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31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1/10 10:51:28 網誌分類: 教育
10 Jan

master曾

331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5501)普通話說:不知所以(bù zhī suǒ yǐ)

解說:

「不知所以」是成語,意思是不明白為甚麼是這樣。

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所以:所由;原故。

出處1·張彥遠《法書要錄·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王安憶《流逝》:「咪咪忽然拿起一隻鍋蓋,用一隻骨筷乒乒乓乓敲起來,敲得他不知所以,驚惶失措,暈頭轉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頭霧水

(形容糊里糊塗,不了解情況。)

 

5502)普通話說:鼠首僨事(shǔ shǒu fèn shì

解說:

「鼠首僨事」是成語,意思是人壞了事情;比喻人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形容人辦事沒決斷,就像膽小的老鼠,在出洞時頭在洞口伸伸縮縮一樣。

僨:粵音: 

僨:解:緊張而奮起之意。

出處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身體》:「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譏人不決,曰鼠首僨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生人唔生膽

(形容人做事膽小。)

 

5503)普通話說:千推萬阻(qiān tuī wàn zǔ

解說:

「千推萬阻」是成語,形容多次推拖阻攔,百般拒絕。

推:推拖。

阻:阻攔。

出處1·柯丹丘《荊釵記·責婢》:「鄧尚書說親,直恁千推萬阻,見王太守樂意,卻不顧五典三綱。」

出處2·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四回:「那兩個童兒,見千推萬阻不吃,只得拿著盤子,轉回本房。」

出處3·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卻又尚書反悔起來,千推萬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灑手兼擰頭

(對某些事情不感興趣或表示厭惡。)

 

5504)普通話說:捉摸不定(zhuō mō bù dìng

解說:

「捉摸不定」是成語,意思是變化莫測,估量不透。 

捉摸:猜測,預料。

出處1·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裡猜疑,捉摸不定。」 

出處2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第二十六章:「只是到底會不會受處分,他就捉摸不定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五時花六時變

(指事情或態度轉變得很快,讓人無法掌握。)

 

5505)普通話說:不費吹灰之力(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解說:

「不費吹灰之力」是成語,多用以形容使用很小的力量,事情很容易辦成。

出處1《西遊記.第四四回》:「我兩個是他靠胸貼肉的徒弟,我師父卻又好道愛賢,只聽見說個『道』字,就也接出大門。若是我兩個引進你,乃不費吹灰之力。」

出處2《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幾個土匪,若要平他,不費吹灰之力。」

出處3·劉鶚《老殘遊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台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易過借火

(形容所辦的事情,輕而易舉)

 

5506)普通話說:照貓畫虎(zhào māo huà hǔ

解說:

照貓畫虎是成語,意思是「貓」與「虎」的外形相似之處,用以比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彷彿」之處。

形容照著樣子模仿。

出處1·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出處2張天民《創業·不信沒有油》:「我只不過領導過一次自發的罷工,至於搞工業,還得照貓畫虎地跟人家學。」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照板煮糊這是廣東方言,「板」在粵語中是「樣板」的意思。(意思就是照原樣又重複一次,形容極為容易模仿、複製)

 

5507)普通話說:不間不界(bù jiān bù jiè)

解說:

「不間不界」是成語,意思是是比喻左右為難,不好處理。 

也形容樣子彆扭。同「不尷不尬」。

出處1·朱熹朱子語類》卷三四:「聖人全體極至,沒那不間不界底事。」

出處2·吳泳《賦半齋送張清分教嘉定》:「詩道如大路皆可遵,不間不界難為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托手踭

(形容故意為難、不肯幫忙的意思。)

 

5508)普通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解說:

「聰明反被聰明誤」是成語,意思是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所耽誤或坑害。

聰明:聰敏,有智慧。

出處1· 蘇軾《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出處2·醉月山人《狐狸緣全傳》第五回:「今若仍為所迷,豈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鱷魚頭老襯底

鱷魚頭=表面上強悍、聰明、精明。

老襯底=實際愚笨,容易被騙的人。

 

5509)普通話說:可有可無(kě yǒu kě wú

解說:

「可有可無」是成語,意思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意思是指「有」或「沒有」都無關緊要。

出處1·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出處2茹志娟《如願》:「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還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出處3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學習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整天鬧鬧哄哄地搞各種社會活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他不多,沒他不少

(意思是指某﹝人﹞無足輕重,此﹝人﹞可有可無。)

 

5510)普通話說:今非昔比(jīn fēi xī bǐ

解說:

「今非昔比」是成語,意思是指「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出處1宋·李曾伯《賀新郎·自和前韻》詞:「問訊南州守。悵吾生,今非昔比,後猶在否?。

出處2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八回:「勝敗軍家常事,何得為愧。今非昔比,不可欺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今時唔同往日

(意思是﹝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

 

5511)普通話說:活靈活現(huó líng huó xiàn)

解說:

「活靈活現」是成語,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1郁達夫《皋亭山》:「凡此種種,以及香灰療病,娘娘托夢等最近的奇跡,他們都說得活靈活現。」

出處2·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他忽然把個樂正子又請出來,說的活靈活現,倒也有個意思。」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鼻子有眼

(意思是把事情描述得像真有那麼回事。)

 

5512)普通話說:出奇無窮(chū qí wú qióng

解說:

「出奇無窮」是成語,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計。

比喻變化多端,使人難以捉摸。

出處1《史記·田單列傳論》:「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

出處2《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出處3·秦觀《謀主》:「臣聞兵家之所以取勝者,非特將良而士卒勁也,必有精深敏悟之士,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者為之謀主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過河卒子掃千軍

(卒子:象棋盤上排列在最前列的兵卒。下象棋時,卒子過了河界,就有橫掃千軍的力量。比喻戰爭中如果指揮得當,普通士兵也會發揮無窮的威力。)

 

5513)普通話說:威逼利誘 (wēi bī lì yòu)

解說:

「威逼利誘」是成語,包含兩種意思:

1﹝威逼﹞是用威脅的方法,使他人因害怕而違背自己意願,接受對方要求;

2)﹝利誘﹞就是用將來不會存在的好處,誘惑對方使他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行為。

形容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企圖使人屈服。 

誘:誘惑。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她那買辦父親還想用威逼利誘的辦法來分化工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啖沙糖一啖屎

(形容對待人的態度,時好時壞。)

 

5514)普通話說:直言不諱(zhí yán bù huì

解說:

「直言不諱」是成語,意思是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形容一個人說話毫無隱瞞。 

出處1《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出處2梁斌《紅旗譜》:「五十二這倒不必多心,我是個無黨無派的人,才敢這樣直言不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開天窗說亮話

 

5515)普通話說:各不相下(gè bù xiāng xià)

解說:

「各不相下」是成語,意思是雙方相比較,分不出高下。形容雙方對峙分不出勝負。

各:各自;

下:處於位置較低處。

出處1·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與申大善士一幫旗鼓相當,彼此各不相下。」

出處2《塞上行·行記·憶西蒙》:「你想要駱駝自己加速它行進的速度,最好讓它們並排著前進,它們各不相下,我們趕路的人,卻佔了便宜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二一添作五

(這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打平手,分不出高下。)

 

5516)普通話說:穩吃三注(wén chī sān zhù

解說:

穩吃三注是漢語詞彙,意思是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

比喻憑空得到大量收穫。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們辛苦收拾,是該剩些錢粘補的;我們怎麼好穩吃三注呢?

出處2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這我們怎麼倒穩吃三注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殺三方

 

5517)普通話說:汗流浹背(hàn liú jiā bèi

解說:

「汗流浹背」是成語,原形容惶恐出冷汗。

現常指滿身大汗。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干活賣力氣。

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浹:粵音:

出處1《后漢書·獻帝伏皇后紀》:「曹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出處2《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汗流浹背】成語典故

有一天,漢文帝想了解一下國家與人民百姓的事情,於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來,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

周勃一聽愣了一下,低著頭,回答漢文帝說「不知道」。

文帝又問:「那麼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

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為他還是回答不出來。

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

漢文帝聽了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十分滿意。

事後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己反應、機智都不如陳平,於是藉著生病想回家鄉養老的理由,辭去右丞相的官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耷」細汗

耷:粵音:(叠)

「疊(dip6)」可解作堆聚和敲打。

口語中,廣東人會在這兩個意思上通過變韻母而讀成「揼(dap6)」。

在眾多的「借字」中,「揼」和「耷」最為普遍使用,尤其前者。

大汗「揼」細汗

意思是大小汗珠堆聚在一起。

對於「老豆打仔」,廣東人有時會說成:

老豆「揼」仔

由於「成吉思汗(1162-1227)」是蒙古一族中的「大汗」(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王的稱呼;「汗」讀「寒/hon4」),有人便稱其子為「小汗」或「細汗」,那「成吉思汗打仔」就相當於「大汗揼細汗」了。

由於「成吉思汗」是「鐵木真」的稱號,所以坊間有以下的版本:

鐵木真打仔,大汗揼細汗

網上也有以下的版本:

蒙古王打仔,大汗揼細汗

 

5518)普通話說:事出有因(shì chū yǒu yīn

解說:

「事出有因」是成語,意思是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

帶有一些讓人原諒的感情。

事:事情;出:發生;

因:原 因。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回:「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說了些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話頭,禀覆了制台。」

出處2葉聖陶《得失》:「但是一想到事出有因,他就只好假裝沒有聽見。」

【事出有因】闡述:

「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是古代胥吏的慣用「刀筆伎倆」。

「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則罪重;

「查無實據,事出有因」則罪輕;常在小說話本中,用來形容胥吏官場的腐化、黑暗與潛規則。

胥吏解:舊時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官吏。

胥吏:粵音

「刀筆」「伎倆」解:刀筆,舊時公牘稱「刀筆」,意指法律案牘訴訟文字。

「伎倆」:手段;花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檳榔趙唔出汁

(意思是事情的發生必有原因、理由。)

 

5519)普通話說:新硎初試(xīn xíng chū shì

解說:

「新硎初試」是成語,比喻初次實戰剛剛掌握的本領。

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

硎:粵音:

出處1《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出處2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出處3明·李邦華《請法祖制用人疏》:「彼惟青年進士,前途既修,則功名自喜之念足以鼓其氣,新硎初試,則禍敗意外之虞不足撼其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啱啱學滿師

(意思是拜師學藝有成。)

 

5520)普通話說:寡不敵眾(guǎ bù dí zhòng

解說:

「寡不敵眾」是成語,意思是人少的一方抵擋不住人多的對手。

形容在戰爭中敵對雙方的(人員)實力懸殊太大(孤軍奮戰不可以力敵)。

出處1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出處2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彌明留身獨戰,寡不敵眾,遍體被傷,力盡而死。」

出處3《警世通言》卷十二《範鰍兒雙鏡重圓》:「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那潰兵如山而至,寡不敵眾,捨命奔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雙拳難敵四手

(雙拳:一個人。四手:二個人。

一個人勢單力薄,難以對付兩個人。

指在雙方爭鬥的較量中,總是寡不敵眾。)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