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光明會的秘密 (02) – 光明會與共濟會的秘密關係與陰謀論

2020/07/31 12:27:58 網誌分類: 萬聖節
31 Jul

The Illuminati Vol. 1 All Conspiracy NO Theory 2 of 12
光明會第一冊 全陰謀不是理論 2/12

光明會(Illuminati):各種自稱獲得上帝特別光照啟示的基督教神秘主義派別的總稱。如:14世紀產生於拜占庭帝國的「赫西卡派」(Hêsukhia);15世紀起源於西班牙加爾默羅會和方濟各會修士中的「阿隆白郎陶斯派」(Alumbrodos),後受到異端裁判所的追查,很多人被燒死;18世紀流行於德國和歐洲的「光明會」。後者由因戈爾施塔特大學法學教授韋斯豪普特於1776年創立。主張推翻教會和國家的一切權力機構,恢復原始的自由平等。 1784年,被巴伐利亞政府禁止,成為秘密教派。羅馬教廷於1817年同普魯士、1821年同巴伐利亞先後簽訂協議,共同加以鎮壓。
光明會是16世紀羅馬一些有識之士為了反抗天主教會的迫害、與教會進行真理的鬥爭而成立的一個秘密組織。最早的創立人中有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後來,越來越多著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成為光明會成員。隨著光明會的實力日漸壯大,羅馬教廷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他們不會容忍這樣一個旨在宣揚科學、反對教會的組織繼續存在。因此,羅馬教廷開展了一場「肅清運動」,用殘忍的殺戮和威懾手段迫使光明會從此銷聲匿跡。但至今仍然有人認為,光明會並未消失,只是變得更為隱秘了。他們的成員滲入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團體,隨時準備繼續向天主教會發起挑戰。 美國作家丹.布朗的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中驚心動魄的反物質爆炸事件,就與光明會有關。(註:由於大部分人們對該組織了解甚少,因此沒有更詳細的介紹,一般人都是從《天使與魔鬼》這部作品中了解到的,由於作者特別指明小說中關於光明會內容的真實性,因此可信度應該很高。此文章的一部分資料正是參考該書而得,在此感謝丹.布朗先生。)
光明會最早的首腦,正是大名鼎鼎的伽利略。他非常喜愛對稱物。於是另一位光明會成員──藝術大師貝爾尼尼便為伽利略設計了一件傑作。他將16世紀時人們認為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土(earth)、水(water)、火(fire)、氣(air)以及「光明會」(illuminati)這五個原本並非對稱字的單詞設計成了對稱的文字,即在倒轉180度之後與原來的形狀一模一樣的文字圖案。他甚至還設計了「光照之星」──土(earth)、水(water)、火(fire)、氣(air)四個單詞組成了一個完美的菱形圖樣,而且這個圖樣也是對稱的!倒轉180 度後,與原圖形完全一樣,仍然可以清晰地讀出四個單詞的字樣!
光照之星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圖並非歷史上光明會的對稱圖案,而是丹.布朗(Dan Brown)為了完成《天使與魔鬼》的寫作,委託他的朋友約翰.蘭登(John Landen)創制的,真實的對稱圖案可能早已散佚。
(以下文章參考自<a title="光明會 中國的威脅" href="http://bbs.tiexue.net/post_2898815_1.html" target="_blank">鐵血社區、美國僑網及《天使與魔鬼》作者Dan Brown 09年小說《失落的符號》)
共濟會(國內稱「美生會」),1717年6月24日(「聖約翰日」)成立於英國倫敦的一個組織。名字Free-Mason字面之意為「自由石工」,全稱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前身是中世紀的石匠行會,其入會儀式可能溯至西元前第十世紀,然後逐漸向歐美各國擴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秘密組織。近代共濟會擺脫了石匠行會的「實踐性的石匠」性質,成為「思想性的石匠」、亦即投身社會改革的政治團體,其源起可溯及中世紀的石匠和教堂建築工匠的分會。後來教堂建築行業沒落,他們才開始接受榮譽會員,並受啟蒙主義影響,以「自由、平等、友愛」為理想,成為世界市民主義的友愛組織,認為「世事盈虧,唯賴人類智慧與美德可加以彌補」。
共濟會並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屬於一種秘密結社,允許持有各種宗教信仰的沒有殘疾的成年男子加入,但志願者必須是有神論者(可以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共濟會常被誤認為基督教的組織,其綱領強調道德、慈善和遵守法律,會員必須是相信上帝存在與靈魂不滅的成年男子。後來共濟會分化為非宗教、反神職主義以及自然神教主義兩大潮流。但有些分會歧視猶太人、天主教徒和有色人種,而盎格魯撒克遜諸國分會,多為白人新教徒,也受人指責。現在即使在美國費城中心,仍有共濟會寺院建築。而莫札特的《魔笛》,雖以波斯「袄教」(Zoroaster一劇中Sarastro之由來)為基礎,但也隱約提示到共濟會的教條。
近代共濟會對於神的解釋來自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對造物主的闡述,他們認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理性的人格化),而宇宙是神-「宇宙的偉大建築者」 創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作品的外形)來自神賦予的理性,這個外在的宇宙稱為大宇宙(Macrocosm);而每一個人類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複製品「小宇宙」(Microcosm),然而由於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這個複製品總是不完美的。然而如果人能夠以理性為準繩,以道德為工具,不斷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麼最終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內在神殿」的建造,成為完美的「石工導師」並且進入神的領域。共濟會會員(「石匠」)建設「所羅門神殿」的過程象徵著人追求理性和自身完善的過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通過奉行理神論的理想,共濟會發起了啟蒙運動並且在不到50年時間裡迅速擴散到西歐、中歐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會匹敵的巨大體系。孟德斯鳩、歌德、海頓、薩德侯爵、莫扎特、貝多芬、菲特烈大帝、喬治.華盛頓、富蘭克林.羅斯福、馬克.吐溫、柯南道爾、加里波第、伏爾泰、傑佛遜、杜魯門、亨利.福特、丘吉爾、愛迪生、蔣緯國……無數共濟會會員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閃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但這個強調守法、慈善和互助的團體,因參與意大利統一戰爭與法國大革命,被當時君權國家政府戒慎恐懼,而形成秘密組織。共濟會給英國帶來的一大負面影響則是使其喪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幾乎全部都是共濟會會員。陰謀論者認為共濟會與新世界秩序有關,特別是那些自稱「光明會」會員的人。有些人甚至指稱共濟會是個玄秘組織。由於共濟會行事神秘低調,可能因此引發諸多流言,然而事實上共濟會會員在社會上受人敬重,而且耗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參加慈善活動。共濟會除了有趣的握手方式之外,還有不為人知的內幕。共濟會遍布全球,會員來自社會各行業各階層。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共濟會是支配世界的陰謀組織。從法國革命、美國獨立,到俄羅斯革命、以色列復國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由共濟會促成的。
探索共濟會(一)
遍及西歐的秘密結社共濟會的興起過程 (by辜振豐)
關於共濟會的緣起 , 歷來眾說紛紜 , 歷史學家們普遍相信共濟會來自中世紀的 「石工職人工會」。 隨時光推移,共濟會的性質也隨著改變,除了作為傳達英國思想的媒介,也曾間接促進法國啟蒙思想和市民社會的形成等等。 近十年來,共濟會偶爾在媒體亮相的舉動,已淡化不少以往所呈現的神祕色彩。
前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版的《 周刊朝日 》 指出, 秘密結社共濟會 ( Freemason) 在英國的概況 。 該會的會員一律是男性 , 大家本著 「 友愛 、 自由 、 平等」 的精神,相互扶持。他們的行業遍及警界 、商界和司法單位。但是他們的一些作風因涉及利益輸送而遭到詬病,同時要是出狀況,大家總會互相掩護,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
共濟會是西歐最大的秘密結社 , 其歷史比意大利黑手黨悠久 。 共濟會的英文是由 Free 和 mason組合而成 。 後者的意義就是石工 , 因為中世紀的城堡和教堂需要一大批技術精良的建築工人 , 才得以完成。當時他們跟王公貴族和教會關係良好,因此可以免除 (free) 一些應盡的義務。顧名思義,共濟會在中世紀就是 「石工職人工會」。
然而,一談起共濟會的起源 , 往往議論紛紛。既然共濟會是一個相互協助的團體,那麼必須追溯到《 舊約聖經 》 的典故,尤其是在《 創世紀》中夏娃和亞當先後吃下禁果並落入了凡間,都是本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後來又有一種說法指出 , 所羅門王在建造聖殿前 , 獲得泰爾王希蘭的鼎力相助 。希蘭指派建築大師阿比夫率領一批師傅和職人抵達耶路撒冷,費時七年半才完成這座大聖堂。往後,所羅門寶殿便成為共濟會的精神象徵。
雖然許多人看法不一 ,但歷史家大多相信共濟會來自中世紀的 「 石工職人工會 」。當時,基督教的教堂和修道院的建造、加蓋、以及修補往往要仰賴石工。而石工背後有一個由「師傅」領導的工會。此外,基於業務需要,工會也建造集會所( lodge),以保管文書和建築藍圖,同時也便於傳達職業機密。不過,這些石工更藉此作為交誼中心。依照當時的規定,要當七年的徒弟,才能晉升為石工,所以其職位類似現代的建築師,受到大家的尊重。
歷經時間推移共濟會逐漸質變
共濟會經過時間的推移,不免有所變化。十六世紀末期,歐洲經常發生動亂 , 所以對於大建築物的需求 , 日漸降低 。 加上工會內部也呈現質變,因為一些石工開始搞起思辯的神秘主義。例如,1647年,英國切斯特的集會所接納薔薇十字團團員阿舒莫爾。後來,他擴張勢力後,便在所內從事十字團的集會,並搞起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秘教。
然而 ,到了十八世紀 , 共濟會更以嶄新的面貌現身。1717年6月24日 , 英國各集會所指派代表,聚集在倫敦,決議設立「大會堂」( grand lodge)。但當時的會員除了石工外,還包含各行各業的人士,最後大家共推安東尼謝爾為「大師傅」,領導英國的近代共濟會。因此共濟會在會員的心中便形成新共識:促進和平、友愛、平等,強調社交、親睦以及個人道德的提升。
1725年,對岸的法國受到英國的影響,也於巴黎設立第一個集會所,唐威特渥達擔任首位「大師傅」。後來傳到奧爾良公爵時,為了從英國共濟會獨立出來,便將大會堂易名為「大東社」,因為日出東方,金光閃閃。他希望將光明引入法國,因此對於會員的資格嚴加管制,並禁止大家在小酒館集會。這麼一來,大東社更吸引許多貴族、富商和知識分子。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革命派借用共濟會的思想「自由、平等、博愛」當作口號,而雅名賓黨黨內也有許多會員。當時,雙方融洽無間,但國民議會成立後,許多效忠國王的會員卻一一被送上斷頭台,即使大師傅奧爾良也難逃一劫。
雖然他們迭遭惡運,但對於法國的社會和思想變化貢獻不小。顯然,共濟會的集會所類似沙龍,可以使貴族、市民、知識分子、藝術家相互交換資訊。當時,共濟會確是作為傳達英國思想的「媒介」,因此間接地促進法國啟蒙思想和市民社會的形成。
後來 ,共濟會經由英法的傳播,影響所及,德奧西俄義荷等國也相繼成立。1735年,波蘭和瑞典也創設集會所,八年後,丹麥也跟進 。
藉美德的修養推動世界市民主義
回顧過去,從英國創立大會堂以來,歷經三十年,整個歐洲的共濟會,秉持相同的信條和儀式,形成一個巨大網絡。面對共濟會的日漸擴張,梵蒂崗教廷不免萌生危機意識,因此於1738年,下達禁令,規定天主教徒不可參加該會。
雖然共濟會與天主教會有所衝突,但它在十八世紀儼然成為一種新宗教,體現時代精神。自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的興起促使人的地位和尊嚴逐漸受到重視。到了十八世紀,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理神論應運而生,其學說強調人要達到完美的境界,有賴神的恩寵。換言之,人類存在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提升到與神形成等同關係,因此神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不過,要了解神性,則要運用人類的要素來解讀。
顯然,西方倫理學的傳統在這種時代思潮的激盪下得以復甦。以往,蘇格拉底提倡人間四德;智慧、勇氣、節制、正義,是有助於人類的成熟。後來,基督教又倡導三德,即信仰、愛、希望。不過,共濟會所揭示的人間倫理想像,不但融合這七德,而且向前再推一步。音樂家莫札特在歌劇《 魔笛》 中,呈現共濟會的入社儀式,主導者是身為祭司的薩拉斯托。最後,他要求新會員塔米諾必須要有忍耐、勇氣、沈默、勤勉、友愛、善行等德性。此外,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主角皮埃爾是共濟會會員,本身愛慕謙讓、服從、溫厚、寬大等美德。
因此,共濟會的目的乃是要透過美德的修德,使人類和社會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該會並以所羅門聖殿的建設過程為比喻,說明人和社會的成就過程。同時,該會更具普遍精神,強調世人應同心協力,一起提倡世界市民主義,以達到四海一家,海內皆同胞的理想。顯然,這就是當時歐洲所孕育的意識形態,相信世界可以成為「人類共同體」。
其實,這種理想也受到許多西方作家和音樂家的認同,難怪他們願意加入共濟會,例如作家歌德、吉卜齡、史威夫特、卡萊爾、史考特,音樂家海頓、李斯特等人。
目前,共濟會的分部遍及亞非、澳洲、北美和中南美洲。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會員經常捐錢給慈善機構和醫院,以發揮愛心。不過,美國共濟會的會員以老人居多,所以該會往往變成老人俱樂部,而各分部更透過旅行和宴會,來使這些老會員互相敦睦。
過去,共濟會是秘密結社,大致說來,他們的集會往往不願曝光,盡量化明為暗,不過,近十年來,他們偶爾會在媒體亮相。看來,共濟會所呈現的神秘色彩也就大為淡化。
探索共濟會(二)
直角尺與圓規共濟會的入會儀式和暗號  (by郁文)
人類樂於集會結社,除了涉及地緣和血緣關係外,也因有共同目標和理想而組織幫會,顯然共濟會就是明證。在中世紀,共濟會是石工組合而成的,內部也規定工作酬勞和建構職業倫理。既然該會是秘密結社, 那麼必定有入社儀式和暗號。
一般說來,新成員在入社前,必須參加一項「通過儀式」。首先,一位引導人用布蒙住他的眼睛,帶他進入「反省室」。等到聽了三聲敲門聲後,引導人在他脖子套上繩子,領入大廳,並拔出長劍,抵著他胸部,接著問道:「你為什麼來這裡?」他便會回答:「我是一位哀傷的盲人,來到這個集會所,就是要脫離黑暗,邁向光明。」
在回答問題後,師傅一聲令下,他必須開始瞑想,設定自己從高處飛下來,跌入火團之中,接受嚴格的考驗。接著,在聽到師傅的三聲槌音後,引導人便取下他眼上的黑布,並在面前點起蠟燭。最後,他要接受師傅的訓示,大意是:共濟會是含有充滿美感的道德體系,其精髓是節制、剛勇、慎重、正義。而教義就是要強調兄弟愛、真理、救濟。共濟會是一種宗教,每個會員必須相信神是「宇宙的偉大建築師」。
看來,共濟會的入社儀式真是一種巧妙的裝置。其目的就是讓新人歷經死亡之後,以達到再生,因為他暫時扮演盲人,就是進入象徵死亡的黑暗世界,歷經考驗後,蠟燭的光則代表神,給予他重生。
除了入社儀式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濟會的象徵符號。首先,「直角尺和圓規」本身是石工建造教堂和城堡的工具,但像徵人可以將物質和混沌予以組織起來,以便形成秩序。同時,圓規代表道德,直角尺代表真理,兩者的重疊象徵道德和真理調和後,世界才能達到完美。
至於二個三角形中的神眼也是重要的記號。神眼(註:All Seeing Eye)就是太陽,可以看通萬物,而三角形則代表三位一體──「生、死、光」和「過去、現在、未來」。
探索共濟會(三)
莫札特的《魔笛》凸顯啟蒙的兩義性 (by郁文)
莫札特的《魔笛》是一齣愛情故事,同時透過入會儀式體現西方的文明進程,進而凸顯啟蒙的兩義性。雖然劇中的祭司薩拉斯托行使埃及秘儀,但整個過程形同共濟會的入社式,顯然這跟莫札特本身是會員有極大關係。
細究《魔笛》的情節和人物刻畫,往往前後不一。首先,夜之後的女兒帕米娜遭到「壞人」薩拉斯託的綁架,但在第二幕他卻變成「好人」,而夜之後變成「邪惡」的象徵。最後,他更引導兩位主角塔米諾和帕帕基諾,進入啟蒙的光明世界。
其實,一開始莫札特故意表現一個怪力亂神的世界。王子塔米諾被巨蛇嚇昏,夜之後的三位侍女營救他,並殺死這條巨蛇。接著天性純樸的捕鳥人帕帕基諾出場,談笑風生,並謊稱自己殺死巨蛇。後來,夜之後現身,告訴王子說:「你要是能從邪惡的薩拉斯托手中救出我女兒,便能得到她。」而三侍女告訴王子捕鳥人將跟他去找帕米娜,並分別送了一支魔笛和一串魔鈴,以便在危急中吹一吹,搖一搖,來救自己。可見夜之後和三侍女滿懷善意。
然而,塔米諾在追求帕米娜的過程中,惡人蒙納斯塔託一再介入,加上夜之後轉變態度,開始阻擾他們。此時,薩拉斯托出現告訴帕米娜,綁架她是為了斷絕夜之後對她的不良影響。最後,在他的助力之下,王子和帕米娜結合,而帕帕基諾也找到愛人帕帕基娜。此外,王子和帕帕基諾也在這位祭司的主導下,以共濟會的入社式,使他們擺脫愚昧,走向光明的世界。在落幕前,整個場景變成光輝燦爛的太陽廟,眾人齊聲歌頌美麗和智慧終於戰勝黑暗。
綜觀《魔笛》的文本,如果以善惡視之,則無法看清西方文明的演進。韋伯曾指出,啟蒙就是脫離過去的怪力亂神。其實,夜之後和三侍女代表過去的時代,同時也體現女性原理,而王子和捕鳥人也認同她們,不過等到代表啟蒙和理性的薩拉斯託一出現,她們被視為「愚昧」、「黑暗」,最後一一遭到排除,同時男性原理也躍居主流。顯然,莫札特是位編劇高手,行文中並沒有支持任何一方,因為他只是要把西方文明的進程和啟蒙的兩義性體現出來。
探索共濟會(四)
隱藏在社會底層的組織,何謂秘密結社? (by郁文)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曾指出, 人有了自我之後,便有秘密。人有表裡,表就是面具,以應付人際關係,運作禮儀規範,而裡就是秘密,藏於內心,只能與親朋好友分享。同時,社會也跟人一樣,有些空間屬於「死角」或「邊緣地區」。對此,西方人很容易聯想到精神病院、貧民區或猶太區( Ghetto)。不過,他們不易察覺的,往往是隱藏於社會裡層的「秘密結社」。
就西方的歷史發展而言, 秘密結社的特色就是「 反社會」、「反主流」。不過,有些幫會卻涉及政治。法國學者尤丹在《秘密結社》一書中指出,有些帶有政治色彩的結社,刻意隱蔽成員的姓名,將團體活動化暗為明,內部有嚴密的階級,其目的就是對抗統治當局。如愛爾蘭人的「芬尼安社團」,目標就是要建立愛爾蘭共和國。後來愛爾蘭獨立後,北愛問題仍懸而未決,於是就出現了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對抗英國。過去,非洲的肯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了對抗帝國主義當局,境內的基庫族乃組織「外外團」,目標就是透過武力趕走英國人。該團的男女成員,經常殺害境內的白人,但肯亞獨立後,卻被當局圍剿。最後,領袖基馬奇被處以火刑,外外團於是煙消雲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紀的「聖堂騎士團」,因為許多學者往往將它跟共濟會扯為一談。十一世紀,西方基督徒曾組織十字軍東徵,企圖奪回聖城耶路撒冷,但有一支部隊是由法國貴族優格組合而成,目的就是保護前往耶城朝聖的基督徒,因為途中充斥許多強盜和山賊。此後二百年間,這個組織被人稱為「聖堂騎士團」,並得到教皇的認可。後來,該團更成為十字軍的主力部隊,經常與回教徒展開纏鬥。但在回教徒反擊後,他們不得不從敘利亞撤軍,此後在歐洲的各基督王國,仍保有勢力。顯然,聖堂騎士團在長期經營下,不但名震遐邇,同時也累積不少財富。1307年,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在倍感威脅之下,派兵剿滅聖堂騎士團。過去,很多學者在探討共濟會時,認為該團消失後,共濟會便是為了復甦這個組織而成立的,因為兩者的儀式和精神有不少相通之處。
歷史
共濟會,英文字面之意為自由石工(Free-Mason),全稱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其起源目前並沒有確定的說法。根據其公式文獻《共濟會憲章》(傳說1701年寫成,於1723年正式初版)第一部《歷史篇》的解釋,共濟會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這一年被共濟會稱為光明之年(Anno Lucis),他們自稱為該人的後人,通曉天文地理以及宇宙的奧秘。有人說共濟會起源於參加建造古巴比倫巴別塔的石工職人工會;但另一個說法是,共濟會起源於建造所羅門的耶路撒冷神殿的石匠們。
近代共濟會正式出現的最早記載始於1717年的英國。 1716年之前,倫敦的四個酒館中聚集著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舉辦高級俱樂部聚會,內容是社交活動、娛樂和飲食,這些人正是近代共濟會的真正創立者。1717年6月24日聖約翰日,四個會所(Lodge)的共濟會會員(Mason)聯合成立了第一個總會所(Grand Lodge),會員投票選出安松.塞亞為第一代總導師( Grand Master),這一天也就是近代共濟會運動的開端。而這一時期也正值傳奇的薔薇十字運動的影響消退之際,近代共濟會擺脫了石工團體的實踐性質,成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會改革的政治團體。
代表性標誌
由法典、直角尺和圓規組成的象徵符號(寓意畫)是共濟會最基本的代表性徽章,直角尺和圓規都是石工測繪使用的工具,在共濟會思想中它們代表著會員完善自身所使用的道具。每一個共濟會會所幾乎都飾有直角尺與圓規的符號,它可能由印度古代坦陀羅教(Tantrism)的象徵符號六芒星(Hexagram)變化而來,曲尺代表六芒星中向下的正三角形真理、而分規代表向上的正三角形道德,兩者的結合代表陰陽調和、真理和道德的和諧、行動和節制的規範,從而完成偉大的作業。在煉金術中,通過化學的婚禮而出現的這種完成體稱為兩性共有(Androgyne),是喀巴拉思想中人類的真正完全狀態最初之人(Adam Qadmon,光之巨人)。
圓規、直角尺和法典在共濟會中被看作會所的家具,是會員完成個人實踐、突破三重黑暗、重見理性光明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被稱為三重偉大之光(三大明光)。
會員制度
如要加入共濟會,必須先受共濟會會員推薦,而且早期時入會之後,不得向他人揭露其會員身份。
而根據共濟會傳說,共濟會的始祖為海勒姆(Hiram Abiff),他是建造耶路撒冷神殿的重要石匠之一,因被三個妒忌他地位及技能的工匠所殺,埋於殿內的青銅墓裡,但不久即將再度復活。因此,凡加入共濟會者,都要舉行一場象徵死亡及復活的儀式。
雖然初期共濟會仍舊奉行嚴守內部秘密的規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書籍完全暴露了共濟會內部的規定、活動內容甚至入會禮儀等細節。然而共濟會也因此將活動更加公開化,會員並不隱瞞自己的身份,他們也更公開地進行慈善活動,會員的階層也逐漸向中產階級轉化。現代的共濟會除了內部各級別的暗語及手勢仍舊保密之外,其餘活動基本上全部公開。
今天的共濟會大約有600萬名會員,其中英國約100萬、美國約400萬、法國約7萬。部分會員更幾乎佔滿了西方近代史的每一頁,包括英國等歐洲王室成員和美國歷任總統。
共濟會名義上對志願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只有白人貴族和上層資產階級可以入會,為了爭取更大的影響力,共濟會不斷地招收貴族入會並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王室的垂青。北美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幾乎全部都是共濟會會員,簽署《獨立宣言》的56 人中有53名共濟會會員。19世紀後期,維多利亞女王及其大部分王子都是共濟會會員。共濟會通過對歐洲局勢的巧妙干預,間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則起源於共濟會和猶太人社區以及德國民族主義的矛盾。
到了1945年以後,共濟會的行動更加隱秘,人數基本沒有變化,從那時候到今天基本都在600萬人以下,幾乎都是盎格魯.撒克遜血統的白人。根據外電報導,美國目前的國會議員至少有40%是共濟會會員,布殊家族和肯尼迪家族都是共濟會的長期成員,華爾街和矽谷的企業家至少有數千人屬於共濟會。據說,在美國呼風喚雨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和蓋茨基金會其實都是共濟會控制的。共濟會的魔掌伸的多遠?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CNN記者曾經暗示葉利欽是蘇聯共濟會的首腦,但這個新聞很快受到俄羅斯政府的譴責,不了了之。在東歐各國顏色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金融家索羅斯是公開的共濟會會員,烏克蘭總統尤先科則被外界廣泛猜測為共濟會在前蘇聯國家的現任首腦。
共濟會在伊拉克解體的過程中可能發揮了重大作用。薩達姆在1995年曾經指出,伊拉克共和國衛隊混入了幾百個共濟會會員;某個前副總就是共濟會的,他在伊拉克覆滅之後逃脫了法律制裁。共濟會還乾預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非洲各國的政變很少看不到共濟會的影子。共濟會甚至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共濟會及其會員究竟有多少資產?即使浮在水面上的資產,也超過10萬億美元,而且他們通過控制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至少掌握了100萬億美元。共濟會實際上是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最大力量。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