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學習處理負能量

2020/07/29 04:12:18 網誌分類: 生活
29 Jul
          有心理健康調查顯示,香港每五點四人,就有一個人出現中等程度的抑鬱。當中社會運動對港人打擊最大,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挫的因素排第三。其實大家毋須害怕抑鬱或被負面情緒困擾的表現,因為遇上重大打擊,勉強自己發放「正能量」,對精神健康不利。

          當我們面對壓力或打擊時,潛意識為了保持人格發展和保護個人生存,會以理想化模式、迴避模式和防禦機制等去迎接挑戰。但這些方法若過份保護和壓抑當中的負面情緒,反而會阻礙個人成長。

          過去一年,不少有參與或支持社會運動的人可能太理想化,結果《港區國安法》出現,令他們容易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第三波新冠肺炎讓人中短期看不到出路,經濟又難有起色,壓力自然增加。

          至於防衞機制是無意識的自動化反應,以應付和避開日常生活的焦慮和衝突,從而提供緩衝時間,讓人可以調節返回正常生活。當港人短時間要面對從未遇過的生活壓力,防衞機制突然負荷過重,產生情緒問題實屬正常。倘若覺察自己抑鬱,一定要找專家協助處理,也要盡力跟好友傾訴心事,分擔壓力。另外亦可以活在當下,減少接觸容易產生壓力的事。先讓身心壓力減輕,然後學習與負面情緒共存,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更強的抗壓能力,走更遠的路。

        張慧慈

        
回應 (1)
我要發表
陳先生
陳先生 2020/07/30 15:51:29 回覆

大的事情不能控制. 做些生活小事, 可以積累成功感, 令自己開心. 外賣膠餐盒/ 膠碗/ 紙杯, 雖然通常不被再用, 但可以把廚餘集中在其中一個, 然後把幾個同款器皿稍為沖洗, 疊好(飯盒蓋可以剪出, 方便疊起, 如沒油污, 可以塑膠回收), 在電冰箱預留空間, 集合幾套才一起棄置, 減少堆填區的負荷. 

轉一下要處理的事情, 讓腦部不同區域輪流工作, 會輕鬆一點.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