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3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2/08 23:25:27 網誌分類: 教育
08 Feb

master曾

33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5581)普通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sāng è chòu pí jia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解說: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諺語,意思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出自《三國演義》。

「皮匠」應該為「裨將」,也就是「副將」的意思,只不過人們口口相傳,慢慢地就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典故出處】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可能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的訛傳,即諧音訛傳成俗語。

「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這句俗語的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話說赤壁大戰前夕,周瑜見諸葛亮的才能勝過自己,懷恨在心,設計要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否則,軍罰處置。

其實,他就是想借這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可是,諸葛亮胸有成竹,不請工匠,也不買材料。他搖著鵝毛扇,邁開八字步,帶上三個貼身隨從,到江邊轉了一轉,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過天氣,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霧,就想出了巧妙求箭的辦法。

他叫三個隨從準備二十隻小船,兩邊插上「草把子」,圍上「青布幔」,說是到時候自有妙用。

三個隨從照諸葛亮的吩咐安置熨貼了,回來稟報說:「軍師真會想心事!莫不是要把這些草把子船劃到曹軍水寨去,逗引他們放箭麽?

諸葛亮神秘地一笑,說:「這是軍機大事,你們不要細問。」

三個隨從互相使了個眼色,對諸葛亮說:「這個主意好是好,不過,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劃到水寨近邊,萬一他們看出了破綻,隻見布幔不見人,就不會再鑽軍師的圈套了。」

「呃,倒也說得有理啊!你們都是眼眨眉毛支的傲角色,想出了什麽高招啊?

「我們都是裨將出身,剛才想了個法子,擔保能瞞過曹兵。」

「能不能說給我聽聽呢?

「軍機大事請莫細問。你在周郎面前立了軍令狀,我們也在軍師面前立個軍令狀吧。明天夜裏要是不如你的意,甘受軍法!

第二天晚上,三個裨將請諸葛亮到江邊查看,每隻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了皮衣、皮帽子,就象真人一樣。

諸葛亮點點頭,笑著說:「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啊!

第三天,趁著江上起了霧,諸葛亮帶人駕起這二下隻小船,到對江擂鼓吶喊,威武得很。

岸上曹兵不曉得江東來了多少戰船,又怕中了埋伏,只顧朝吶喊聲地方放箭。

射了一陣,不見江東一兵一卒,曹兵起了疑心,停止放箭,派出眼睛尖、膽子大的,逼近江邊去過細探查。這些人朦朦朧朧地看見每只船上都有士兵,戴著頭盔,穿著鎧甲,急忙大喊:

「有人,真有人!

這時,船上的鼓聲更響了,吶喊聲更高了,曹兵以為江東兵就要攻上岸來,又萬箭齊發,射向小船。不一會,諸葛亮就「借」來了十萬多支狼牙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5582)普通話說:雲消霧散(yún xiāo wù sàn)

解說:

雲消霧散是成語,意思是像煙雲消散一樣。

比喻事物消失得乾乾淨淨。

出處1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詔》:「干戈所指,雲消霧散。」

出處2·朱熹《經筵留身陳四事劄子》:「太上皇帝雖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雲消霧散。」

出處3宋·陶佃《王君儀》詩:「雲開霧散卻晴霽,清風淅淅無纖塵。」

出處4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七章:「像楊柳盼望春風,等待著有一天雲開霧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當粉筆字咁抹咗去

 

5583)普通話說:一面砌牆兩面光(yī miàn qì qiáng liǎng miàn guāng)

解說:

「一面砌牆兩面光」是諺語,本來是形容瓦工師傅,站在一邊砌牆,把兩邊灰收乾淨,牆壁平整漂亮,牆壁兩面都光滑。

比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都做好人。

【一面砌牆兩面光】闡述:

舊時砌牆,多用青磚,用泡過的粘稠的石灰帶口,瓦工師傅要把帶口的石灰塗在青磚上,然後按下去,這時石灰正好使上下沒有縫隙,又不外吐,有少量外吐,有瓦刀收一下。

在自己這一邊能看得到,砌得好醜,稍有偏差,可以用瓦刀敲打「微調」,做到平整,上下一線,比較容易;

要做到另一邊也這樣,就不容易了。

好的瓦工,雖然兩邊有一些不同,但總體來說,另一邊平整,對線,還是做到的。

這樣砌的牆,一次性完成,不需要內外粉刷。

當然,帶口除石灰外,還有其他東西,比如萬里長城糯米帶口,粘性更好,幾百上千年,也不走線。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總要兩面光。」

高陽2《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這是刀切豆腐兩面光的打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家便宜兩家着

 

6684)普通話說:一個子兒也沒有(yī gè zǐr yě méi yǒu)

解說:

「一個子兒也沒有」是諺語,形容極少的一點錢。

子兒:一個銅板。

出處1老舍《駱駝祥子》五:「他還是喝那一個子兒一包的碎末。」

出處2段荃法《凌紅蝶》:「有一年,保長因爲抽老海,手頭急,派保丁來刮錢,德振一個子兒也不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仙都唔仙吓

 

5585)普通話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yī gè chàng hóng liǎn yī gè chàng bái liǎn)

解說: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諺語,比喻在解決矛盾衝突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另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

紅臉:

外表和語氣上看起來比較嚴厲不好說話,咄咄逼人,但是內心正直細膩,比如關羽。

白臉:

表面看起來慈眉善目溫柔和氣,內心其實是奸,比如曹操。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闡述:

在中國傳統戲劇中,一般把忠臣(好人)扮成紅臉,而把奸臣或者壞人扮成白臉。

後來人們就用紅臉代表好人,用白臉代表壞人。

來自京劇臉譜:

紅臉—正直的象徵;例如:關羽、姜維、常遇春等;

白臉—奸邪的象徵;例如曹操、趙高等;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的說好話、有的說壞話),就是兩人合作,一個做壞人,一個做好人,目的是讓做好人的那個得人心,指一個是正面,一個是反面。

比喻在解決矛盾衝突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另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個做好一個做醜

 

5586)普通話說:面折人過(miàn zhé rén guò)

解說:

「面折人過」是成語,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不寬容,不留餘地。

面折:當面指責,批評;過:過錯。

出處1《史記·汲鄭列傳》:「汲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

出處2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卷四:「質性卞急,以廉介自持,好面折人過。」

「質性卞急」解:性情急躁,喜歡當面駁斥別人。

卞:粵音:便。

意思是自我克制和把持。

「廉介自持」解:清白廉潔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厾口厾鼻

 (意思是說話人,用手指,指着對方,表現出對人很不禮貌。)

和「厾」有關的粵語短語:

1短語:厾(督)

解釋:扎;捅。厾個窿(扎個洞)厾背脊。(比喻背後咒罵)

2短語:指手厾(督)腳

解釋1:指手劃腳(督:戳),用手比劃、指點(實際上不涉及腳)。

解釋2:【貶義】指手劃腳(厾:戳)。形容輕率地指點、批評別人,或放肆地指揮別人。

3短語:厾(督)卒

解釋:本義為象棋中的拱卒,比喻為偷渡(因象棋中有“虱卒過河”之說)。

4短語:厾(督)

解釋:架車厾到落底。(那車一直駛到底線。)

5短語:戙厾企

解釋:豎立;豎直。石油氣罐要戙厾企放。(石油氣罐要豎起來放。)

│本書戙厾企住。(那本書直立著。)

 

5587)普通話說:山不轉水轉,水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shān bù zhuǎn shuǐ zhuǎn,shuǐ bù zhuǎn lù zhuǎn,lù bù zhuǎn rén zhuǎn)

解說: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是諺語;

比喻世界渺小,這裡不遇那裡遇到,指以後總有見面的機會。

出處1柳建偉《英雄時代》第14章:「山不轉水轉,水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出處2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轉水轉。他把根紮牢了,到時其它事說不定都可以解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風水輪流轉,山水有相逢

 

5588)普通話說:尺水丈波(chǐ shuǐ zhàng bō)

解說:

「尺水丈波」是成語,形容一尺的水,能掀起一丈高的波浪。

比喻說話誇張,不真實。

有時也形容:會因小事而引起大風波。

出處1唐·孟郊《君子勿鬱鬱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出處2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九卷:「懸身井半,風言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攪屎棍

攪屎棍,原本是農民攪動茅糞的棍子,目的是把沉澱的人糞尿攪拌均勻,用來澆灌農作物,尤其是蔬菜類作物,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後來“攪屎棍”引申為搬弄是非,喜歡興風作浪,到處臭攪和,好事攪成壞事的人,比喻一個人撥弄是非,把事情搞的更糟更臭。原意並無褒貶之分,後來成了十足的貶義詞。

 

5589)普通話說:面北眉南(miàn běi méi nán)

解說:

「面北眉南」是成語,形容臉面相背,相處不合,各不照面,互不理睬。

出處1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為我來,須回避,且做個面北眉南,你東咱西。」出處2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俺那崔氏女,正紅愁綠慘,你個張君瑞待面北眉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睬你有味

意思有「不理睬對方」的意思;等同於「懒得理你」。

 

5590)普通話說:問官答花(wèn guān dá huā)

解說:

「問官答花」是諺語,意思是說話前言不搭後語,不知道對方講什麼。

形容答非所問。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安老爺一聽這話,心裡暗笑說:這老頭兒這才叫個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這與我的心事甚麼相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九唔搭八

(意思是把不相干的事物混搭在一起;形容人說話邏輯混亂,前後矛盾,表達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唔”、“八”的讀音:“唔”為雙唇音,與“五”的發音方式不同;

“八”與“百”的發音也不同,後者收音舌位較高,很多人會混淆。)

 

5591)普通話說:刻薄成家(kè bó chéng jiā)

解說:

「刻薄成家」是諺語,形容用殘忍刻薄的手段發家致富。

刻薄:冷酷無情。

出處1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二十六回:「那些商人平日之間寸銖積累,刻薄成家,看得那銀錢十分鄭重。」

寸銖積累意思:一點一滴地積累。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夾板上雕花

〔三夾板,是一種相當薄嘅木板,要喺上面雕花(或者其他圖案)就唔可以刻得深,而要刻得薄。

形容人刻薄,淨係識得對其他人提出過份嚴厲嘅要求。〕

 

5592)普通話說:存亡絕續(cún wáng jué xù)

解說:

「存亡絕續」是成語,意思是事物處在生存或滅亡、斷絕或延續的關鍵時刻;

形容局勢萬分危急。

絕:完結;續:延續。

出處1《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六十年中,算是中國存亡絕續的大關頭。」

出處2清·劉大櫆《金節母傳》:「嗚呼,太恭人以一女子,當金氏存亡絕續之交,一心惟鞠子為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買定棺材掘定氹

〔廣東人將坑叫“氹”;字面意義是買好棺材挖好坑只有等死,比喻等著落個不好的下場。〕

 

5593)普通話說:虛張聲勢(xū zhāng shēng shì)

解說:

「虛張聲勢」是成語,形容假造聲勢,藉以嚇人。

虛:虛假;

張:張揚。

出處1·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都只是虛張聲勢,止不過故意窮忙。」

出處2·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告訴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要虛張聲勢,驚唬而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拋浪頭

(意思是說出帶有恐嚇的言詞,以便使人屈服。)

 

5594)普通話說:虛論浮談(xū lùn fú tán)

解說:

「虛論浮談」是成語,形容浮泛不切實際的言談理論,浮誇的語言。

泛指大話、空話、假話。

浮談:沒有事實根據的話。

出處1宋·葉適《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抉不窮。」

出處2宋·劉顏《輔弼名對序》:「又有虛論浮談,讒言輕議,雖輔弼之士,亦不取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下爬輕輕

形容人說話不負責任、說話不知輕重或隨意許諾。

類似的粵語詞匯還有「貪口爽」。

 

5595)普通話說:惹是招非(rě shì zhāo fēi)

解說:

「惹是招非」是成語,意思是引起麻煩之事。

出處1《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孩兒,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過,又去惹是招非。」

出處2《金瓶梅詞話》第六四回:「教你們賊狗胎在這裡看看,就恁惹是招非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周身蟻

(比喻惹來很大的麻煩,很多的是非。)

 

5596)普通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解說: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是成語,形容向好發展就像登山一樣艱難,向壞發展就像山崩一樣迅速。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從:順隨;

登:登山;

崩:崩塌。

出處《國語 ·週語下》「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學壞容易學好難

 

5597)普通話說:拿雲握霧(ná yún wò wù)

解說:

「拿雲握霧」是成語,形容才能本領高強;比喻待人處世會耍手段。

也作「拿雲捉月」。

出處1明·無名氏《廣成子》第一折:「有包含天地之才,拿雲握霧之手。」

出處2元.關漢卿《單鞭奪槊.第二折》:「他有投明棄暗的心,拿雲握霧的手。」

出處3《孤本元明雜劇.廣成子.頭折》:「師父懷揣日月,袖褪乾坤,有包含天地之才,拿雲握霧之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於耍手段。)

 

5598)普通話說:大禍臨頭(dà huò lín tóu)

解說:

「大禍臨頭」是諺語,形容災難降臨在自己的身上,形容害怕得發抖並睡不著覺。

臨:光臨;

出處1·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時,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禍臨頭。」

出處2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最後的貴族》:「一旦被別人發現,真的要大禍臨頭了。」

出處3魯迅《彷徨‧弟兄》:「他仿佛已經有什麼大難臨頭似的,說話有些口吃了,聲音也發著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得震冇得瞓

有得震:只有恐懼;

無得瞓:沒有休息(睡眠)

 

5599)普通話說:胸無點墨(xiōng wú diǎn mò)

解說:

「胸無點墨」是成語,形容讀書太少,文化水平極低;比喻肚子裡沒有一點墨水。

舊指人沒有文化。

點:一點;比喻極小;

墨:墨水;比喻學問。

出處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師自讚曰:匙桃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曾把空虛揣出骨;惡聲贏得滿江湖。」

出處2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某家本殷實,父母以獨子故,甚愛之,讀書十年,胸無點墨。」

出處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因為市上的書賈都是胸無點墨的,只知道甚麼書銷場好、利錢深,卻不知甚麼書是有用的,什麼書是無用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倒吊都無滴墨水

所謂「倒吊都無滴墨水」,其實是將人比作皮囊,若內裡沒墨水,就算將皮囊倒懸,亦沒有半滴墨水滴出。

「皮囊」稱謂來自「三個臭皮囊(匠)勝過諸葛亮」;

 

5600)普通話說:下不來台(xià bù lái tái)

解說:

「下不來台」是成語,指在人前受窘,處境尷尬,無法解脫。

也作「下不臉去」、「下不落場」。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若說外頭好看,裡頭空虛,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氣,養移體,一時下不來台就是了。」

出處2王朔《我是你爸爸》:「劉老師在講台上頗有些下不來台,但她還是克制住了(多有涵養)。」

出處3《文明小史.第40回》:「眾人拍手大笑,弄得徐筱山下不來台,要再說下去,知道沒有人理他的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兜口兜面

 (兜口兜面,按廣東話字面解「兩個人面對面相望」;

形容一點人情和面子也不給;不給面子當面做某事;讓人很尷尬下不來台。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