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疫情下的焦慮

2020/05/02 04:13:18 網誌分類: 生活
02 May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近數月了,美國和歐洲研究健康的專家警告,疫情影響大眾的精神健康陸續浮現出來,社會大眾焦慮不安的情緒,蔓延至全球各地。

           英國的研究顯示,患上抑鬱和焦慮情緒的人,由疫情初期的約百分之十六,近期激增一倍。疫情嚴重的地區,被隔離的人士容易出現情緒低落和抑鬱,部份康復者甚至出現創傷後遺壓力徵狀等。

           專家提醒,除了做好抗疫措施外,更需要維持個人良好的精神健康,作息定時及恆常運動,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以減少出現憂鬱和焦慮的風險,有助社會在疫情後的恢復。建議志願機構工作者加強與受精神困擾的人士聯繫,紓緩不安的情緒,尤其是獨居長者及低收入家庭人士,並鼓勵家人和朋友多互動及關心。

           倫敦大學精神科專家指出,疫情期間很多人出現孤獨和寂寞的感覺。美國企業研究所在三月尾的一項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五十三的人在過去一星期至少一次感到孤獨,三分之一人曾出現多次孤獨感。年齡介乎十八至廿九歲的青年人出現孤獨感的比率還高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情況值得關注。

           疫情期間市民被迫在家中過日,專家建議盡量找安全時機到公園和戶外休閒的綠色環境接觸自然,有助促進精神健康。在本港,雖然疫情未至於歐美般嚴重,但宣傳抗疫的資訊內容只集中於保持社交距離及留在家中,較少提及如何促進精神健康。

           其實健康的定義是不僅沒有病痛,還要在體質、精神和社會適應力三方面處於良好的狀態,才稱得上完全健康。在體質方面,運動設施及學校全部關閉,不論青少年、中年及長者都嚴重缺乏運動的空間。青少年及長者的影響較為明顯,前者出現肥胖,後者增加死亡的風險,除了恆常運動和充足睡眠是有效改善精神健康的方法外,還可以學習新事物來培養興趣,保持身心活躍,培養正向思想,多享受,少憂慮,定時進行放鬆心情的鍛鍊,例如瑜伽、靜觀訓練等,保持樂觀的思維。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