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3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2/20 22:32:35 網誌分類: 教育
20 Feb

master曾

33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5621)普通話說:既成事實(jì chéng shì shí)

解說:

既成事實是成語,意思是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

多指未經合理程序,先造成一種事實狀態以尋求他人的認可。

或用某種手段強行造成的局面。

既成:已成。已經造成的事實;通常指使用武力。

杜甫《雨不絕》詩:「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揚如絲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死狗講價

其實這句諺語正確來說是指:當事情發展到完結後,才來進行商量,討

價還價。

比喻事前沒有談妥條件,既成事實後才來談條件。

 

5622)普通話說:終而復始(zhōng ér fù shǐ)

解說:

終而復始是成語,意思是世間事會不斷地循環往復。

出處1《淮南子 ·說山訓》:「通於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於己,與

之致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源。」

出處2《史記 · 孝武本紀》:「區(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

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

出處3西漢·司馬遷《史記 · 高祖本紀》:「王道之道若循環,終而復

始。」

出處4《黃帝內經·陰陽應像大論》:「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

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

出處5宋朱熹《近思錄》卷一:「天下之理,終而復始,所以恆而不窮。」

 

【詞義辨析】

終而復始(註釋:不斷地循環往復。)

周而復始(註釋:週:環繞一圈;復:又,再。轉了一圈又一圈。)

循環往復 (註釋:去而復來。指反復進行,沒有止息。)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個白鴿轉

如果在原地打轉,或者繞個好細的圈,馬上又回到原來的位置,我地就

可以用「打白鴿轉」來形容。

呢個詞是來自白鴿的生活習性,大家都知道,鴿子是群居動物,白鴿公

想討好白鴿乸的時候,通常都會在白鴿乸前面打幾個小圈來吸引對方,所

以“白鴿轉”引申到現在,就有“原地打轉”或者“轉很小的圈”的

意思了。

 

5623)普通話說:天遂人願(tiān suì rén yuàn)

解說:

「天遂人願」是成語,形容上天順從人的意願。

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願。

遂:順從,就。

出處1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五回:「喜得今日正遇不將黃道吉期,正

是天遂人願,夙世奇緣也。」

出處2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遂人願,到得我家,不上

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返身彩/大話夾好彩

〔意思是形容局勢一開始的時候看似要完蛋,但最後有驚無險的渡過難

關,可能還會得到一點好處的結果。〕

 

5624)普通話說:睜一眼,閉一眼(zhēng yī yǎn bì yī yǎn)

解說:

睜一眼,閉一眼形容佯為不見,故意不睬;

比喻遇事容忍遷就,逃避鬥爭。

佯:粵音:央

出處張潔《沉重的翅膀》:「然後他詼諧地做了睜一眼,閉一眼的動作。」

出處2張平《抉擇》:「就這麼一推六二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稀泥,

抹光牆嗎?」

「一推六二五」解:這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乾淨,在邯鄲,

人們之間發生糾葛時,常會聽到“一推六二五”的說法。如有的人在推拖自己

的責任、或對某件事情推出去不管時,常愛說這樣的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隻眼開隻眼閉

(形容面對事情,睜開一隻眼,閉上一隻眼。)

 

5626)普通話說:涎臉涎皮(xián liǎn xián pí)

解說:

「涎臉涎皮」是成語,意思是嬉皮笑臉;厚著臉皮跟人糾纏。

出處1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個大嘴的黑人走過來,向姚長庚

涎皮涎臉伸著手說:淡貝!淡貝!」

出處2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1回:「月娘看不上,說道:你

真個涎臉涎皮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人賤唔怕醜雞鵝趕唔走

 

5627)普通話說:冤有冤頭,債有債主

(yuān yǒu yuān tóu,zhài yǒu zhài zhǔ)

解說:

「冤有冤頭,債有債主」是佛家語,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須找為主的人;

報仇討債要找準對象,不牽累他人;

處理事情要找主要負責的人。

也作「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出處1元.施惠《幽閨記.第七齣》:「休敢,休敢,俺和你魚水無交,冤

有頭,債有主,教你一個來時一個死。」

出處2《金瓶梅.第一七回》:「各人冤有頭債有主,你平白焦愁些甚

麼?」

出處3《五燈會元》卷十六記載:有一僧問佛海禪師:「如何是永嘉境。」

師回答:「華蓋峰。」僧又問:「如何是境中人。」師回答:「一宿覺。」

等到開堂說法,大眾都集合在一起時,師大喝一聲:「冤有頭,債有主,

珍重!」

那麼,禪師話裡的玄機又在哪裡呢?

【冤有頭,債有主】闡述:

「冤有頭,債有主」中的「頭」指冤頭,即仇人;

「主」即債主,即借錢財給別人而坐收利息的人。

這句成語的意思是:

有冤要找仇人伸,有債要向債主還;

用以比喻要了結某件事情,必須找這件事情的當事人。

禪宗所說的「冤有頭,債有主」,不是要我們到外面去伸冤討債。

「無明」是我們最大的冤家,「煩惱」是最大的債主。

無法去除心中的「冤頭」、「債主」,人生會留下遺憾,生命總會有所欠缺。

佛教認為,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於「無明」;

因為人們對世界的本質有根本上的誤解,所以苦痛就會像漣漪一樣,

一個接一個發生。

佛陀不僅是善療眾生身體疾病的大醫王,

更是擅於對治眾生各種病症的心理醫師。

【無明】的意思:

無明(梵語:Avidyā,巴利語:avijjā),又作無明支,佛教術語;

是「煩惱」的別稱,「為明」的相反詞;

是十二因緣之首,一切痛苦之根本。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

〔意思是風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

無緣無故地發生。〕

 

5628)普通話說:聽其言而觀其行(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解說:

「聽其言而觀其行」是成語,意思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是

否言行一致。

出處1《論語·公冶長》:「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

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出處2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三一回:「自以為舉世可欺,聽其言

而觀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講多無謂行動最實際

 

5629)普通話說:礙手礙腳(ài shǒu ài jiǎo)

解說:

「礙手礙腳」是成語,形容影響他人做事。

礙手 :不順手;難下手。

礙腳 :阻擋前進。

出處1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二卷:「後邊有些嫌忌起來,

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出處2《紅樓夢》十七回:「咱們別在這裡礙手礙腳,找探丫頭去。」

出處3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寶釵因說道:咱們別在這裡礙手

礙腳。說著,和寶玉等便往迎春房中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頭窒勢

(意思是哪裡都看人不順眼、雞蛋裡挑骨頭、妨礙、打斷別人說話,處處

攪針對。)

 

5630)普通話說: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解說:

「期期艾艾」是成語,形容人口吃結巴,說話重複;

後又引申比喻心中有隱情,而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

凡是人對於一件事情不作決定,沒有明確的表示,只含糊地不置可否,

也叫做「期期艾艾」。

出處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

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定是解到底;究竟。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意思是:雖然說2次「鳳」,但只是一隻「鳳」而已。

出處2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14章:「平日這歡騰的愛笑愛鬧的

小伙子,變得期期艾艾地說不上話來。」

【成語故事】:

話說漢高祖的大臣周昌,又名「期」,本來就不善詞令,再加上有口吃

的毛病,所以說起話來非常不流利,尤其是當他生氣發怒的時候,更說

不明白;

有時急得面紅耳赤,老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有一次,漢高祖

要改立趙王如意當太子,周昌知道了,去向高祖諍勸,他怒氣凶凶地說:

「我是不會說話的,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一定要換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

話說晉時鄧艾,也有口吃的毛病,每說到自己的名字時,必定重複地

「艾、艾」的說不完,文帝便和他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有多少個

艾艾呀!」

這一結巴,反而把滿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劉邦也跟着笑了,於是這件事

暫且被擱在一邊,從此之後人們就叫他們「期期、艾艾先生」。

不奉詔解:不接受皇帝的命令。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口窒舌

(形容說話結結巴巴或支支吾吾)

 

5631)普通話說:量體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

解說:

「量體裁衣」是成語,原意是指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

比喻做事從實際情況出發,按情況辦事。

出處1《墨子·魯問》:「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

翟將往,量腹麵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

出處2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又說:看

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

【成語故事】

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制的衣服,長短

肥瘦,無不合體。

有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縫製一件朝服。

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

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幹什麼?」

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

後短前長」;

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後一般長短;

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悒鬱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

前短後長。

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麼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

定式樣,而且善於把握對象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睇餸食飯

(意思是做事要量力而行:看條件如何才決定辦事的策略。)

 

5632)普通話說:軟磨硬泡(ruǎn mó yìng pào)

「軟磨硬泡」是成語,意思是用和緩的手段糾纏,故意拖延與糾纏

來達到目的;多用於處事。

出處1張潔《沉重的翅膀》:「拿鄭子雲和田守誠相比,一個好比是打守球

的,軟磨硬泡;一個好比是打攻球的,一個勁兒地猛抽。」

出處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二章:「半夜三更的,你跟我軟磨硬泡,

不就是要我一句話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死纏爛打 

(簡單的說就是不顧別人的意願而總是糾纏人家,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多用於貶義。)

 

5633)普通話說:批亢抵巇(pī gāng dǐ xī)

解說:

「批亢抵巇」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亦指有縫便鑽,從中取利。

批:用手擊;

亢:咽喉,比喻要害;

亢:粵音:抗

抵:攻擊;

巇:縫隙;

巇:粵音:欺

出處1漢·揚雄《法言 ·重黎》:「巇可抵乎?」

出處2唐·韓愈《釋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機抵巇,

以要權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過水濕腳

(意思是金錢一到手,必定從中取利。)

 

5634)普通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恰遇頂頭風

(wu lòu pian fóng lián yè yǔ,xíng chuán qià yù ding tóu fēng)

解說: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恰遇頂頭風」是諺語;

這句話不是詩,是名言警句。

出自馮夢龍的《醒世恆言》:

這是一部白話短篇筆記集,始刊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

這部筆記集的大多數題材都來自民間故事、史轉等;

筆記一部分是馮夢龍自己所作,另一部分收錄了其他人的作品。

《醒世恆言》中的文章結構完整、描寫細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

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恰遇遇頂頭風」是馮夢龍化用了杜甫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一句:

「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而寫成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黑過墨斗

「墨斗」是在工地彈直綫的工具;墨斗結構很簡單,只是一塊四方木,

在木頭上面挖空,變成個「斗形」,用來裝墨。

「墨」可以是墨粉或者墨水。

墨斗中間有個綫轆,可以拉一條綫出來彈直綫。

墨斗傳說是由魯班師傅發明的。

廣東話有句說話:叫〔黑過墨斗〕,「黑」是指行衰運;墨斗因為多墨,

真是非常黑。黑過墨斗就是說,凡事頭頭撞着黑;形容十分倒霉。

 

5635)普通話說:雪上加霜(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解說:

「雪上加霜」是成語,意思是在雪上還加上了一層霜,在一定天氣條件下

這種情況是可以發生的;常用來比喻接連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

出處1《景德傳燈錄.卷八.大陽和尚》:「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

後。』伊云:『雪上更加霜。』」

出處2元.吳弘道〈梅花引.蘭蕊檀心仙袂香套.紫花兒序〉曲:「不做

美相知每早使伎倆,左右攔障,笑裡藏刀,雪上加霜。」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正在驚慌,偏又轉了迎面大風,

真是雪上加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米貴兼閏月

(形容連連碰到不稱心或倒霉的事。)

 

5636)普通話說:板起臉孔(bǎn qǐ miàn kǒng)

解說:

「板起面孔」是成語,意思是刻意裝出冷淡、嚴肅的表情。

形容繃著臉,形容生氣、不悅等樣子,所以當用「板」而非「扳」。

「板」有繃緊的意思,字形近於「扳」;

但是「扳」的意思是使一端固定的東西,扭轉方向的意思。所以:

○ 板起面孔

╳ 扳起面孔

出處《品花寶鑑》第八回:「聘才即板起臉孔來道:『你聽了張老爺的話,

不聽我的話,你就瞧不起我,我今兒不依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揦埋口面

 (揦:抓)意思是苦著臉;哭喪著臉。

 

5637)普通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wáng pó mài guā zì mài zì kuā)

解說: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是諺語,形容自己誇耀自己所販賣物品的優點。

意指妄自誇口,凡屬自己的什麼都好;

比喻為自己吹噓;自我哄抬、吹捧。

出處清.隨緣居士《林蘭香.第四回》:「林夫人道:『自家姪女自不說好,

卻教誰說?此所謂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也。』」

【成語故事】

「王婆」,過去很多人誤以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實際卻是男的,

原叫王坡。由於他做事婆媽,說話羅嗦,人們送他外號叫“王婆”。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現新疆、甘肅一帶),種瓜為生。

那一帶種的瓜叫「胡瓜」,就是現今的哈密瓜。

那時,宋朝邊境經常發生戰亂,王婆為了避難,就遷到了開封的鄉下,

種起胡瓜來。

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認識這種瓜,所以儘管這胡瓜比

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還是沒有人來買。

王婆(坡)很著急,向來往的行人一個勁地誇自己的瓜怎麼好吃,並且

把瓜剖開讓大家嘗。

起初沒有人敢吃,後來有個膽大的人嚐了一口,只覺蜜一樣地甜,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王婆的瓜攤生意興隆,人來人往。

有一天, 神宗皇帝出宮巡視,一時興起來到集市上,只見那邊擠滿了

人,便問左右:「何事喧鬧?」左右回禀道:「啟奏皇上,是個賣胡瓜的引

來眾人買瓜。」

皇上心想什麼瓜這麼招人,就走上前去觀看,只見王婆正在連說帶比劃地

誇自己的瓜好。見了皇上,他也不慌,還讓皇上嚐嚐他的胡瓜。

皇上一嚐果然甘美無比,連連稱讚,便問他:「你這瓜既然這麼好,為什

麼還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說:「這瓜是西域品種,中原人不識,不叫就

沒有人買了。」

皇上聽了感慨道:「做買賣還是當誇則誇,像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有

何不好?」

皇帝的金口一開,不多時,這句話就傳遍了黃河南北,直至今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認屎認屁

(意思是自我吹噓。)

 

5638)普通話說:搬唇遞舌(bān chún dì shé)

解說:

「搬唇遞舌」是成語,意思是故意挑撥是非。

出處1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這個兩頭白

面,搬唇遞舌的歹弟子孩兒。」

出處2《古今雜劇·翠紅鄉兒女兩團圓》:「不似你這個兩閑白面,搬唇遞舌

的歹弟子孩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撩是逗非

(意思是惹事生非、撥弄是非。)

 

5639)普通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shǎo chéng ruò tiān xìng,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解說: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成語,意思是少年時養成的性格如同

天生的一樣,習慣了就會像生來就有的一樣。

出處1《漢書·賈誼傳》:「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出處2朱自清《人話》):「調節和作是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

這兒是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整慣斯勢」

(意思是遷就慣了。)

 

5640)普通話說:胡說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解說:

「胡說八道」是成語,意思是對一個事物做沒有依據或沒有道理地說話。

人們常把不負責任地亂說一氣,稱之為胡說八道。

「胡說八道」這個成語,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胡說;

二是八道;

「胡說」一詞淵於「胡人」;

在我國古代,一般把居住、生活在大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統稱

為「胡人」。

而「胡說」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晉之後;

那時,居住在西北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等。

但中原人並不認識他們的文字,而且也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於是,

就把「胡人」的文章和說話叫「胡說」。

後來「胡人來說八道經」就指人們沒根據的瞎吹亂侃,人們常把不負責任

地亂說一氣,稱之為「胡說八道」。

「八道」源於佛教,即「八正道」,又稱「八聖道」,是佛教三十七道品中

的一類。它主要論述通向涅磐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咪老點我

(老點作為動詞使用;「點」,即指指點點,意指毫無根據,卻胡亂教唆

別人;後來引申至欺騙的意思。)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