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56-258】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2020/06/21 09:29:56 網誌分類: 教育
21 Jun

master曾

256-258】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頭條日報網站master曾(共20290

256

【學習目標】重要國學與學術思想常識

 

【答案】(B)

 

 

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

推斷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各指何人?

 

甲、強調民貴君輕,其文表現出氣勢浩然的風格。

 

乙、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筆鋒峻峭犀利,論說透徹精闢。

 

丙、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善於運用排偶句法議論,邏輯周密。

 

丁、追求逍遙的境界,善於寓哲理於寓言之中,想像玄妙,說理高超。

 

甲()    乙()    丙()    丁()

(A)莊子   孟子        韓非子    荀子      

(B)        孟子        韓非子    荀子        莊子

 

(C)   莊子        孟子        荀子        韓非子 

(D)        孟子        韓非子    莊子        荀子

 

【解說分析】

甲、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民貴君輕;孟子又有「予豈好辯哉?予

不得已也」之語,為文具氣勢浩然的風格。

 

乙、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

 

丙、荀子強調學習的重要,其〈勸學〉一篇,說明教育作用,如:「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又隆禮義,主張「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且善於運用排偶句法議論,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丁、莊子在〈逍遙遊〉主張萬物各任其性,不受外物所累,即可逍遙自在,到達神人、至人的境界。其寓言作品與《韓非子》有「先秦寓言雙璧」之美稱。

257

【學習目標】閱讀作品之能力與詞語、成語之應用

 

【答案】(D)

 

下引兩段散文□內的詞語,請依文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的選項。

 

甲、「這天下著大雨,而且風勢猛勁,黃浦江上濁浪□□,好像一鍋煮開了

的水,正在沸騰。」                節錄自白先勇《等》

 

乙、「驚蟄以來,幾場天轟地動的大雷雨當頂□□,沙田一帶,嫩綠稚青養

眼的草木,到處都是水汪汪的,真有□□□□的意思。」節錄自余光中《牛蛙記》

 

(A)排空 / 瀉下 / 霧失樓臺

(B)千尺 / 灌下 / 芳草萋萋

(C)滔滔 / 注下 / 煙靄茫茫

(D)滾滾 / 砸下 / 江湖滿地

 

【解說分析】「開水沸騰」最適合形容江河「滾滾」的景象,「排空」、「千尺」形容巨浪,「滔滔」形容水盛大。

 

「大雷雨」用「砸下」最別出心裁,正是余光中的詩文風格。「到處都是水汪汪」的景象,不可能與「煙霧」、「芳草」相聯想,所以選擇「江湖滿地」。

 

258

【練習目標】作品之閱讀與鑑賞

 

【答案】(B)(D)(E)

 

詩歌有直接抒發主觀情感者,也有安排人物、事件、對話加以敘述者

 

下列詩句,屬於「後者」的選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語譯: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着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爲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羣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纔可以拾到;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B)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出自於王維的《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語譯: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你要到哪裏去?你說因爲不甚得志,要到終南山那邊隱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問,那白雲沒有窮盡的時候。

註釋

飲君酒:請君飲酒。

何所之:往何處去?

南山:終南山。

(C)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出自於李白的《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語譯: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着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暫)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

不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爲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D)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石壕吏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語譯: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裏有差役來強徵兵。老翁越牆逃走,老婦出門應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老婦我家裏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爲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徵,還能夠爲部隊準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

(E)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木蘭詩 / 木蘭辭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一作:願借明駝千里足)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貼 通:帖;驚忙 一作:惶)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語譯:織布機聲一聲接着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姑娘並沒有思念什麼,姑娘並沒有回憶什麼。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繮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

【解說分析】本題是讓同學認識「在詩歌中運用人物對話的敘述方式」。

(B)「問君」、「君言」有相互答問的情形。   (D)「聽婦前致詞」有答話、陳詞的情形。

(E)「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為父問﹔「女亦無所思」以下為女答,有問答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