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奇觀

2020/07/30 04:12:52 網誌分類: 生活
30 Jul
          香港開埠一百七十多年以來,連三年零八個月在內,從未見過今日之景象,全港餐廳室內一片空蕩;所有戶外工作的人,少了中午休息用膳的地方,烈日當空,只得就地用餐,畫面傳遍全世界,蔚為奇觀。

          特區政府下令全天候禁止堂食,不知是否潛意識跟隨「國際標準」之慣性思維使然,因為美國、加拿大等地不久前也曾實行類似的措施。

          但美加等西方國際社會,城市人口密度、餐廳食肆分佈、居住環境面積,和香港是否等量齊觀?中國政府常以「國情」為理由,表明「西方的一套」不一定適用,香港也有特殊的本地民情,為何一定要跟隨國際慣例?

          美國地廣人稀,幾乎人人駕車,習慣以車代步,車輛本身就是私人休息空間。餐廳即使不開放,還有汽車穿梭餐廳(Drive-through),司機和乘客不必下車,即可拿到外賣,在車上用餐。

          香港人平均居住面積狹小,還有許多劏房,都不設獨立厨房,或不許明火煮食,香港餐廳密佈,實質是方便街坊的生活必備,外出用餐,是香港一百多年來的文化傳統。禁止香港人外出用餐,下達這種政令,是對香港人的民俗風情、文化傳統的完全漠視。既然特府視禁足令、居家令「茲事體大」,卻為何允許數以萬計的外來人士豁免檢疫在先,隨後以犧牲香港餐廳商家利益,所有香港市民的行動自由為代價?

          特區高官都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港仔港女」,為何對香港民情的理解,如此離地,有如跨國公司駐港的所謂Expat,對香港打工仔的苦況,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竟也無動於衷?張建宗司長更建議,不妨到郊野公園用餐。張司長等特區高官精英,對美英加澳的西方文化,似乎潛意識裏流露先天的傾向,因為西方中產階級文化,包括荷里活電影,常見中產白領午餐時,打開一個三文治或一盒沙律,加一瓶礦泉水或咖啡,坐在公園草地,一邊看天鵝戲水,以顯示瀟灑隨性。

          但是,香港氣溫三十四五度,公園都是石屎地,並無類似於倫敦、紐約的都市閒情,香港的打工仔,午膳時間往往只有短短一個小時,難道還要專門坐車到城門水塘、西貢、薄扶林、飛鵝山用餐?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