「閃電」、

「瘋狗浪」、「停電」等天災人禍也都動搖不了他想去釣魚的決心,因此從事自己

有高度興趣的工作的人,他較容易成功且也不會輕易的改行。

正確生涯規劃的第六個重要觀念是「未來事業要具有成功公算」,所謂的事

業要具有「成功公算」,就是指未來從事這方面的事業投資其「成功機率」遠大

於「不成功的機率」,這也就是一般商場上所謂的「投資」與「投機」之不同,

在戰略上有一句名言說:「以不一定可能獲得之利欲抵消極可能獲得之害,就是

戰略上最大之錯誤」,這也就是說一件事若堅持做下去,沒有成功的話其「害處」

會立即顯現,但對於是否一定會成功卻沒有充分的把握,社會上的「投機」生意

就是這樣,投資的人帶有一種賭徒的心態,自己判斷投資可能會成功,但是對於

該投資項目周邊的「外在因素」卻沒有作充分的考量、分析與調查,但「投資」

就不一樣了,投資是要瞭解政府的政策、投資之環境、市場調查結果並預判可能

衝擊所帶來的風險並先期採取預防措施來因應,因此投資也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的生意,但此處所說的具有成功公算,是指依自己的能力、現行之政策、獲利的

評估、成功的或然率與對事業之掌控均在自己預期之內,若沒有其它意外發生,

則成功之目標是指日可待的。

正確生涯規劃的第七個重要觀念是「目標與手段要相配合」,如果確定了我

們生涯的「戰略目標」之後,則我們今生的一切作為均要配合主目標的達成來運

作,以利未來主目標之達成,如果想當官,又私下貪污或接受商人賄賂,想經商

又喜歡去賭博或到酒店、風化場所去泡女人,想在警界發展又不讀「警察大學」

反而跑去考「警察專科學校」,這些都是手段與目標相違背的明顯例子,當然他

未來事業成功的機率也跟著降低了,諸略舉下列幾大項提供大家參考,但每一個

人仍然要舉一隅以三隅反,不可拘泥於下列這幾項:

(一)結婚對象要配合自己的事業來選擇:

婚姻對象對自己未來事業的發展影響非常大,因此一定要慎選,許多人其實一生就是敗在他的配偶身上,如果你立志在軍中或警界長期發展,而你的配偶獨立性不足,但依賴性卻很大,你堅持要繼續幹,她卻堅持要你趕快退伍或退休來陪他,那你的事業還有可能會成功嗎?你想在政壇中有一番作為,但太太卻私底下收他人的賄賂,那你想一想自己未來有可能會成功嗎?

(二)居住地區要配合自己的事業:

也就是說未來買房子居住的位置要有利於自己未來事業之發展,如果未來立志當職業軍人卻選擇住在深山地區,如此不但放假收假很不方便,就算爾後要跟長官家屬連繫或聯誼也是困難重重,這不是自己在給自己設限或是穿小鞋嗎?或則是經商的人將自己的工廠建在道路狹窄之住宅區內,讓工廠的進出貨都很麻煩,這不是居住地區無法配合自己事業的典型例子嗎?

(三)交友對象要配合自己未來事業的發展:

朋友之好壞影響一個人一生至鉅,因此若交友不慎很容易造成自己身敗名裂,所以在交友對象方面要有所選擇,益友雖然有三種,但是損友也有三種啊!因此擇友不得不謹慎為之,事業如要成功交友一定要配合事業發展來考量,例如想在司法界發展,則律師、法官、檢察官、調查員、警官…等等都要熟識才有利於自己未來在司法界事業方面之作為。

(四)室內設計要配合事業未來發展:

在政治圈發展的人都設有一處泡茶的大客廳,從事歌唱事業的家裡就會設置室內伴唱或試音設備,因此若吾人在國中時已決定了事業方向,當然爾後住家室內之裝潢設計就可以配合事業未來發展來設計。

(五)閱覽書籍要配合未來事業發展方向:

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很多,各有各的觀點發表於報刊雜誌或出書,因此要經常看與事業相關之書籍,才不致於與社會脫節,司法人員不看各國相關司法判例或軍人不看未來武器發展趨勢與國內外局勢變化相關書籍,商人不看有關經濟發展趨勢或新研發產品資訊等現象則很容易讓自己的事業與社會脫節。

正確生涯規劃的第八個重要觀念是「生涯規劃的戰略目標要讓自己有高度的成就感」,如果規劃半天最後的「生涯目標」不會讓你覺得有任何成就感,那可能是規劃錯誤了,如此則會使自己有嚴重的挫折感,例如一個立志終身要「打擊犯罪」的年青人,結果生涯規劃的目標是擔任「一線三星」的基層警員,如果到退休時自己真的已經升到「一線三星」的位階,那麼自己要思考一下這一個一線三星的位階是否已經可以滿足你「打擊犯罪」的最終目標,並使你有高度的成就感呢,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這個「一線三星」的位階值不值得你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爭取呢?如果不是那就是規劃錯誤了。

生涯規劃是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但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做過自己生涯的規劃,在一生當中不是在打「遭遇戰」,就是在打「游擊戰」,一個有規劃的人可能四十幾歲早就「功成名就」,並在退休之後從事有關回饋社會之福利工作,而一個沒有規劃的人,有很多的人到了六七十歲還在找「工作」,為什麼會到六七十歲還在找「工作」呢?不為什麼?只因為整個人生都是如同沒有羅盤的船隻航行於茫茫的人海之中到處亂闖,到最後人生失敗三餐不繼無以為生,所以只好出來找工作,各位如果放眼看看目前這個社會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人呢?不要說目前有許多的學生沒有做正確的生涯規劃,連很多的老師、家長自己都沒有做過正確的生涯規劃,所以社會上有許多「人生失敗」的邊緣人在製造問題,以至於衍生了另外一大堆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與國家問題,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可以預期的,但是也有許多的人因為早就為自己做了生涯的規劃,知道什麼時候該讀什麼書,什麼時候該考什麼試,什麼時候該陞什麼官,所以他們能充分掌握了人生方向與目標,一步一步朝目標方向前進,所以他們能在四十餘歲就達成其人生目標並辦理退休,專心做一些自己喜歡做或是回饋社會之事,如此人生無憂無慮、無牽無罣豈不亦快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