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主日分享:從新的角度看人生

2020/03/08 10:34:27 網誌分類: 宗教
08 Mar

主日分享

8/3/2020

 

作者:陳仲雲

 

 

主題 :從神的角度看人生

 

(在疫情下,人的生命才看得寶貴。平時要忙要緊張的事情,一時間,變得拋諸腦後 。)

 

     有一位心理學家這樣分享快樂,他說:「有三種因素」。

 

 

 

(一)事實的因素:就是這件事客觀的實際情況。

 

 

 

(二)差距的因素:意思是當你期望那件事,與實際上有多少距離。

 

 

 

(三)自我認知因素:是你用怎樣角度去理解這件事及其距離。第三點和EQ所提到「那麼事物的客觀定義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待  ,」的意義相同。」

 

 

 

 

     舉例說:我很希望有一份月入三萬元收入的工作,可是我只有一般學歷及經驗,只能找到一萬元多的工作,於是便產生一個很大的距離,人便不快樂。但我們可以從認知上去將這距離縮短,就是我用三年至五年時間來自我增值,令自己有充足能力,找到一份三萬元的工作,這時便將距離拉近。又或是我覺得就算用幾年時間來進修,到時也未必找到高一倍的收入,也知到自己的恆心與毅力不足,恐怕沒法完成。同時覺得有幾一萬收入,一般的生活也暫且充足,不要期望太高,這時也將距離拉近,人便快樂了。當然,各人對事物的認知不同,便產生滿足或不滿足的不同感覺。

 

 

 

 

     你用甚麼角度看人生,就會決定了你有甚麼程度的人生滿足。一個人的觀念對其一生影響巨大。若果你看人生是要在世上能夠成為億萬富豪,,要有事業成就,,這樣才有人生價值。你便要達到心目中預期的結果和目標,到那時,便可感到滿足,可是,我們要明白,這滿足只能局限於今生.同時這快樂是短暫的,不能伸展到永恆的,當你要離開世界時,你所擁有的,是不能一同進到永生。若果你是從神的角度看人生,你便要了解神的看法了。

 

 

 

 

按路加福音12:13/21記載,有人請主耶穌為他們分家業,主便說明衪是怎樣看人生「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主耶穌將人生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外在的。是指肉身的需要。二)內在的。是精神上和靈性上的需要。主耶穌講論不在乎家道豐富,不是否定家道豐富的好處,衪要強調,在神的角度,一個人的內在生命豐足勝過外在家財百萬。人的外在需要,只要有衣有食,就可滿足.就可生存,至於是否有家道豐富,這一點並不是最重要.而且今生財物,是短暫的,不是永恆的。但人的內在需要得到豐富,是靠著能與神關係復和.這人的生命便有價值,神卻看重這一點,這樣靈性生命豐富,令人得著真正滿足.而且是永遠的,可以帶到永生。

 

 

 

 

 當一個人未信主之前,他看自己,是受著世界的價值觀影響,但是一個信主的人,他看自己,便要曉得按著神的角度來看,因此,他便應該有一個正面的,健全的「自我形象」。(註一)因為我們相信,一個信主的人,無論是一個億萬富豪,或是一個中國窮困山區的農民,他是一個絕頂聰明,還是智商平平無奇的人,。在神面前,他們都是何等尊貴,都是神的兒女。這樣就算我覺得自己比別人不足,也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因為我們是用基督的寶血買回來的。)

 

 

 

 

     一個初信主的人,最初不是完全知道怎樣用神的角度來看人生,加上以往舊有的世上價值觀,便會受著兩種不同的觀念影響.但隨著信主年日進深,加上立定人生目標,為要認識主耶穌為至寶,這時方向持定,他的觀念,便將外在肉身的需要愈來愈看輕,而內在靈性上的需要愈來愈看重,心靈因著認識主而得到滿足,同時生命也因著不斷追求而結出生命的果子來,也看見生命長進而滿足。但是有些信徒未能持定目標,一方面很想得到神的祝福。

 

 

 

 

另一方面也很想在世上有所成就,兩種方向在內心裏把持不定,便產生很大矛盾。正如那位心理學家所提,他的自我認知,及差距因素,產生很大距離,於是雖然是基督徒,但可以是一位不快樂的基督徒。他可以做的,就是立定目標,向著屬靈的方向進深,像之前所提,以神為樂。得著永恆的快樂。不然,反而專心在世上努力,得到一些成就,只有短暫的滿足。(書24:14/15)

 

 

 

 

  感謝神,並不是說一切追求屬靈進深的人,在世上一定不豐富,我們看見神祝福一些信徒,他們在靈性上有很好追求,神又讓他們家道豐富,這不是更好,他們可以運用神給予的財富,來成就神的聖工,這豈不是更美的事情!只要能用神的角度看人生,人生便可變得更美好。

 

 

「我來了,是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

 

 

 

 

 (註一)「自我形象」意思是你怎樣看自己,同時你覺得別人怎樣看你自己。一個自我形象高的人,比較上較易去接納自己的不足。

 

 

 

 

 (後記):人往往為到未曾得到的去渴求,以為當得到了是最大滿足,可是我們常常聽到有獲得家財億萬的人,還是不能滿足。卻很少聽到,經歷到神豐富的人,心靈還是空虛,反而看見,經歷神愈深,愈願意將自己投放在神的工作中。

回應 (2)
我要發表
花姐
花姐 2020/03/09 09:45:33 回覆

只有經歷過神的歷練,對財富慾望淡然,多一份對主的渴求,在疫情下閱讀這文,如獲至寶,願主賜的平安,人人得到.

問候
問候 2020/03/09 09:03:24 回覆

Hi , 老師,我是羊羊 ,沒來探訪已經年多了,請原諒,因為忘記了登入密碼,雖然有時在facebook 上仍然是看見你的大名,不過香港近年的政情和多月的新冠狀病毒,使人很不開心,人心惶惶...今天看見大作的連結, 特來問候,祝老師和家人生活愉快 !身體健康 !

羊羊敬上

2020/3/9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