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4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3/29 09:40:25 網誌分類: 教育
29 Mar

master曾

34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5821)普通話說:今不如昔(jīn bù rú xī)

解說:

「今不如昔」是成語,意思是現在的景況不如過去情況。

多表示對世事的感嘆。

昔:往昔;過去。

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溫錄·冷齋不讀書》:「作詩曰:老色日上面,

歡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說起「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這句廣東話諺語,很多人都很熟悉,

這裡有二段故事和大家分享,它的來歷是這樣的:

【第一段故事】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杭州時,一日微服私訪至吳山,因天公不作美,

被淋為「落湯雞」,無奈之下求助山民「王小二」家。

王小二家中雖貧困,但還是慷慨用家中僅有的豆腐、魚頭和菠菜,

做出了「菠菜豆腐」和「魚頭豆腐」款待不速之客。

乾隆吃後感到鮮美異常,回到京城,讓御膳房去做,卻怎麼也覺得

不是原來那種味道。

當乾隆再度造訪杭州時,便派人找來王小二,窮困潦倒的王小二

如實說出了自己的困境是「一年不如一年」。

乾隆為報答王小二的一餐之贈,賞賜金銀,供王小二開店,

並御筆為店題字「皇飯兒」。

憑著乾隆皇帝鍾愛的「魚頭豆腐」,小店生意興隆;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窘境也成為歷史。

【第二段故事】

話說,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楚國打敗了吳國,春申君便來到蘇州執掌政權。

春申君的家鄉在河南信陽一帶,諸親友聽說春申君在蘇州得了勢,

不少人遠道而來,找他謀事。春申君是個重鄉土感情的人,但有一條件,

凡是姓「黃」的人都先被安排了大、小官職。

這是為甚麼呢?

原來春申君本姓「黃」;其他「姓氏」的人就每每被他冷落在一邊。

話說,河南有個人名叫「王小二」,這人從前在春申君手下做過事,

於是他想趁此機會也來找春申君謀個一官半職,可是春申君見到名單中 「王小二」是個異姓人,便不肯理睬他。

王小二在蘇州等了好長時間,盤纏花光了,連春申君的面也見不到。

這天他找上門來,守門人是個蘇州人,問他:「你姓什麼?」

王小二說:「我姓王。」

原來蘇州話音「黃」、「王」不分,是同音字。

守門人以為又是春申君的本家(老死),便放他進去了。

〔粵語「老死」意思:是死黨(好朋友) ,很要好的朋友,交情很深的朋友。〕

王小二見到春申君先訴了一通苦,然後說:「春申君,我跟了你多少年,你現在得勢了,怎能忍心把我丟掉呢?」

春申君被王小二糾纏不休,又見王小二缺衣少食,動了惻隱之心,

便說:「王小二呀,你能做些什麼呢?我正在這裏興修水利,

我看你就上河工去吧。」

王小二一聽叫他上河工,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似的,這樣的苦差事,他怎麼受得了?

之後,春申君又叫王小二到鄉下去務農,答應送他一頭牛,讓他在蘇州城外找塊地方,蓋間草房樂守田園。

王小二只好答應了。

他到了蘇州鄉下舉目無親,楚國的「黃」姓人,不承認他是春申君的親友,

吳地的老百姓也不歡迎他這個楚國的來客,他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過日子。

王小二種田,一年辛苦到頭,吃不飽、穿不暖,過年也吃素。

隔了一年,老牛死了;

又過了一年,草屋也塌了。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這句話也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據說,王小二後來只好去修水利,終於暴死在蘇州河裏。

 

5822)普通話說: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

解說:

「狼奔豕突」是成語,意思是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衝撞。

形容成群的壞人亂衝亂撞,到處騷擾。

比喻敵人奔逃時的驚慌狀態。

也比喻敵人亂衝亂竄。

豕:豬;

突:猛衝。

豕:粵音:此

出處1明末清初·歸莊《萬古愁》:「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出處2茅盾《東條的神符》:「在中國戰場它還狼奔豕突,隨心所欲。」

出處3·傷時子《蒼鷹擊·訴愁》:「狗偷鼠竊盈州縣,狼奔豕突幹刑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走夾唔唞抖

粵語中,「唞」意為「歇、休息」,

「走夾唔唞」的字面意思是「一直跑、不休息」,現在通常用來形容拼命地跑、匆忙地逃跑離開,該詞帶有一點「狼狽」的意味。

 

5823)普通話說:難得者時,易失者機(nán dé zhě shí,yì shī zhě jī)

解說:

「難得者時,易失者機」是成語,意思是:

「難得」的是時間,容易失去的是「機會」。

本來是指軍事上要抓住戰鬥機會。

難:困難;

時:時間;

機:機會。

出處1明·揭喧《兵經百篇》:「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而行之,速哉。」

出處2《九州春秋》:「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

故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

【難得者時,易失者機】闡述:

由於時機「難得而易失」,往往「不旋踵」即失,而「轉瞬處即為機」,

「乘之則為機,失之即無機」,因此許多兵法家都極力強調「機不可失」,

要把握一蹤即逝的時機,因此我們便要把握這種間不容髮「難得而易失」

的時機,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廣東話「執輸」在粵語裏是指動作比人慢,失去先機,先輸一步;

「行頭」則指走在最前頭。

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事事都落在別人後頭,那可比做敗家子還糟糕。」

為什麼「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執輸」一詞,是出自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當年每逢有重大的

「刺殺」行動,都會抓鬮(執籌),誰抓到寫有「輸」字的紙字團,

誰就準備「不負少年頭」。

「執輸行頭」就是:

第一個執輸的意思,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最開始其實是

執「書」(紙字團)行頭慘過敗家,這是一句很白很白的廣東話俗話。

「執書」,「執輸」,「書」和「輸」同音,廣東人說的「執」就是撿的意思。粵語裏的「執輸」就是「吃虧」的意思。

「執書」還要「行頭」,也就是你吃虧還要比人走在前面,這樣不就

「慘過敗家?」也就是比敗家更慘,連敗家仔都不如,形容敗家仔都比你

好一點。

佔不到別人便宜不打緊,別人得到好處自己卻得不到,反而吃虧了,

粵語叫做「執輸」。

舉例句:「既然唔使錢,噉就咪執輸啦,幾大都食餐飽!」

 

5824)普通話說:季布一諾(jì bù yī nuò)

解說:

「季布一諾」是成語,比喻說話算話,極有信用,決不食言。

諾:許諾,諾言。

【季布何許人也】:

秦末漢初楚國人季布,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西漢高祖

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

從沒有失信於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出處1《史記季布欒列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之間哉?』」

出處2明·陸採《明珠記·吐衷》昔聶政一言而破面自決,季布一諾

而千金不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牙齒當金使

意思就是說話算數,要講誠信;不要輕易啟齒,而一旦啟齒說話,

每句話都要像金子一樣貴重。

換句話說,「牙齒當金使」就是要說話算數,要講誠信,要有公信力。

 

5825)普通話說:拾人牙慧( shí rén yá huì)

解說:

「拾人牙慧」是成語,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也比喻竊取別人的語言和文字。

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成語故事】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很有學問。

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

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

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

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

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

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

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

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殷浩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

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拾人牙慧」這個成語,比喻抄襲

或改頭換面地套用別人說過的話或寫的文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人口水溦(mei1)(媚)

口水溦即唾沫液;

執人口水溦係比喻手法,廣東人相信食了人家「口水溦」,就會聽那人講過的說話。

比喻執咗人哋噴出嚟嘅「口水花」,人哋講過咩,佢就照抄,

然後當係自己嘅意見,就會講返人哋講過嘅嘢。

 

5826)普通話說:九死不悔(jiǔ sǐ bù huǐ)

解說:

「九死不悔」是成語,意思是意志堅定,不管經歷多少危險,對自己的言論、行為也決不動搖退縮。

形容縱然死很多回也不會後悔。

九:表示極多。

出處1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出處2明·李贄《焚書·雜述·昆侖奴》:「忠臣挾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難自奮,之死靡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批個頭落嚟畀你當凳坐

(形容堅信自己的判斷。)

有膽量用自己的頭(性命)攞嚟同人打賭;用嚟表達對自己慨估計

或對諾言非常有信心,因為咁有信心,所以用咩方法「輸賭」都得來打賭,

證明說話者必定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

 

5827)普通話說:猝不及防(cù bù jí fáng)

解說:

「猝不及防」是成語,形容事情發生得突然;或採取的手段很突然;

事情來得突然,使人措手不及。來不及防備。

猝:突然;出乎意料;

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

出處1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一》:「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出處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少年遑遽,極力擠之,孫猝不及防,失足墜巖下。」

出處3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二章:「偵察參謀見團長不理,只好快步趕到前面,以便防止猝不及防的意外情況。」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揦手唔成勢

(形容措手不及、手忙腳亂。)

「揦手唔成勢」的「揦」,「從手、剌聲」,有拿、抓的意思。是來自戲台,「揦手」即拿起衣袖;

「勢」即架勢、身段動作表示動作不到位,以此形容人未做好準備。

 

5828)普通話說:假癡不癲(jiǎ chī bùdiān)

解說:

「假癡不癲」是成語,此計運用的象理:就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

必得「假癡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後發制人的效果。

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

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假癡不顛」釋義:裝傻;假裝糊塗,其實精神沒有錯亂,言語行動都很正常。

出處魏晉南北朝《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語譯】

寧可假裝不知道而不行動,不可假裝知道而妄動;暗中策劃而不露聲色,就像冬天的雷電蓄力待發一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扮豬食老虎

(意思是表面裝傻,其實野心勃勃。

【扮豬食老虎】闡述

想吃老虎的人實在寥寥無幾,「扮豬食老虎」只是個比喻而已。

我們借「豬」來比喻沒有甚麽本事的庸人;

借「老虎」比喻強大的敵人或者對手。

在遠古時候,人們就已經把這一招寫進「孫子兵法」。

比喻就像冬天的雷電蓄力待發一樣

說的是能力再強也可以暫時隱藏,假裝平庸,待時機成熟再一舉進攻,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於廣東人不喜歡文縐縐的「假癡不癲」,便把它換成通俗的「扮豬食老虎」而已。

 

(5829)普通話說:計無所出(jì wú suǒ chū)

解說:「計無所出」是成語,意思是想不出什麼辦法。計:計策,辦法。

出處1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賈還,漢王不懌者累日,左右計無所出。」不懌:意思是病不愈。懌:粵音:憶

出處2《晉書·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僕,於時賢愚計無所出。」姻婭:意思是親家和連襟,泛指姻親。盤固:意思是糾結牢固。

出處3·馮夢龍《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眾人計無所出,只得走轉來,把盧生光景說了一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吹乒乓/吹我唔漲/咬我食

1【吹乒乓】闡述:坊間有一說法,若果乒乓球被打凹了,便要運用熱漲冷縮的原理,把乒乓球浸泡在熱水中,然後等待裡面的熱空氣澎漲,使乒乓球變回圓形可以繼續使用。諸如氣球,沙灘球或很多球類等均可以用人工,或用器具打氣來變成澎漲狀態(吹),但乒乓球郤只能用熱漲冷縮來回復「圓」狀;

所以若把令其它球類澎漲的過程借喻成「吹漲」的話,那麼乒乓球則是「吹唔漲」;因此「吹乒乓」便成為「奈我如何」(吹我唔漲)的另一粗俗代詞。

2【咬我食】闡述:比人話「你咬我食呀」係什麼意思?

A:如果別人是當著你面說這句話,情況大致上是這樣: 對方:「你能奈我什麼何?/你能把我怎麼樣?/你吹我唔漲!!這句話通常是對方在行為或言語上先觸犯你的禁忌(如說了不應說的話),然後你又想對方聽從你的指示(如作出道歉);

但對方不屑,並以這句「你咬我食呀」作回應,表示「如果我不從,你又能奈我什麼何?「你咬我食」是香港地道俗語,此語的來歷應該是經由電影媒介而為人所認識。在星爺參與的電影《九品芝麻官》,當中由吳啓華所飾的方唐鏡就曾不斷以此語對包龍星挑釁。

 

5830)普通話說:冒名頂替(mào míng dǐng tì)

解說:

「冒名頂替」是成語,意思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假冒別人的姓名,

代他去幹事或竊取他的權力、地位。

冒:冒充,以假充真。

出處1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

柳樹在此,冒名頂替。」

出處2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古文尚書》的運氣真夠壞的,

不但沒有能夠露頭角,還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頂替的事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白撞

白撞,字面可理解為「白天闖入,企圖詐騙或盜竊的意思」。

白撞,廣東話是指「搏矇」闖入私人地方或白天進入別人的地方進行詐騙

或盜竊,文言又稱為「白日撞」,又簡化為「白撞」

廣東話或文言,兩者意思完全相同,並無歧義。

 

5831)普通話說:裝瘋賣傻(zhuāng fēng mài shǎ)

解說:

「裝瘋賣傻」是成語,意思是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裡傻氣。

賣:賣弄。

出處1王願堅《三張紙條》:「那是國民黨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給他個裝瘋賣傻、一問三不知。」

出處2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扮嘢/扮晒嘢

廣東人很喜歡說人「扮嘢」、「扮晒嘢」。

「扮」指裝,喻以假示人;

「晒」含全面的意思;

「嘢」指東西,可引申為「樣子」。

「扮嘢」就是「裝樣子」,而「扮晒嘢」就是極盡「扮嘢」之能事。

通過在社會上不斷的演化,這兩個口頭禪的含意已變得多樣,且看以下的示例:

【應用情況一】

你咪「扮嘢」呀,一早知,竟然話唔知!

「扮嘢」指「詐唔知」。

【應用情況二】

明明一早知道又話唔知,「扮晒嘢」!

「扮晒嘢」是對某人裝不知的行為表示「不滿的反應語」。

【應用情況三】

佢真係好識「扮嘢」㗎!老細日日準時九點鐘返工,佢就早老細幾分鐘返嚟;仲有,老細留低唔走,他就唔放工!

「扮嘢」指「裝模作樣」。

【應用情況四】

係人係鬼都知道佢講緊大話喇,啲「扮嘢」技巧都好差啫!

「扮嘢」指「弄虛作假」。

【應用情況五】

我次次話同佢傾正經嘢,佢都喺度「扮嘢」,分明係唔肯面對問題啫!

「扮嘢」指「詐傻扮懵」。

【應用情況六】

我至憎嗰啲有錢佬,捐得嗰十零廿萬就走出嚟「扮晒嘢」,講到自己幾咁大仁大義、大慈大悲!

「扮晒嘢」指「偽裝清高」。

【應用情況七】

A:把口就話,「仔死仔還在」(舊的男朋友走了,新的男朋友就會出現;多用以自我安慰)!

B:「扮晒嘢」啫,上次佢「畀仔飛」(被男朋友拋棄)嗰陣都係咁講,之後咪「嗌生嗌死」囉!

「扮晒嘢」指「裝作滿不在乎」。

【應用情況九】

A:佢最近見嚫人就話中咗六合彩,我估係「扮嘢」!

B:我都係咁話,因為佢平時講親嘢都冇句真!

「扮嘢」指「煞有介事」。

 

5832)普通話說:天花亂墜(tiān huā luàn zhuì)

解說:

「天花亂墜」是成語,意思是用來形容人說話巧妙動聽,但虛妄、空洞、

不著邊際。

出處1宋.道原《景德傳燈錄.令遵禪師》:「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云如雨,講得天華亂墜,只成箇邪說爭競是非。」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徐大軍機一聽是舒某人所保,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心頭上已有三分不願意。」

出處3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又說他父親此時如何聘,賈璉那邊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養老,往後三姨也是那邊應了替聘,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車天車地/車大奅(砲)

「車大砲」其中的「車」並非「車子」;

「炮」也不是打仗用的大砲,它們都屬於「借用」字。

「車」的本字是「奢」。

根據《說文解字》解釋:「奢,張也。」可見「奢」字的本義是「誇張」、

「吹噓」。

現代漢語中有「奢談」一詞,其中「奢」所表示的就是它的本義。

我們通常說的「奢侈」、「奢華」等詞語,其中「奢」所表示的是它的引申義。由於後一種用法越來越普遍,「奢」的本義逐漸變得鮮為人知;

而在粵語中,「車」與「奢」同音,廣東人便以「車」字代替「奢」。

至於,「炮」的本字是「奅」。

「奅」是個古漢字,根據《說文解字》解釋:

「奅,大也。」由於「奅」字比較冷僻,廣東人便用「炮」字代替。

由此可見,「炮(奅)」的含義是「虛張之大」,即誇大;

「大砲」就是極度誇大。

所以,以極度誇大的言辭進行吹噓,就是「車大砲」(奅)。

 

5833)普通話說:歪打正著(wāi dǎ zhèng zháo])

解說:

「歪打正著」是成語,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倖得到滿意的結果。

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藥煎中,打發晁大捨吃將下去。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錯有錯着/將錯就錯

 

5834)普通話說:泄泄沓沓(xiè xiè tà tà)

解說:

「泄泄沓沓」是成語,形容閒散自得,敷衍散漫;

多言,羅嗦、言語雜亂的樣子。

「泄泄」、「沓沓」舒緩懶散的樣子。

出處1《明史.卷二九四.忠義傳六.司五教傳》:

「陛下議均輸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討賊諸臣泄泄沓沓,

徒糜數百萬金錢。」

出處2孟子離婁上:「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出處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今上十一年來籲食宵衣,

孜孜求治而天下日亂,以嚴刑峻法督責臣工而臣工徇私害公,

洩洩沓沓如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得更多夜又長

【打得更多夜又長】闡述:

大約在清末民初年間,廣東一帶商貿繁榮,吸引了各地的江湖人士來揾食,

其中賣武賣藥是當時的一個重要行業。

在一些大塊啲的空地上面,時不時會有人開檔的,日頭又有,

不過好似夜晚更多啲;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空地上就有人用竹架撐起個大光燈,豎起一支旗,旗上面寫著「」天下功夫出少林或者「武當真傳」,又或者「某某武術館」、「乜乜教頭」 之類的名號;

佈置好之後,就有人敲鑼打鼓,吵到整條街都聽到,因為當時百姓的

娛樂節目就相當貧乏,一聽到鑼鼓聲就知道有嘢睇,即刻會聚集一班人

圍過來睇熱鬧,呢種賣武「行當」,通常是有個師傅帶著的,在聚集人氣

足夠的時候,師傅就會出場了。

他一出場,肯定是大喊一句,「夥記慢打鑼」,打鑼鼓的人就立刻收聲。

全場靜曬之後,師傅就開始和打鑼鼓那位徒弟唱雙簧了。

一般是這樣的:

師:夥記慢打鑼,打得鑼多鑼吵耳。

徒:炒豬耳。

師:打得更多夜又長

徒:炒豬大腸。

師:洪劉菜李莫,是廣東五大名家。

徒:攞黎炒明蝦。

師:小朋友企定咪兩頭走。

徒:冬菇蒸雞南乳豬手。

師:一聲鑼鼓震四方。

徒:五湖四海把名揚。

「打得更多夜又長」就出自此對話裏;

讀者有沒有注意,「師」、「徒」對話中,兩者的對答都是「揼波鐘」、「無厘頭」、費話連篇、空話、浪費時間?。

這就是『打得更多夜又長』的意思。

 

5835)普通話說:悉聽尊便(xī tīng zūn biàn)

解說:

「悉聽尊便」是成語,形容所有事情都完全按照對方的意思去辦。

悉:「全」、「都」的意思。

尊: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意思是:

1你想要怎麼樣,隨便你 ;

2一切聽從於你。

出處茅盾《如是我見我聞》:「那同志忿極而去,亦聲言,悉聽尊便,自尋活路。」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是是但但豉油撈飯/豉油撈飯—整色整水

粵語「鼓油撈飯」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豉油撈飯」,廣東人是知道的,即用醬油拌飯,加上醬油,原來淡而無味、單調乏味的白米飯,也就有了鮮味、顏色和水分;

但是,白米飯終究還是白米飯。

整句話的意思即表示,在不改變事情根本性質的情況下,加些調料,

做些表面工夫,白米飯便也有了「色味俱全」的假象。

這句話是一種比喻,是一句歇後語,它的後半句是「整色整水」。

「整」是修理,搞;弄的意思。

「色水」即顏色。

但是,「整色水』或「整色整水」中的「色水」則有點不同,

是「模樣」的意思。這兩個詞是比喻句。

「整色整水」,通常形容人「裝樣子」,「裝門面」、「糊弄別人」.

可以理解為「裝作」;

搞門面(表面)功夫,造成假象,以遮掩心內的虛假;

也指說「門面話」,「客套話」,其實內心本意並不如此。

「整色整水」是一個典型的粵語用詞,想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看看它的上半句「豉油撈飯」就知道了。

不過,「整色整水」跟「扮嘢」或「裝模作樣」又有重要區別;

前者不帶特別明顯的「貶義」,意思較為中性;而後者則更具「批評」、

「批判」的意味。

 

5836)普通話說:新愁舊恨(xīn chóu jiù hèn)

解說:

「新愁舊恨」是成語,意思是新增添的憂煩苦悶和舊有的遺憾悔恨。

形容思慮現狀,回憶往事而產生無限憂傷、怨恨的情緒。

愁:憂煩苦悶;

恨:遺憾悔恨。

出處1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出處2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香羅帶》:「新愁舊恨都莫說,

怎捱過今夜這時節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牙齒印

(比喻傷害了別人而留下的仇怨或人與人之間的仇怨或過節。)

 

5837)普通話說: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解說:

「得意忘形」是成語,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

多用於稍微得志;就忘乎所以的淺薄的人。

有時也用於因一時高興、興奮而忘掉了應具有常態的一些人。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

出處1·鮮于必仁《折桂令·畫》:「韋偃去丹青自少;郭熙亡紫翠誰描;手掛掌拗;得意忘形;眼興迢遙。」

出處2《晉書·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謂因高興而物我兩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得敕得戚

「得戚」的正確寫法應該是「得敕」;

「敕」是皇帝的命令;「得敕」等於奉聖旨而行,比喻其得意洋洋、

形容過分地炫耀、招搖、蠻橫無理,旁人莫可奈何。

得敕(得戚)這個用語十分傳神,誰說粵語盡是粗俗?

「得敕」常被寫為「得戚」因為粵語中「戚」與「敕」讀音相近,其正確寫法應該是「得敕」。

 

5838)普通話說:將蝦釣鱉(jiāng xiā diào biē)

解說:

「將蝦釣鱉」是成語,比喻佔人便宜

出處1元.無名氏〈普天樂.楚臺雲〉曲:「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剔蠍。」

出處2宋王君玉《雜纂續》:「寄槽養馬,將蝦釣鱉。」

鱉:粵音:別

鱉解: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

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老襯/揾老襯

形容被別人佔便宜的人

【老襯/揾老襯】闡述:

民國時期有一本省港流行的故事書《鬼才倫文敘》,作者署名「襯叔」著。

該書故事情節多是酒、色、才、氣之間鬥智、輸贏的描述。

書本精妙之處是贏者不但得益,更令輸者不敢聲張、自認倒霉

因此,凡看過此書或聽過此故事的人,在「人情世故」上多了一個

「揾人著數」的心眼(或可叫精明、也可叫古惑)

而被人「攞咗著數」的人卻將責任歸咎於始作俑者—作者「襯叔」,

襯叔一把年紀,就被當時的人尊稱為「老襯」;

因此,當時將攞人著數者通稱為「老襯底」了

繼而就有坊間口語:被揾笨者是「老襯」,攞人著數者叫「揾老襯」。

 

5839)普通話說:安分隨時(ān fèn suí shí)

解說:

「安分隨時」是成語,意思是言談行為遵循事理,堅持原則守本分

不做違法的事。

比喻無論身處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滿足現狀。

時:時俗。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

自云守拙。」

出處2《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家業雖破,還好

收拾支撐,我與你安分隨時,過日罷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擔屎唔偷食

(形容一個人甘願順隨時世、環境生活。)

【擔屎唔偷食】闡述:

粵方言「擔屎唔偷食」既普通話對譯是「挑糞不偷吃」,乍一聽,便覺得可笑,甚至「於理不通」:

「屎」這東西也好去「偷吃?」

其實不然,此話在廣東方言中指代一個人「太過於老實」。

「偷食」一詞,其實在廣東話中,「指代」、「引申」之意頗多,

連男女間偷情亦可喻為「偷食」;

其實,現代漢語裡也部分引申了「偷吃」在「偷情」方面的意思;

可見其重點在「偷」而非在「食」。

我們看港產電影或電視劇,有時裡面的「古裝片」有藝人的唸白台詞中

也有這「偷食」對白句,實在是「編劇之誤」;因為「倫食」此句「對白」

純是現代產物,大致起源於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擔屎唔偷食】闡述:

在「大躍進」嘅「人民公社」年代;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裏,

經過「一大二公」之後(具體是指第一,人民公社「規模大」,

第二,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

連自家茅廁的「黃白之物」都要「交公」分配。

而當時「欠收連年」,就想到多施肥、保產量。

可是經濟生活跟不上形式,導致化肥生產,產量不足。

農民連「公家田」,「自留地」施肥都成了問題。

於是,各地農村公社組織社員成立「挑肥隊」進城「擔屎」去了,就連小孩子也在村頭田間,撿拾牛、狗糞便以做救急之用。

可算廢物利用到家了。

當年在「擔屎唔偷食」此話的「語源地」廣東的南海,番禺等地

也有組織進廣州城裡「挑肥」的隊伍。

據上了年紀的鄉老回憶,那時真是盛況空前啊!

不是隨隨便便找幾個人提倆「糞桶」就走的,幾乎是集精壯勞力,全體出動,駕著機船沿珠江而上去「挑糞」的。

有讀者可能會問,不就挑個「糞」嗎?

有必要牢師動眾,擺大場面嗎?

據鄉老解釋是:那是害怕別的地方的人和他們搶「屎」,要保衛「勝利果實」云云…。事實上,當時的確有「武鬥」的架勢!

其後,當這些「糞肥」拿了回來,有些「私」字當頭的會「偷」那麼一些

給自家的自留地。

而「老實人」則一心為公,毫無此念頭,便被人幽默的冠以「擔屎都不知偷食」

的美名了。

這麼個說法,傳呀傳的就傳了開去,遂有了今日引申為「老實」的含義!

現代人聽了覺得好笑,又哪裡曉得那個年月的艱辛……?

 

5840)普通話說:好整以暇(hào zhěng yǐ xiá)

解說:

「好整以暇」是成語,形容既嚴整,又從容。也指事情雖多,仍舊從容不迫。

整:嚴整;

暇:不急迫。

出處1《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出處2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候,玨齋卻好整以暇,大有輕裘緩帶的氣象,只把軍隊移駐山海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dum dum check/ 食了成擔豬油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