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買ETF好過買傳統基金

2020/08/31 09:17:44 網誌分類: 經濟
31 Aug

美股杜指上周五升161點,升幅0.6%,8月美股朝向一個上升8%的月度紀錄進發。

久不久就就有網友私信我問買基金的問題。我一直說要小心買主動型基金的陷阱,主要有兩個,第一,唔熱唔升得多唔叫你買。當年的金磚四國基金、迷你債券基金就是此類,都是市場好熱時,就有好多銀行客戶經理call人買。第二,管理費太高,假設不論賺蝕都收你1、2%一年,小數怕長計。

最好的替代方法是自行買指數基金,甚或其他ETF基金(交易所上市基金),因為它們收費較便宜。ETF在美國大行其道,自有其原因。

美國是全球最大和最發達的ETF市場,1992年起,ETF產品在美國出現,剛開始只是標普500指數的基金,隨後它逐步發展成為複雜的投資策略,專注於跟蹤各種主題的股票、債券、基金和其他資產。過去16年里 ,美國ETF的規模年平均增速達到26%,ETF天然的避稅方式、簡單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低廉的管理費率,讓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的美國人趨之若鶩。

截止至2019年年末,在美國上市的ETF產品大約有2000種,美國ETF管理資產規模超過了4.4萬億美元 ,較2018年增長了30%。2019年全年,ETF淨流入1.1萬億美元,淨流入前10榜中前4名都是股票ETF ,當年10月,美國ETF的資產管理規模首次超過了主動管理型基金。

這意味著主動管理型基金時代正步向終結,或者至少開始式微。

今年隨著疫情導致的股市大幅度震蕩,ETF行業大洗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至今,美國共有188個ETF產品被關閉,這是歷史上ETF被關閉數量最多的一年,而同期只有61只ETF產品推出,這個數字也是2013年以來最少的。

報道顯示,關閉旗下ETF產品的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如景順,該公司今年關閉了30多隻ETF。又如貝萊德公司:它管理著知名的iShares ETF系列的ETF,今年貝萊德已關閉8隻基金,但它也推出了26隻新產品,其中包括7隻ESG基金(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基金)。還有摩根大通,它管理著ProShares ETF等。而瑞信也在今年關閉了多個ETF產品,其中包括幾個與天然氣、黃金和白銀掛鈎的槓桿ETN。

導致ETF行業大洗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行業競爭太大供應過度。一些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由於已經擁有廣泛的產品系列,通常會精簡那些未獲投資者青睞的ETF產品。近年來,資管機構一直頻繁調整旗下ETF產品線的結構,一般來說,一個ETF產品吸引的資金少於5000萬美元,就很有可能被關閉。統計顯示,美國有超過5000只ETF產品,但新設立產品的平均壽命不到4年,且95%的資金都流入了5年以上的產品,這導致美國市場上仍有約400至500隻所謂的「僵屍ETF」。交易清淡、淨值與交易價格價差較大的產品,最後的結局大概率是清盤。

第二個原因是今年市場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新冠疫情造成大波動,對一些加了高槓桿的指數ETF產品造成了巨大衝擊,比如原油類ETF,油價在4月份暴跌,5月原油期貨有史以來第一次跌破0美元。這些原油ETF對應的基礎資產價格大幅度波動,對他們的投資者來說是災難性的,比如已經關閉的ProShares Ultra-Pro 3倍槓桿原油ETF,在清盤時淨值為每單位0.22美元,而1月份時,曾經超過21美元。

此外,債券ETF本來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偏好,但市場大幅度波動使一些債券相關的ETF產品(即ETN)也出現了淨值大震蕩,這讓投資者選擇離開。據Fact-Set的數據,在關閉的188只ETF產品中,30%是債券ETN,另有38%是加了槓桿的ETN。許多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決定關閉ETF產品,是出於減少風險敞口的考慮。

例如今年4月尾美股鎔斷時,高槓桿買入高息的CoCo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應急可轉債)收息的投資者,因為債價一度大跌,很多要斬倉損手離場。所以債券也可以殺人也。

隨著ETF的選擇愈來愈多,ETF涉高風險投資類別的機會大增。所以買ETF、特別有槓桿的ETF,其實也是高風險。只不過ETF收費較低,而且投資標的相對固定,至少可以節省管理費,也可以節省推介你買基金的中間人(如銀行客戶經理)的佣金。

 陸羽仁

回應 (8)
我要發表
Yan
Yan 2020/09/01 06:44:52 回覆

內銀股價捱完大山要過關
2020年09月01日

  港股在8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高開低收,波幅超過600點。藍籌新貴續受追捧,但升幅未反映,另外傳統股包括電訊、銀行跑輸,令大市升而復跌,收市前跌勢轉急。

  疫情衝擊有滯後效應

  8月不少公司宣佈業績,普遍優於預期,但傳統股相對失色,石油板塊包括大股中石油(941)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中石化(386) 股價及相關新聞 罕有轉盈為虧,同時內銀股宣佈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倒退。

  於消息影響下,多隻內銀股昨日創出一年低位,不少持股的投資者都未知應該離場抑或死守。

  石油股同內銀股受疫情影響業績倒退,但市場反應不同,中石油、中石化宣佈後,消息反應平靜,股價在壞消息下還略有反彈,主要是石油股受上半年經濟停擺影響,但內地在第二季重啟後產業回復較好,業績有見底回升跡象。以中石化為例,上半年虧損217億元人民幣,2019年同期則獲利322億元。

  以核心業務成品油產銷計,第二季零售量較第一季增長40.5%,按年則增長2.7%。換句話說,產業於第一季大跌,第二季已追上去年同期銷售,故下半年銷售有望改善。中石化中期也盡量維持派特別息每股0.07元。

  能源石油是必需品,加上行業估值低,所以壞消息見光,比較容易消化。中石化昨日逆市升2.6%,至3.58元。

  內銀股業績倒退,同樣在預期之內。

  據業內指出,內銀股同國際銀行股業績轉差,大氣候相似,具體衝擊不同。西方國家的銀行主要受利率下調影響,同時呆壞帳增加。

  中國無跟歐美全面減息,市場利率降低的影響有一點,但無外國咁明顯,相反,中國受政策影響較大,主要是監管機構要求銀行讓利減費,削弱資產回報率,再加上呆壞帳撥備增加。

  據中國銀行業統計,今年上半年內地商業銀行獲利約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約9.4%,資產利潤率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早前監管當局提出希望銀行讓利1.5萬億元,其中有9300億元是減收利息,有3200億元是減費,還有2300億元是延遲貸款,這些因素都造成內銀業績倒退。比跨國銀行股好一點的是,內銀派息高一點,有護城河保護。

  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銀行業經營仍有壓力,但不會太壞。未來風險點政策上的壓力開始減少,反而在於經濟復甦力度是否維持,以及中美摩擦對外圍形勢影響,同時還要留意呆壞帳出現可能有滯後效應,股價過完政策大山,還有宏觀經濟的關卡要過。

  騰訊美團雙雙下跌

  業績公佈後,內銀股有點拋售壓力,四隻內銀股昨日見低位,當中建行(939) 股價及相關新聞 低收5.49元,跌2.8%;工行(139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見4.34元,跌3.6%;中行(3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見2.54元,跌0.8%;交行(332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見4.05元,挫3%;郵儲銀行(1658) 股價及相關新聞更急跌8.5%,收報3.67元。

  內銀股本來估值已經不貴,內地提出讓利政策產生壓抑效果,現時大股好似工行市盈率4.5倍,息率超過6厘,但因為業績倒退,今年的業績會推高市盈率同時拉低息率。

  由於內銀股未來仍會受政策同經濟不穩定影響,估計會維持跑輸大市,所以就算估值不貴,想低吸投資者不妨再保持耐性。

  傳統股業績乏刺激,科網股表現則參差。

  早段恒指在科網股同港交所急升下,一度升逾400點,但午後轉跌,恒指收報25177點,挫245點;全月累升581點或2.37%,連續第三個月上漲。國企指數收報9991點,跌191點,成交金額1818億元。

  股王騰訊(700) 股價及相關新聞 急跌1.9%,收報530.5元;美團點評(3690)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下跌3.6%,收報255.6元;但小米集團(1810) 股價及相關新聞急升4%,收報23.5元;阿里巴巴(9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漲2%,收報282.8元。

  另外,百勝中國(9987) 股價及相關新聞 周二起招股,港交所(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再度挑戰400元關口,午後隨大市回軟,仍升2.8%,收報391.2元。

  陸羽仁

2020/08/31 16:12:21 回覆

將軍: 救我..... {#iconb_67} {#iconb_67} {#iconb_6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8/31 15:50:55 回覆

將軍發攻? {#iconb_626}

2020/08/31 13:59:16 回覆

DT7500 {#iconb_69}

皇歷其仔朱古力
皇歷其仔朱古力 2020/08/31 13:20:01 回覆

子龍兄: 不要咁重手

2020/08/31 12:39:16 回覆

淡軍投降未 {#iconb_626}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8/31 11:55:02 回覆

{#iconb_62}

皇歷其仔朱古力
皇歷其仔朱古力 2020/08/31 09:26:28 回覆

子龍兄: 我又嚟 {#iconb_62}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