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非想像般可怕

2020/01/08 04:14:05 網誌分類: 生活
08 Jan
          腦癌,一聽到這名字便毛骨悚然。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醫學生的時候,曾經跟着教授們巡房,其中一位便是腦癌病人。當年無論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效果都不甚理想,副作用也大,難怪教授敦促主診的初級醫生,快快放病人回家,還說病人可能只餘下數星期壽命。我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當然對腦癌毫不陌生。究竟腦癌是否如此可怕?其治療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又有沒有進步?

        種類:腦癌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腦轉移)兩大類。原發性的腦癌並不常見,當中有膠質母細胞瘤和淋巴癌。膠質母細胞瘤其實是第四期的膠質瘤,惡化速度十分迅速,基本上任何年紀的人士也可以發生。至於原發於腦部的淋巴癌,較常發生在年紀大的長者身上,很多時會影響記憶力而令人誤以為是腦退化。繼發性腦癌相對較為常見,這類腦癌由其他器官的癌症轉移過來。腦轉移可以在原發器官的癌症尚未有病徵之前出現,又或者原發器官的癌症受到控制一段時間後,才在腦部突然浮現出來。

        病徵:不論是哪一種腦癌,通常都會快速地增長。結構上,我們的大腦藏在頭骨裏,當腫瘤快速增長,便會導致腦壓過高,引起頭痛和嘔吐的病徵。此外,腫瘤會侵蝕我們的腦部組織,從而令腦部功能出現缺失。若它侵蝕我們的記憶區,病人的記性會快速衰退;侵蝕活動區,會令病人的四肢力量變弱,引致行動不便,甚至會影響視力區域。部份病人或會因腫瘤刺激腦部而引發癲癇症,甚至比其他病徵更早出現。

        診斷:首先,我們會抽絲剝繭地刻畫出病歷史,再為病人作全身檢查,揪出癌症的源頭和位置。磁力共振掃描是最初步的診斷方法,然而掃描很多時無法將不同種類的腦癌分類,而長遠的治療方針,很依賴正式的病理分類。因此,我們便要決定從哪裏取得標本作活檢。與其他部位的癌症活檢方式不同,通常要利用開顱術將整個腫瘤盡量切除,因為如果剩下的腫瘤出血,擠壓正常的腦部組織可引起生命危險。如果腦癌發生在比較高危的腦部組織,例如腦幹,我們便不能輕易地整個切除,而需要電腦導航定位針刺抽取組織活檢。另外,如果屬腦轉移,我們通常建議病人接受正電子掃描。正電子是放射性同位素,它會依附在活躍的癌症細胞上,讓我們能夠清楚找出轉移癌症細胞的分佈和可能的原發位置。

        手術:腦癌無論是打算抽取組織或完全切除,都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術前會先將病人的掃描資料輸入電腦,計劃出最佳的微創手術方案,配以電腦導航技術,在手術中無間地提供腦部組織和癌症細胞位置的資料,再加上手術中的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完全切除腫瘤的機會率。

        術後治療方案:原發性腦癌中的膠質母細胞瘤,是各種腦癌中較為難處理的癌症,通常會通過測試幾個基因來預示它的進展速度。儘管能配合電療和化療,甚至特定的標靶藥,預後也不算理想,病人的壽命最長也只有兩至三年。至於腦部的淋巴癌,利用電療和化療,預後則較理想,存活中位數可達4至5年,但由於淋巴癌較常發生在年紀大的長者身上,治療成效很視乎病人本身的體能狀態。至於腦轉移,隨着新型的定位電療、標靶藥,以至免疫治療的誕生,為病人開闊了治療之路。當然,策略上我們還要控制癌症的原發位置。隨着醫學科技不斷進步,新的標靶藥和免疫治療的誕生,近年腦癌的存活率已大大提升,腦癌亦不是想像中般可怕。盼望腦癌病人不要絕望,與醫生和摯愛家人携手同行,積極面對治療。

        黃偉基醫生

        私人執業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