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3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1/17 09:42:43 網誌分類: 教育
17 Jan

master曾

33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5521)普通話說:招惹是非(rě shì shēng fēi)

解說:

「惹是生非」與「惹事生非」的意思相同,兩個都是正確的。

不過,多用「惹是生非」。

意思是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惹:引起;非:事端。
出處1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六:「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並不惹事生非。」

出處2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安分守己,並不惹是生非。」

出處3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學生在教課上得不到滿足,在校內便時常愛鬧風潮,在校外也時常惹事生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無啦啦整撻瘌

 

5522)普通話說:以身試法(yǐ shēn shì fǎ)

解說:

以身試法是成語,意思是拿性命去嘗試法律,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身:親身,親自;

試:嘗試。

法:法律;刑法。

出處《漢書·王尊傳》:「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賊佬試沙煲

從前的房屋,到處都會有窟窿,賊人會從呢啲洞穴爬入屋去偷竊,但係佢哋最怕有人在屋內埋伏,趁佢爬入去嘅時候,打爆佢嘅頭。所以賊佬試沙煲嘅意思,是先把「沙煲」伸入咕窿去,如果有人埋伏,便會先打碎「沙煲」,賊人就會知機,立即逃走。

 

5523)普通話說: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解說:

「草菅人命」是成語,意思是把人命看作野草。

意指仗勢行兇,不顧別人死活,任意殘害人命。

草菅:野草

菅:粵音:奸。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像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像草菅人命了。」

出處2《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攞(我)嚟較飛

「飛」是什麼?

不是飛行,是子彈。

舊時叫一粒子彈做「一飛」,「較飛」就是「練靶」。

練靶便是「靠撞」,有試驗的意味。

民初,軍警配備新槍械時,必須練一輪「靶」以熟習其特性,謂之「較飛」,過程中虛耗子彈在所難免。

使用例子:公營醫療下患者與家屬的悔氣說話:「你哋政府醫生都唔保證一定醫得好我,即是攞病人『

較飛』啫。」

這用法還有一個同義詞句:「你哋政府醫生即是攞病人『做白老鼠』啫!」

 

5524)普通話說:戰無不勝(zhàn wú bù shèng

解說:

戰無不勝是成語,意思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

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1《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出處2·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於今,邈不可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依撈七(有贏無輸

「依」是數目「二」的借音;「撈」是「夾埋、加起」來的意思。

二加七是九,那麼又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九成九」的意思,一定得的意思,必定得的意思。

【依撈七】闡述
農村社會舊時過農曆新年會開賭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間接觸賭具,以麻將、天九牌為主。

天九牌有種玩法叫「合十」,每人取兩隻牌,看相加起來的點數多少而定輸贏。
計算方法是以十進位為基礎,本應兩牌總和是十最大,但中國傳統不喜「盡數」,十反而最少,謂之「合十」。

最大是九數。也暗合「至尊」是九數的道理。

如果先取一張牌是兩點(地牌),另一牌最好(撈、夾)什麼?

當然是七點(有紅七點及平頭七點兩種牌),九點便勝;故此二撈、夾七是有必然勝,一定得的意思了。

 

5525)普通話說:人心齊,泰山移(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解說:

中國有句俗話:人心齊,泰山移;

意思是只要人們,共同努力,大家心向一處,就能發揮出移動高山的巨大力量;就能發揮極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難。

出處1古今賢文合作篇》:「只要人心齊,泰山移,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出處2王朔《一點正經沒有》:「人心齊泰山移螞蚱還有四兩肉,一個蘿蔔一個坑,咱們怎麼就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只要人手多,牌樓抬過河

(牌樓:舊時街市要衝,都會豎立高大建築物,只要人多,連高大的牌樓也能抬過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麼困難也不怕。)

 

5526)普通話說:人多口雜(rén duō kǒu zá

解說:

人多口雜是成語,意思是指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

出處1夏衍《談自己》:「在人多口雜的地方,我就盡可能的少作些引人注目的行為。」

處處2《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九回:「寧府人多口雜,那些不得志的奴僕們,耑能造言誹謗主人。」

耑:粵音:或專

耑:解:把問題說清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七嘴八舌頭

(比喻眾人爭相發表意見;也比喻人多嘴雜。)

 

5527)普通話說:和盤托出(hé pán tuō chū)

解說:

 和盤托出是成語,形容一個人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

所謂連盤子也端出來了。

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出處1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十六:「今日特為你起模畫樣,和盤托出。」

出處2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洋人見他們有點肯的意思了,便將蕪湖道的說話全盤托出。」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現在除非把這事和盆托出,再添上些枝葉,或者可以激怒於他,稍助一臂之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畫公仔畫出腸

(比喻說話露骨,大家一想就明白的內容也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了。)

 

5528)普通話說:薄技在身(bó jì zài shēn

解說:

「薄技在身」是成語,意思是指自己只有掌握微小的技能,沒有專長。

出處北齊 ·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周身刀冇張利

(比喻什麼都會一點,但是沒有專長)

 

5529)普通話說:狗仗人勢(gǒu zhàng rén shì)

解說:

「狗仗人勢」是成語,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仗:倚仗;仗恃。

出處1·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出:「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出處2·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腳踏馬屎憑官勢

(形容古時大官乘馬,「隨從」跟後,不免踏著官員馬匹的遺糞,但是,仍然依仗官威欺壓百姓。)

 

5530)普通話說:負固不服(fù gù bù fú

解說:

「負固不服」是成語,意思是堅持險阻而不臣服。

出處1《周禮夏官大司馬》:「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鄭玄注:負,猶恃也,固,險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出處2《水滸傳》第九九回:「張維等今被大兵圍困,負固不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服燒埋

廣東話俗音,說成「唔服燒賣」。乍聽以為是茶樓吃的點心燒賣。

其實應是「燒埋」的意思。意思是「不順氣」、「不忿氣」的意思。
例子1:佢哋有隊形,合作佳,唔到你唔服燒埋嘅。

例子2:噉嘅判辭缺乏理據,我真係唔服燒埋。

唔服燒埋】闡述:
話說前清大小衙門驗屍是沒有專業的法醫官主理的。

舉凡謀殺案、自殺案、意外死亡等案件,都需要驗屍證明死因;官府派了熟手的仵作負責,多憑經驗判斷。

有時,死者親屬對驗屍報告不服,認為不符合實情,又不服官員的判決,便會將屍首保留,不加處理,即不加焚燒或埋葬,等候再次驗屍,這就是「不服燒埋」。

以此強調「不服氣」、「不忿氣」之意。

 

5531)普通話說:荒無人煙(huāng wú rén yān)

解說:

「荒無人煙」是成語,形容一個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出處1穆欣《南線巡迴·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飢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多米荒無人煙

出處2蘇教版語文書六年級課文第8課《愛之鍊》:「他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已經呆了一個多小時了,他又怕又冷,幾乎完全絕望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山卡喇

(形容很偏僻的地方,天涯海角無人到的荒野。)
【山卡喇】闡述:
卡喇是粵音的音譯,本來的字是「旮旯」,音相若(旮ka,旯la)。

「旮旯」是北京方言,指角落,如牆旮旯。

北方方言流入粵語,融入常用語中,大家把正字忘記,但保留了原意。

 

5532)普通話說:反眼不識(fǎn yǎn bù shí)

解說:

「反眼不識」是成語,形容改變態度,對人冷漠無情。

雙方從和睦的關係轉變成仇視敵對的狀態。

反:翻轉。翻臉不認人。

出處1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

出處2清·曹雪芹《紅樓夢》:「公子王孫雖多;哪一個不是三房五妾,甚致憐新棄舊;反眼不識;多著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用著菩薩求菩薩,不用菩薩罵菩薩

 

5533)普通話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yīn )

解說: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是成語,意思是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出處1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出處2林斤瀾《山水之》:「不瞞俗話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出處3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千錘擊鼓,一錘定音】闡述:

(意思是敲鑼的人雖多,敲打的時間雖長,但最後收尾,憑的是一錘之音。)

比喻討論問題,不妨大家爭鳴,但最後作決定,還得主持人說了算數。

也作「千聲鑼鼓,一錘定音。」或「千人打鼓,一錘定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句到尾

 

5534)普通話說:誓無二心(shì wú èr xīn

解說:

「誓無二心」是成語,形容意志堅定專一,立誓決不變心。

二志:二心。

出處1·洪昇《長生殿·獻飯》:「萬歲爺休出此言,臣等情願隨駕,誓無二心。」

出處2·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5回:「倘蒙矜貧救厄,退師三十里,寡君願以國從,誓無二志。」

矜貧救厄:解: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疊埋心水

 

5535)普通話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wǒ běn jiāng xīn xiàng míng yuè,nài hé míng yuè zhào gōu qú)

解說: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形容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出處1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齣《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衝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出處2《琵琶記》經典名句: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出處3《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己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出處4《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心着雷劈

(比喻一個人本來熱情很高,很願意關心別人,或給予幫助,但是人家並不買帳。形容一個熱心人出於好心去幫別人,但是別人卻不領情,流露出一種無奈的、甚至氣憤的情緒。)

 

5536)普通話說:出醜狼籍chū chǒu láng jí

解說:

出醜狼籍」是成語,形容出醜、丟臉丟得不成樣子。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形容嚴重丟醜。

出處《後西遊》25回:「你這些無情沒福的和尚,我也沒工夫出醜狼籍,與你打官司,只將你關閉在此,待幾日餓死了,出我這口惡氣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攞架嚟丟

 

5537)普通話說:自貽伊戚(zì yí yī qī

解說:

「自貽伊戚」是成語,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貽:遺留;

伊:此;

戚:憂愁,悲哀。

出處1《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出處2·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審得甄廷詔誤用藥而死於淫,春花婢醉匯事而死於悔,皆自貽伊戚,無為可抵。」

出處3·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回:「殷洪曰:黃將車昔日之恩,今已報過了,以後並無他說,再有相逢,幸為留意,毋得自貽伊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自唔在攞苦嚟辛

 

5538)普通話說:就事論事(jiù shì lùn shì

解說:

「就事論事」是成語,意思是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

出處1·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詞臣論劾首揆》:「奪情大事,有關綱常,且就事論事,未嘗旁及雲。」

出處2魯迅《且介亭集文二集·》:「世間有所謂就事論事的辦法,現在就詩論詩,或者也可以說是無礙的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子說碗子

(比喻就事論事,無關的不說。)

 

5539)普通話說:人五人六(rén wǔ rén liù )

解說:

「人五人六」是成語,形容裝模作樣,假正經,裝作正人君子的樣子。

出處王朔《枉然不供》:「別看那小子裝得五講四美、人五人六的樣兒,其實一肚子男盜女娼,背著人嘴可臟著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衣冠禽獸

我們現在說人「衣冠禽獸」通常是在罵他人裝模作樣,卻做不入流的事;但在明代中期以前,「衣冠禽獸」卻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褒義詞語。

衣冠禽獸最早是代指「當官的」。

【衣冠禽獸】闡述:

按照明代的規定,當時的官員穿的袍子上是「文禽武獸」,只有「當官的」才能穿上繡著飛禽或繪著走獸的官服,而且等級不同還有不同的圖案呢!

其實衣冠禽獸一詞,源自明代官員的服飾,古代皇帝自稱「真龍天子」,最能襯托皇帝「龍形象」的東西當然就是「禽」和「獸」了;所以明代官員的服飾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衣冠禽獸」在當時遂成為文、武官員的代名詞。

如今「衣冠禽獸」一詞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很多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詞。

例如明‧陳汝元《金蓮記》:「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窬:粵音:

文物穿窬:解:指翻牆頭或鑽牆洞的盜竊行為,亦指進行這種行為的竊賊。

 

5540)普通話說:攫為己有(jué wéi jǐ yǒu)

解說:

「攫為己有」是成語,意思是用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攫:奪取。

攫:粵音:

出處1《列子·說符》:「因攫其金而去。」

出處2霍達《補天裂》第五章:「大不列顛的毒梟們對這座佔盡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上攫為己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飛擒大咬

(意思是拼命奪取。)

例子:兩間電力公司瘋狂加價,飛擒大咬賺到盡。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