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雲
陳仲雲
陳仲雲

1409) 主日分享(九十七)---來到座前求 (宗教) (來到我們的大祭司) 12.07.2020

2020/07/12 14:56:25 網誌分類: 宗教
12 Jul

1409)   主日分享(九十七)---來到座前求 (宗教)

              (來到我們的大祭司) 12.07.2020

作者:陳仲雲     1409)   主日分享(九十七)---來到座前求 (宗教)

              (來到我們的大祭司) 12.07.2020

 

作者:陳仲雲

主題:來到座前求

(疫情 反彈,令人心不安。 盼望透過分享,給大家心靈上,少少的慰藉。)

 


  希伯來書四章十五節,提到「來到施恩座前求」(來4:15/16)是一段極之寶貴經文。它表示出,人在無助的心境中,得著莫大的激勵。比起「潘朵拉的盒子」所提及「希望」,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意。


  古希臘神話,「酒神的故事」,講及人不生存在世上倒好。潘朵拉因好奇心,,掀起盒子一角偷窺,從此,便釋出人世間一切苦難:疾病、痛苦、瘋狂。幸好一個好心的神祇,及時蓋上盒子,才沒有放走人類得以忍受一切痛苦的良藥:「希望」。


  「希望」,其含意有著在困境中有改變的機會。是推使人生存下去的動力。一個人處在困境中,感到再下去,也沒有改變,便會失去生存的意志,轉而「絕望」絕望的人,便會失去生存下去的力量,甚至會自殺。因此,要救絕望的人,要將其「管道效應」擴闊,使他從新有希望,便會暫時放下自殺念頭。


  在輔導的意念中,相信人是可以「改變」。如果人不改變,輔導是沒有意思。希望便存有改變的動力。《EQ》一書作者高曼,說明人天生而來的IQ,是不改變。聰明生出來,便是聰明;愚蠢生出來,便是愚蠢。但EQ卻不同,它是可以改變。EQ可以將一個平凡人培養成一個有領導能力的領袖。只要將人的EQ提升。作者強調這個「改變」狀況是孩童期。他用了一個標題,是「童年是希望之窗」。(註一)孩童在七歲之前,其塑造性很高。因此,在孩童期間,能適切地引導小朋友,建立良好的EQ能力,將來便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聖經中傳道書提示我們,一個屬神的人,如何學曉「不能被抓住」的人生中,渡過勞力而喜樂的人生。世人認為可以透過勞碌(終日營營役役,搏命工作,追求更多財富)來換取喜樂,這是未參透人生,傳道者表明,每一件事,都在神的手中,誰人享福,誰人收集,誰人得神的喜悅,又誰人不得神喜悅,每個人的命運,也是在神手中。只有明白這個預定,人才能接納雖勞碌,並不表示就和喜樂成正比。當人知道勞碌不一定能換取喜樂,便能順應神在各人所預定的心意,勞碌去作工事奉,完成衪在你生命中的計劃。這樣做,為要達成看你為喜悅。同時,因著你的順應和忠心,便能與神同在,建立了與神密切靈性關係,過著一個每天有神的人生。便能享有勞碌而喜樂的人生。


  來到施恩座前求,(敬拜頌歌250)是苦難中得安慰的秘訣。既可勞碌而喜樂,更能苦難而快樂。聖經提示我們,當人落在苦難、失落、困難、無助、憂愁、重壓和勞苦中,可以來到我們的大祭司耶穌面到,因衪是體恤我們一切軟弱。(來4:15/16),聖經用了一個很寶貴的詞句,來形容我們在主面前,「坦然無懼」,意思是我可以卸下所有保護自己的盔甲。


  在今天的社會裡,無論對人對事,都要經常佩服各種保護自己的武器,就算面對主內弟兄姊妹,也未能完全卸下。但聖經說明,當來到主面前,是坦然無懼,就像放下一切盔甲一樣。人人都喜歡將自己好東西,給別人看,總不願意別人看見自己醜陋一面。事實上,人性多麼醜陋。(註二)這段經文卻鼓勵我們,就算今天落在多困難,心靈軟弱之中。在苦難無助的處境裡,只要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我們便可將最醜陋一面,最脆弱一面,放在主面前,毫無保留地,領受神的安慰。衪能體恤我們一切的軟弱。當我們得著神的憐恤,得著神的關愛,便成為最佳幫助,這不失為苦難的恩惠。


  來到施恩座前,不但表明,人生困局是有希望。更重要是,這希望不是停留在短暫而虛空的人生中,而是延續到永恆裡。倘若今天還看不見有所「改變」。(來11:13/16)總有一天,必與主一同在天上,到時一切盼望,全都實現。


  (註一):《EQ》p249,p49,50


  (註二):參考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

 

 (後記):讀者如對這類課題有興趣,可參考苦難系列,聯團月刊,11,09  6,09  4,09  11,08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