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黛玲-切膚之痛

2020/06/17 13:11:54 網誌分類: 生活
17 Jun

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上周五致信英國首相約翰遜,信中提出香港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BNO) 人士及其家屬「成為公民的途徑」的臨時措施建議。
https://www.msn.com/zh-hk/news/localnews/【國安法】英內政大臣倡持bno港人可留英逾半年-定居5年後可申入籍/ar-BB15z4Ij?li=AABr7VL

彭黛玲她有切膚之痛

Wiki
彭黛玲出生於1972年3月29日,在倫敦西北郊的南哈羅萊斯里普長大。彭黛玲的祖父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塔拉普爾Tarapur, Gujarat出生,然後移居烏干達,並在坎帕拉 Kampala建立了一家商店她的父母是20世紀60年代因伊迪·阿明總統宣佈驅逐烏干達亞洲人而來到英國赫特福德郡的古吉拉特裔烏干達移民。來到英國後,在倫敦和東南英格蘭經營報攤

19世紀後期,在英國皇家承包商Alibhai Mulla Jeevanjee的幫助下,大部分Punjabi Sikhs都以三年合同的價格被帶到烏干達,以在1901年之前修建從蒙巴薩到Kisumu的烏干達鐵路,並在1931年之前修建到坎帕拉。其他人在合同期滿後返回印度,其他人選擇留下。古吉拉特邦商人稱為“印第安旅客”,他們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自由移民,他們是為契約勞動者的經濟需求服務的,並利用了經濟機會。

隨著時間的流逝,印度變得繁榮起來,統治著烏干達的大部分經濟,這引發了反感和仇視心理的興起。當伊迪·阿明(Idi Amin)於1971年通過軍事政變驅逐米爾頓·奧博特(Milton Obote)時,這些怨恨陷入了危機。第二年,阿明下令驅逐居住在烏干達的亞洲人。結果,許多印度移民到英國,加拿大,美國和其他地方,並開始重建生活。但是,阿明(Amin)死後,更多在烏干達出生的印度人開始移民

彭黛玲的祖父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塔拉普爾Tarapur, Gujarat出生,然後移居烏干達,並在坎帕拉 Kampala建立了一家商店

目前明顯的英國對BNO護照持有人的優惠待遇實際上是"烏干達任務"

彭黛玲與保守黨議員誇西·克騰(Kwasi Kwarteng),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克里斯·斯基德莫爾(Chris Skidmore)和利茲·特拉斯(Liz Truss)一起,被視為代表該黨的“新右翼”的“ 2010年度人物”之一。 他們共同撰寫了《大不列顛解除束縛》Britannia Unchained,該書於2012年出版。作者建議,要改變這種狀況,英國應減少福利國家的規模,並試圖效仿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等國家而不是其他歐洲國家的工作條件

英國脫歐後享有福利的歐洲人現在可以由自立的香港人來代替

多好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