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

2020/06/18 04:12:48 網誌分類: 生活
18 Jun
          英國左派的大報《衞報》(The Guardian)表態支持黑人「平權」推到歷史雕塑的運動,結果反被挖出「黑材料」:原來《衞報》創辦人也僱用奴隸,而且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反對主張廢奴的林肯總統。於是,原本的抗議人群又反過來呼籲,要求《衞報》關閉。

          沒有那麼道德清高或所謂「知識份子風骨」的小報,迅速對此大作文章,對《衞報》單打嘲諷。

          《衞報》起家於曼徹斯特,創辦人約翰泰勒(John Edward Taylor)是一個棉花廠主,此人其實是一個自由派,同情勞工階級,希望推動社會改革。但是他十分反對極端的改革派,即使美國總統林肯遇刺,他依然強烈批評林肯在位期間,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對美國憲法自由和人權精神的惡意破壞。

          對於曼徹斯特工人運動的失敗,他也批評帶領運動的工人領袖,不是訴諸理性,而是打悲情牌,「利用自己同胞的苦難」,他這個立場,對於今日《衞報》支持BLM(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實在有點諷刺。

          在全球多個城市爆發的這場BLM運動,其中一個值得留意的特點,全部發生在主張人權平等的西方文明社會,包括移民比例甚低的日本。這些地方,不但普遍人權有保障,還有言論和示威自由,以及司法獨立,警察濫用武力之後,立即遭到懲處和起訴,政府立即回應,禁止使用某些特別危險的武力手段。眼看現任的政客和政策制度,好像挑不出甚麼毛病,示威運動的目標於是轉向古人,推到雕像,清算歷史人物。

          《衞報》的創辦人,有其歷史局限。他在英國經營棉花廠,需要和美國棉花種植園做生意,在此過程中,剝削了美國黑奴的利益。但是他賺到的金錢利益,並非完全用於自己的享樂,窮奢極侈炫富,更進一步刺激貧苦大眾的仇富情緒,相反,他全情投入辦報,為勞工和小商家發聲,為言論自由出力,啟蒙大眾的思考,這算不算有過也有功呢?

          但是這場所謂的「平權運動」,價值觀非黑即白,只看到《衞報》創辦人和美國種植園有過交易,但完全將《衞報》一百多年來為維護勞工階層,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發聲的往績,一筆勾銷。這不是走極端又是甚麽?但往好處看,示威人群如此恩仇不分,倒打一耙,希望對於《衞報》是一記當頭棒喝。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