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須從「悟」中得

2020/01/14 15:35:48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4 Jan

大道須從「悟」中得

能夠講的很清楚的理論都不是真常之道,「真」者不虛也,「常」者不變也,因此宗教中有許多的經典與教義每一個傳教者所解釋的都不一樣,那只是為了應世以啟發頑冥或教化童蒙而方便之說法,並不是「真常之道」,因此真道、真理或真佛法不落入任何文字相去定義,也不能由凡人口中說出,它只能心悟不能言談,只能參透不能辯論,主要的原因係任何的語言與文字均不能盡述其真諦或含蓋其範圍而有漏焉!因為道不是「正」也不是「邪」,不是「陰」也不是「陽」,不是「善」也不是「惡」,但卻都包含了它們,道有時候可以這樣說,但有時候卻不能那樣說,因為有時候這樣說是對的,但在另一個時候那樣說卻又錯了,有時候這樣做是對的,但在另一個時候那樣做卻又錯了,所以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抉擇,說適當的話並做適當的事才能符合「真常之道」,但是什麼時機才是適當的時機?如何抉擇才是適當的抉擇呢?怎麼說才算是適當的話呢?如何做才是做適當的事呢?卻是因人、因地、因事、因個人智慧與悟性而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具高度智慧的人才能將任何要說的話說的非常得體,任何時機都能掌握的恰到好處,任何事情都做的很圓滿且符合大道,所以太上道祖才會說:能定義或講清楚的道都非「真常之道」,這就是《道德經》中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經文之真諦,而要達到悟道這個境界只有「修行」一途,但是光修行不「悟道」也達不到這個境界,所以佛教才希望佛門之三寶弟子一定要「頓悟」才能「成佛」。

    道本無形亦無常態,有時候講實話符合道,但有時候講實話卻不符合道,有時候講謊話符合道,但有時候講謊話卻不符合道,一般人都拘泥於:「講實話符合道,而講謊話背離道」之原則,因此悟不出「真道」來,真道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事情不是合法或合情就好,而是要讓這件事情處理的結果非常的圓滿與融洽,說任何話也是如此,不是講實話就是好,而是說完此句話能讓相關的事情達到圓融的境界,使所有相關的人都能接受而不傷害任何一個人」,例如一位老母親正病危在加護病房彌留當中,此時她又有其他親人意外死亡,若子女將親人意外死亡的實情向病危的母親報告,雖然講的是實話,但說不定會讓病危的老母親帶著悲痛與哀怨含恨而死,若講謊話告訴她沒有什麼事,雖然一時欺騙老母親,但畢竟老母親會安詳離世,這時講謊話才是符合「圓融之道」。

    我們常看到的太極圖騰中之「陰氣」與「陽氣」並非由中間劃分一半,而是「陰氣」與「陽氣」交融成一體,而且陰氣中包容有一點陽氣,陽氣中包容有一點陰氣,這才是「道」的真正精神,所謂「水清無魚」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水太清澈必然使魚無所藏匿之處,魚當然就會遭飛鳥之攻擊或掠食,這豈是符合大道之精神,因此說道沒有絕對的「是」或絕對的「非」,也沒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因為那都是單方面主觀的認知,而非事實的真相,因此如果某一方拘泥原則或執著於某一件事一定是對或是錯的話,則雙方必然會發生爭執,道可以說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真似假、似假也是真,因此不能用文字去定義,更不能用範圍去界定,也不能用語言說清楚,所以我們才說真正的道只能「悟」不能「辯」,就舉「吃素」一例來說,執著吃素的人他們便會講說吃素可以環保、可以減碳救地球┘可以避免和眾生結惡緣,可以避免來世再輪迴、可以吃的更健康或吃素可以減肥,而執著不吃素的人當然也有一大堆理由,他們會講類似牲畜本來就是要給人吃的啦、沒有魚肉他根本吃不下飯、吃葷才能營養均衡、做粗重工作若沒有吃魚肉就感覺沒有力量等等的話,其實執著吃素或執著不吃素都是執著,也是修行最大的障礙,真修行的人根本就沒有「吃素或不吃素」這個罣礙,一切隨緣,煩惱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不是嗎?

    很多人不知「道」在哪裡,所以到處去「求道」,故古德有云:「人在道中不知道,猶如魚在水中不識水」,殊不知吾人日常生活做人處事當中就到處都是道,人與人相處之間因為個性、背景、習性都不同,且人人都具有貪嗔癡的人性,因此喜歡事事佔便宜,處處當老大,因而常常會發生衝突,若沒有以「道的精神」去與人相處,就很容易引起爭執,那就不符合道了,做事亦復如此,懂得處事之「道」的人,他們做事情就比較順利而且容易有所成就,因此在每一天的做人處事當中,都有不同的狀況需要以「道的精神」去處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放棄每天悟道的「契機」,如能參透陰陽變化之哲理,則便能頓悟「一理通萬理徹」這一句話之真諦。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