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絕密檔案----『山海經』全解密》 第5節

23 Feb

日期:2013-04-25 22:41:01
  二、大禹九鼎在哪裡
  談到《山海經》就不能不談到大禹九鼎。據《左傳.宣公三年》說,從前夏氏稱帝,遠處方國圖畫萬物,九州之牧貢金無數,夏禹鑄鼎,銘刻萬物,物物皆備,使人民識別神、姦。 
  《左傳》這段話實際點明了大禹是如何繪成《山海圖》,如何著成《山海經》的。 《山海圖》並非如人們所說的是大禹派出調查隊,調查全國山川物產,據以編成《山海圖》和《山海經》。 《左傳》說《山海圖》實際上是大禹根據九州之牧進獻的圖書(圖畫書)加工整理出來的。九鼎之金,是九州之牧交納的貢奉。為什麼是九牧?九牧就是大禹分封九州的九個統治者,如東漢末年的劉備就曾作過豫州牧。九牧就是九巫。巫,本讀粵語的mou,後來音譯為“牧”。後人理解為牧豬、牧羊、牧牛意義上的牧,那是後人的誤解!對“牧”字的二種不同理解,體現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觀。釋為“巫”,體現的是宗教立國,釋為“放牧”之“牧”,體現的是奴隸立國。

  “九牧貢金”說的就是大禹分封的九個諸侯進獻貢奉,其中就有圖、書。
  在古時,一個方國如果向另一個國家進獻本國地圖,那就意味著絕對的臣服!秦末劉邦入三秦時,其他大臣忙於爭金奪銀,而謀臣蕭何獨獨只對圖籍感興趣。三國時的張松投降劉備時,見面禮就是巴蜀地圖。地圖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大禹之時,九巫即九州之牧貢獻地圖,可見大禹實際上是九州的統治者。而大禹的《山海圖》是覆蓋了整個亞洲、北非東部和美洲阿拉斯加。由此可見,大禹當時是威震世界的。

  回憶一下我們熟悉的歷史。周代直到現在,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成吉思汗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而這一切,竟然發生在4100多年前!而且是我們所謂的原始社會時期!我們對上古歷史的誤解要多深就有多深!

  大禹九鼎鑄成後,敬於宗廟,外人莫能一睹真容。九鼎從此成為政權的象徵,也成為天下爭奪的對象。為什麼要爭奪九鼎,九鼎無非是九尊青銅,即使是九尊黃金,其價值也是有限的,天下英雄為什麼要爭奪它?其實他們爭奪的並不是那作為青銅的九鼎,而是九鼎上面的世界地形圖和世界物產。它們的價值比青銅價值更大。九鼎上面的亞洲地形圖、交通線、礦產指南、和沙漠水資源圖、動植物分佈圖是當時彌足珍貴的百科全書,有了它,就有了問鼎天下的基礎。

  然而,九鼎卻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據中國史冊記載,大禹九鼎先後傳夏、商、週三代,至秦末失傳。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週既不祀。”
  意思是說周赧王駕崩後,周朝百姓就向東逃亡。秦國獲取了周朝九鼎重寶,將西周公趕到單狐。七年後,秦莊襄王滅了東周。東周和西周就都被秦國兼併,週社祭祀無人,就此滅亡。 (題外話:此處之單狐就是《山海經.東次四經》之單狐之山,也就是現在韓國首府釜山----韓國人是西周君的後人!)“秦取九鼎寶器”,這句話點明了西周滅亡後,九鼎到了秦國。

又據《史記.秦本紀第五》載:“五十一年,……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於週。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記》這段話記載的是東周滅亡後九鼎到了秦國。
  《史記.周本紀》與《秦本紀》是相呼應的。都說周朝滅亡後,周鼎到了秦國。
  然而,這裡有二個疑問,一是周朝的九鼎是安放在洛邑的,而洛邑當時是東周公所在地,秦國滅掉的是西周公,怎麼就獲得了東周公的九鼎。二是秦與洛邑相隔350公里左右,中間又有秦嶺餘脈阻擋,周初滅商時,周朝不能將九鼎運到豐鎬,秦國又怎麼能將龐大而笨重的九鼎越過秦嶺餘脈運到秦國?
  日期:2013-04-25 23:03:21
關於周鼎在洛邑,事見《左傳.臧哀伯諫納郜鼎》:“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又見《史記.周本紀第四》:“成王在豐,使召公复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另外周滅商遷九鼎時,九鼎曾經公開展出過。事見《史記.周本紀第四》,《史記》記載得很詳細:“(武王)到紂死之處,親自射擊他的屍體,連發三箭然後下車,以輕劍刺其屍體,用黃鉞砍下紂王之頭,掛在大白旗上。然後到紂王寵愛的二妃之宮,二女已經自縊。武王又連射三箭,用劍刺,用黑鉞砍下二妃之頭,掛在小白旗上。武王作罷回到軍營。次日,清理路面、社壇及紂王宮殿。又封紂王之子祿父於商之舊地。武王認為商朝初定,就讓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幫助'祿父治理商代遺民。此後又命召公從囚犯中釋放箕子,命畢公釋放關押的老百姓,表彰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把鹿台之財和鉅橋之栗分給百姓,賑濟貧民。命南宮括、史佚公開展出九鼎寶玉!”(原文: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軍。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紂宮。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保玉。)這三則史料,明確指出了周滅商後,遷商九鼎於洛邑。

  可見周鼎確是商紂九鼎,並且就存放在東周的洛邑。既然秦國滅掉的是西周,那就不可能得到當時得到遠在350公里的東周的九鼎。 (順便說一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鎬京時,更不可能掠走了九鼎。因為九鼎本來就和犬戎族密切相關,或者說就是犬戎族的。關於這一點後文解讀。)
  或許有人會說,有無可能周代營建洛邑後,周鼎後來又被遷到了豐鎬呢?
  其實這同樣不可能。要知道,周鼎存放洛邑是由於九鼎太過龐大笨重,不能運到豐鎬才營造新都放置九鼎的。洛邑與豐鎬之間遠隔350多公里,中間是山脈阻擋,週人以前不能將九鼎運到豐鎬去,以後一樣不能!所以西周君逃亡前,真正的周鼎應該一直在洛邑。
  況且,九鼎不是小傢伙,想拿就拿,想走就走的。九鼎每一鼎至少在10萬斤左右,九鼎就是九十萬斤!雖然史冊沒有明確記載九鼎之重,但後來秦始皇時有十二銅人可資參考。 《正義漢書五行志》說:“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像之。”這是秦始皇時,甘肅臨洮發掘出十二尊巨像的歷史記載!巨像長五丈,足履六尺是什麼概念!可惜這則信息一直不為後人重視。秦始皇集全國之銅鑄造金人十二,《史記.秦始皇本紀》說:““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三輔舊事》一書也載“銅人十二,各重三十四萬斤。漢代在長樂宮門前”。此金人之重量可作九鼎之參考,禹集九牧之金而鑄九鼎,每尊鼎的重量絕不比金人輕!為什麼?因為據《山海經》,大禹統一了亞州和北非!其疆域比秦朝不知大多少,九牧之金絕對比秦始皇的多得多。另據史料記載,當初週滅商時,為搬運九鼎,動用了相當兵力,事見《戰國策.卷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