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350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20/04/10 00:00:03 網誌分類: 教育
10 Apr

master曾

350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5881)普通話說:有奶便是娘(yǒu nǎi biàn shì niáng)

解說:

「有奶便是娘」是成語,意思是誰有奶水用來餵養,就認誰做娘。

比喻貪利忘義,可以不講原則,誰給好處就投靠誰。

出處1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有時還有水果和點心吃,

自然,這也是我所以愛她的一個大原因;用高潔的陳源教授的話來說,

便是所謂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

出處2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章:「高增榮 是個魯笨人,有奶便是娘。當村幹部能給他解決困難的時候,他就和富農劃清界線;活躍借貸一沒指望,他又投奔富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鬍鬚就係老竇

(形容見到利益就攀附嘅可恥心態。)

 

5882)普通話說:日不暇給(rì bù xiá jǐ)

解說:

「日不暇給」是成語,意思是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

暇:空閒。不:沒有。

出處1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出處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積財聚谷,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炊,稱柴而爨。」

出處3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青田命世大賢,敷布兵、農、禮、樂,日不暇給,何得有閒工夫做到這一件事?」

出處4《老殘遊記》第三回:「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長命功夫長命做

這句說話多數用嚟勸人:既然啲嘢做咗好耐都未做得完,好似成世都要

做落去,倒不如放鬆啲、慢慢嚟,唔使咁搏命去做。

 

5883)普通話說:惹事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

解說:

「惹事生非」是成語,意思是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出處1·馮夢龍《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

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出處2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學生在教課上得不到滿足,

在校內便時常愛鬧風潮,在校外也時常惹事生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嘴藐藐打得少

「打得少」,係用來揶揄一啲人多管閒事、態度煩擾,即係成日搞搞震,

冇幫襯,少少嘢多多事嘅人,令到其他人都想教訓下佢。

 

5884)普通話說: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guo le zhe ge cūn,mei zhe ge dian)

解說: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是諺語,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出處1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出處2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況且俗話說的『過了這個村,

沒這個店兒。』你要再找我妹妹這麼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也

沒處找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蘇州過後冇艇搭

〔形容錯過咗一個機會之後就唔會再有另一個機會。

由於江蘇地區嘅河流北少南多,南部水上交通發達過北部,而蘇州剛好

位於南北之間,所以好多人相信北上過咗蘇州就會無艇搭,要改搭

其他交通工具。

「蘇州過後無艇搭」這句廣東俗語,其意思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店,

過時不侯的意思。「艇」,廣東人稱江河上的小船為「艇」。

【蘇州過後冇艇搭】闡述:

古時候,秦淮河的娼妓很流行,河上娼船眾多。

前往那裏做生意的廣東富商都會留連於煙花之地。

有一天,幾個富商在過秦淮河時談美女娼妓談得開心,其中一個心動了,

便打算前往,可是船已經到了秦淮河的這邊,快要出蘇州了,於是便有人

笑他

蘇州過後無艇搭。

因為娼船隻在這一代的河面上活動,過了蘇州水域就不會有娼妓船,

因此當時的老船長會提醒客人,要「玩」就要把握時間。

這裏的「無艇搭」,並非真正沒有艇搭,而是沒有了娼船而已。

「蘇州過後無艇搭」變成一個廣東人常說、常用俗語,其實是提醒你過了

這村就沒這店,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時機,時間不等人。

這句俗語也體現了廣東人爭分奪秒,快買快賣的競爭心態。

 

5885)普通話說:貪蛇忘尾(tān shé wàng wěi)

解說:

「貪蛇忘尾」是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出處宋·文瑩《玉壺清話》:“貪蛇前行,必忘其尾。”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得咸魚抵得渴

〔廣東人都知道,食鹹魚會導致口渴,所以食鹹魚之前,就應該做好

口渴嘅心理準備。

形容做某件事要同時做好承受負面後果嘅思想準備。〕

 

5886)普通話說:大斗小秤(dà dǒu xiǎo chèng)

解說:

「大斗小秤」,使用超出標準的「斗」收進,小於標準的「秤」出,

進行盤剝克扣。

斗解:計容積的量器。

秤解:稱重的器皿;

出處1明·吳承恩《西遊記》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

磨燒舂銼之苦解:

理解為地獄中的種種刑罰,或者就是字面的四種酷刑。比如銼骨,火燒、

舂米一樣的舂,上石磨給磨磨。

出處2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不存公道,大斗小秤,

侵剝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剃刀門楣,出又刮入又刮/過水濕腳

〔原本意思是指:理髮師用剃刀來剃光頭,頭頂前後都要刮淨。

比喻受到雙重剝削、多花費金錢。

【典故闡述】:

一九四八年解放前的廣州,當時廣州通用港幣,稱為「咸龍」,

做找換生意(即民辦的外匯兌換處)的十三行錢莊,被人稱為「剃刀門楣」,蓋因其「出又刮,入又刮」也。

粵語中有「剃刀門楣出又刮入又刮」,它指的是一些無論是「買進」、

還是「賣出」都要從中「牟利」的人或商家。

許多廣東話都有其背後的歷史淵源,「剃刀門楣」也不例外,它其實是

一種一度在民國時期的廣州乃至嶺南地區觸目皆是的「錢幣兌換」攤檔。

粵語中把剪頭髮又稱為「刮頭」,而「剃刀門楣」因為其

「出入價每比行情成盤相去甚遠,故人喻之為靠刮」而得名。

在民國晚期的廣州市,「剃刀門楣」這一被時人詬病為「出入都刮」的兌換攤檔卻異常蓬勃,以至於「即使是最衰落的馬路,也會有五步一檔」,

時人到「剃刀門楣」處進行兌換的幣種十分多樣,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港幣,

這說明了港幣在當時的廣州社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5887)普通話說:誇誇其談(kuā kuā qí tán)

解說:

「誇誇其談」是成語,形容說話不切實際而又滔滔不絕。

出處1·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

誇誇其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出處2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種結論,不是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濫調文章,而是科學的結論。」

出處3茅盾《子夜》三:「要腳踏實地地工作,不要誇誇其談。吳蒸甫

先不發表意見,任聽唐雲山在那裡誇誇而談。」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姿勢冇實際

簡單來說,就是說話有氣勢,但沒本事;用來比喻平時說什麼都行,

到做的時候什麼都做不了。舉個例子:一個人去打仗,帶頭盔,穿冑甲,

看到敵人卻第一個跑了。

 

5888)普通話說:擦屁股(cā pì gǔ

解說:

「擦屁股」是諺語,意思是別人留給自己的手尾;

比喻不易收拾的局面或混亂情勢;

形容難於整頓的爛攤子

出處1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一陣風一吹,就是一個新花樣,

過幾天又要擦屁股。」

出處2張平《抉擇》:「你自己一屁股屎,還有臉給別人擦屁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蘇州屎/蘇州史

「蘇州屎/蘇州史」和秦淮一帶的娼妓有關。

話說以前的蘇州是煙花繁華之地,也是廣東人上京的必經之地。

相傳在古代,有一廣州「才子」上京赴考,路過蘇州流連於煙花場所。

他尋花問柳之餘,還給風俗女子許諾,高中後為其贖身等等諾言。

由於過度的沉迷,到京時已經過了考期,而且盤川也耗盡。

為了生存,他於是到「天橋」(北京的一個地名),說書謀生,說書的

內容就是說其在蘇州的「情史」。

由於內容風化露骨,很快他就成了天橋一帶的名人,生活無憂。

計劃就當地繼續混到下屆再考。

但幾個月後,其父親找上京城讓他回家。

拉扯之際,京城百姓便起鬨叫道「把你的蘇州史說完再走。」

自此,「蘇州屎」便成了「爛攤子」之意流傳了下來。

在日常粵語表達中,還可當「麻煩」來解釋。

在使用的時候通常都是指別人丟過來的「麻煩」。

「蘇州屎」本是來自「蘇州的情史」,後來廣東人改寫「屎」,

「屎」又髒又噁心,還有異味很難清理。故用「屎」來表示麻煩事。

其實,「蘇州過後無艇搭」,「蘇州屎」,這兩句話都沒有和蘇州過不去的意思。

只是當年蘇州太繁華了,過往的商人才子留下的故事太多,也就有了今天

這樣的諺語了。

出處各有說法,但綜合所述,基本上都是與風月場所有關。

 

5889)普通話說:辭多受少(cí duō shòu shǎo)

解說:

「辭多受少」是成語,意思是推辭不接受的居多,而接受的機率則少。

出處《周書·裴文舉傳》:「憲矜其貧窶,每欲資給之。文舉恆自謙遜,辭多受少。」

辭:推辭掉;

受:接受。

憲:解:法令;

矜:解:憐憫,憐惜:

矜:粵音:經

貧窶:解貧困

窶:粵音: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定輸數

(形容預先考慮好事情不順利時的對策;作好不成功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5890)普通話說:相時而動(xiàng shí ér dòng)

解說:

「相時而動」是成語,意思是觀察時機,針對具體情況,對自己有利的

時機而撈點好處。

也指趁機會反擊對手(帶有貶義)採取行動。

出處1《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捨之,度德而處之,

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出處2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大丈夫相時而動

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蛇隨棍上

「打蛇隨棍上」其實是「木棍打蛇,蛇隨棍上」這句話的簡省說法。

它寓意人能瞅準機會,順勢而為,爭取更大的利益或好處。

以「打蛇隨棍上」比喻人間爭鬥,指的是:被攻擊者善於利用對方手段中

的破綻,靈敏地反擊,使對方大感棘手。

【打蛇隨棍上】闡述:

南方多瘴癘,常有蛇蟲鼠蟻出沒。

一般來說,長「竹鞭」偏軟,棍棒較硬,由於「蛇」善於纏繞硬物,

下棍打不著蛇的要害,會被蛇反身一捲,就可以隨棍而上,張口吐獠牙,

直撲打蛇者。

所以,但凡遇上蛇,打蛇要用「竹鞭」,不能用棍。

〔竹鞭是指竹子細長的地下莖,橫走於地底下,竹鞭上有節的植物。由於節上生根,所以稱為鞭根。〕

廣東話日常言語中,都會運用到「打蛇隨棍上」語句,詞義性質是中性的。

不過,不論甚麼蛇,都有隨棍上的本領;

廣東人由此引申出,不論「好人」、「壞人」都有可能利用對方的破綻反擊。

我們「打蛇」,對其反擊能力不可低估;

而假若自己落在如蛇之被打地位,則要看準機會實施「隨棍上」的本領。

 

5891)普通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zhēn jīn bú pà hóng lú huǒ)

解說: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諺語,意思就是說如果酒釀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裡,也會有人聞香知味,慕名前來品嘗。

這句諺語引申為,只要東西或產品很好,即使它處在一個很偏僻的位置,

通過自身的優秀品質,總能使人們(消費者)知道它。

【酒香不怕巷子深】闡述1

據說,在瀘州老窖國窖所在地,在明清時代有着一條很深很長的酒巷,

其中,酒巷盡頭的那家作坊因為「窖池」建的最早,所以在手工釀酒

作坊中最為有名。人們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最裏面那一家去買。

【酒香不怕巷子深】闡述2

還有一個說法,話說在清同治年間,張之洞出任四川的學政,他來到瀘州,

剛上船,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酒香,就請僕人為他打酒來飲。

張之洞一直等到中午,才看見僕人慌慌張張抬着「一壇酒」小跑而來,

僕人打開酒罈,頓時酒香沁人心脾,張之洞連說「好酒,好酒」,

於是猛飲一口,頓覺甘甜清爽,就問是從哪裏打來的酒?

僕人連忙回答:「小人彎彎拐拐,穿過長長的巷子,到了最後一家作坊買的」。張之洞點頭笑着說:「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下,當供大於求,酒香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時宜了。

酒好還得靠吆喝,這樣才能受人矚目、廣為流傳,所以再好再香的酒,也要做廣告,方為人們所熟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物沉歸底

(廣東話的意思是好的事情在最後才來。)

 

5892)普通話說:銅臭滿身(tóng xiù mǎn shēn)

解說:

「銅臭滿身」是成語,比喻渾身散發著銅錢的臭氣;

常用以形容一個人太愛錢,稱之為充滿了銅臭氣。

銅臭:指銅錢、銅圓的臭味。

出處《後漢書·崔烈傳》:「論者嫌其銅臭。」

【銅臭滿身】闡述:

根據《後漢書·崔烈傳》記載:

東漢時,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銅錢買了個相當於丞相的司徒官職。

由於「司徒」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是掌握軍政大權、

輔助皇帝的最高長官,所以,人們雖對崔烈的醜行議論紛紛,但當著他的

面誰也不敢談及此事。

有一天崔烈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

意思是說,人們對我當上三公有何議論。

崔鈞據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這就是「銅臭」一詞的來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錢就身痕

「身痕」是廣州話,在普通話裡的意思是:「痕」就是「癢」的意思,

即是說一個人有了錢就會坐立不安,好像全身發癢,總要搞點事做。

例如:嫖、賭、飲食吹之類。

 

5893)普通話說:偷閒躲靜(tōu xián duǒ jìng)

解說:

「偷閒躲靜」是諺語,意思是擺脫雜務,過著清靜生活。

形容懶惰得無可救藥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別人或可偷閒躲靜,獨他是不能脫得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死蛇爛鱔

「死蛇爛鱔」是指一動不動,比喻懶惰。

「死的蛇」、「爛的鱔」,都是不能動的;

在廣東話裡,「死蛇爛鱔」比喻的就是一個人懶惰得很,一動都不想動。

舉例:

1你今朝唔係龍精虎猛咩?做咩依家死蛇爛鱔咁啊?

(你今天早上不是龍精虎猛的嗎?怎麼現在一動不動的?)

2你要多啲運動啊,唔好成日死蛇爛鱔咁坐係度。

(你要多點做運動啊,不要整天一動不動地坐着。)

 

5894)普通話說: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解說:「喋喋不休」是成語,形容言語囉嗦,嘮嘮叨叨,話說個沒完沒了,不能停止的樣子。喋喋:形容說話多。出處1《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嗇夫」是一種類似於農夫的官職;春秋戰國時代的嗇夫相當於縣令。出處2《史記·匈奴傳》:「嗟士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

出處3沙汀《呼嚎》:「廖二嫂還滿腹悶氣,喋喋不休。」

出處4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拜神唔見雞

(廣東話形容人嘅内心有意見,但嘴吧又唔想講。

而且仲有唔同嘅講法,好似係〔稟神噉聲〕、〔囉囉嗦嗦〕等等。

 

5895)普通話說:有板有眼(yǒu bǎn yǒu yǎn)

解說:

「有板有眼」是成語,本義是唱戲或唱歌合乎拍節板眼。

意思是指說話、做事很有條理;或指說話的樣子、語氣有模有樣。

形容人的言語行事清晰有條理。

出處1楊匡滿郭寶臣《命運》十:「她的嗓子還不錯,唱出的歌有板有眼,

又洪亮又圓潤。」

出處2明·王驥德《曲律》:「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

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紋有路

做事有計劃、有條理、有步驟,廣東人稱之為「有紋有路」。

呢個「紋路」詞係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紋」意思是「能力」,「路」意思是「懂、知道」,所以,有紋有路原意是指「有能力又知道

怎樣做事的人」。

【有紋有路】闡述:

「紋路」本義是指人手的掌紋和指紋,是個名詞。

根據元朝劇作家關漢卿所撰雜劇《狀元堂陳母教子》一折,寫陳母的兒子

老三赴京考試前,誇下海口,說考取狀元有如「掌上觀紋,懷中取物,

這掌上觀紋,如同手掌裏紋路兒,把手展開便見,覷那官是個容易。」

「紋路」這個詞語,傳到廣東後,變成形容詞,並根據掌紋及指紋的本義,

成了有系統、有條理的代詞。

 

5896)普通話說:冷不丁(lěng bù dīng)

解說:

「冷不丁」是諺語,意思是事前沒有預料到,受到突然的驚嚇而恐懼慌張;

嚇了一跳。

出處1靳以 《跟著老馬轉》:「他成天地轉,你要找他找不到,不找他的時候,冷不丁地在你眼前冒出來了。」

出處2梁斌 《紅旗譜》一:「朱老鞏 冷不丁地抬起頭來,抖擻著兩只手說:咳!是油錘砸在銅鐘上,銅鐘碎了!」

出處3王愿堅 《七根火柴》:「一陣涼風吹得他冷不丁地連打了幾個寒顫。」

出處4林斤瀾 《春雷》:「冷不丁的背後平地一聲雷, 田十方打個哆嗦,回過頭來,看見閨女推一把、扭一轉的,當真把機器開動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失驚無神

在粵語中,「失驚無神」意思就是「失失慌」是指慌慌張張的樣子;

而「慌失失」則是驚慌失措的意思。

「失驚無神」強調的是:在別人毫無預兆,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

有著出人意料的行為。

形容一件事喺極短時間之內,同埋完全無人預料到嘅情況下發生,而且令人喺事發嗰剎那,好難或者無辦法作出反應。

 

5897)普通話說:輕諾寡信(qīng nuò guǎ xìn)

解說:

「輕諾寡信」是成語,意思是隨便答應他人的請求,一定很少守信用;

比喻往往難以實踐諾言。

輕:輕易;輕率;

諾:許諾、應允;

寡:少。

出處1先秦李耳《老子》:「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出處2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鳳仙》:「吾家非輕諾寡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腰骨

廣東話說「冇腰骨」,即係話人:

1冇骨氣:[軟弱,唔爭氣,細膽,冇膽量,冇勇氣]

2靠唔住:[唔可靠,唔可信,唔能夠相信]

3冇原則;

4冇信義;

5得個講字:[只識得講,唔會去做]

 

5898)普通話說:衣架飯囊(yī jià fàn náng)

解說:

「衣架飯囊」是成語,意思是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

比喻沒有能力,幹不了什麼事的人。

出處1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出處2《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屎坑關刀 — []又唔得,舞[]又唔得

大家都知道,「屎坑」是指廁所,在廁所裡面,當然是臭氣熏天,

當然是「聞唔得」啦,所以佢的諧音就是「文唔得」;

另外,在廁所裡面,地方淺窄,要舞一把成丈長的關刀,

當然是「舞」(武)唔得的啦!

於是整句合起來就是「屎坑關刀 — 文又唔得,武又唔得」,用來比喻

一啲無乜嘢本事,樣樣都搞唔掂的人了。

 

5899)普通話說:勞逸結合(láo yì jié hé)

解說:

「勞逸結合」是諺語,形容工作和休息相結合;指既要積極工作;

又要適當休息。

意思是工作和休息相結合,指要根據時間關係,合理有效地安排生活。

逸:原指安樂;安閑。這裡指休息。

出處鄧小平《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搞好勞逸結合,

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吊頸都要唞下氣(喇)

「唞」是粵方言字,本字是「呴」,

根據《玉篇》說:「呴」,亦噓;

〔唞(呴)氣〕的本義是呼吸急速,引申為休息,即北方話的「」歇口氣。

廣東話講「吊頸都要抖下氣」呢句話,是指俾人追做嘢(事情)追到失魂

兼好大壓力嘅情形使用,唔係話「追到冇路走要吊頸」,而係話就算

嚴重到好似做「吊頸」咁大嘅事,都要停低休息吓,回咗氣先再繼續做。

這個誇張講法,可以講咗自己嘅辛苦俾人知,洩一洩D壓力,咁就唔會

憂鬱到想死喇!

 

5900)普通話說:言人人殊(yán rén rén shū)

解說:

「言人人殊」是成語,意思是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見。

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卻說成各不相同的情形。

殊:不同;說的話個個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見。

出處1西漢·司馬遷《史記·曹相國世家》:「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

出處2清·黃鈞宰《金壺七墨·堪輿》:「然此輩執術疏,謀生急,信口欺詐,言人人殊,甚至徒毀其師,子譏其父,各持己見,彼此相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講唔埋欄

「講唔埋欄」意思是:和你說話,說不到一起。

「欄」廣東話是指專營某一類商品的市場,你有什麼要賣,

自然要挑選那個「欄」才好去,千祈唔好去錯。

於是就要「埋欄」,豬就埋去「豬欄」;「雞」就埋去「雞欄」。

「埋欄」是可以引申來用。

例如你說「東」,他說「面」,就真是好似「雞」和「鴨」講;

例如,兩個人說話其中有一個說的話,對方完全聽不懂,

那就是「講唔埋欄」了。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