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明佛陀教育 (4)

2020/08/31 20:21:28 網誌分類: 教育
31 Aug

(淨空老法師開示)

大乘佛法就是多元文化

【教學為治國的中心理念】

自古以來,中國古聖先王治理國家,領導人民,皆以「教學」為中心理念,這樣社會才能安定、繁榮、興旺,國家長治久安。歷史就是最好的佐證,太平盛世決定是文化教育辦得很好;凡是亂世,一定是朝廷與地方人士疏忽了教學與教化(社會教育)的工作,才招致社會動亂。近百年來,整個世界可以說是亂世。一些領導人士非常希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人人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因此都在追求如何能達到此目的的方法。

【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說:「唯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學說』,才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這位外國學者很了不起,有這樣的遠見、認知,非常難得。他的這句話,引起天主教發起向佛教對話。當時天主教的于斌主教開始在台灣提倡祭祖,這是史無前例的。我也由此因緣與他們接觸較多,當時亞洲主教團辦了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邀請我去講「佛教精神生活」。從此,大家開始著重多元文化的融合,這才是解決世界紛爭唯一的方法。

澳洲政府、學校與知識分子,幾乎都有「多元文化」的共識,他們不但討論,而且付諸實行,有不少人士在推動,其目的是希望社會安定繁榮,世界永久和平。他們問我:「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我告訴他們:「佛法中的《華嚴經》和孔孟學說的《四書》,就是最理想、最好的多元文化教材。」

多元文化是一個自然現象,文化的根本就是多元性、複雜性,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一個新發現。人的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頭與手不一樣,手與足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多元文化。眼與耳不同,耳與鼻不同,各有各的功能,能融洽的結合,才組成一個完整的身體。

一個家庭,夫婦來自不同家庭,經道義的結合,就有父母、兄弟、兒女,成為一個家族。一個家族是由許多個體組合的,由家族再延伸到社會、國家與世界,才曉得人類本來就是多元文化的綜合體。所以,人類必須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才能創造安定繁榮興旺的社會,和平安樂的世界。

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釋迦牟尼佛與中國的古聖先賢是用教學的方法,效果顯著。唯有讓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認識「我們是多元的共同體」,才能消除異見,化解一切隔閡,融合成一體,才能看到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慧」。《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是說整體,多是講局部,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可以並存的。《華嚴經》又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不二」,同異不相妨礙。

清涼大師解釋《華嚴經》的「四無礙法界」,四無礙法界最小的範圍,就說到我們自己本身,眼耳鼻舌互不妨礙,頭足身手互不妨礙,所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從我們身體就能看到,然後延伸出去,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事事無礙,這是多美好!

【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現在世間有種種歧視、誤會、隔閡、猜疑,到最後變成鬥爭,處處都是障礙。障礙從何而來?由不了解事實真相而產生的。因為不了解事實真相,每個人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當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時,一定會發生衝突,這是病根。儒家講「大同」,佛法講「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我們細細去思惟,佛的話有道理。《華嚴經》講,虛空法界森羅萬象、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佛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自己的整體。如果有這樣的認知,不僅世界大同,更是盡虛空、遍法界成一體。

在中國,古代修行開悟的聖者說:「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才是真正的覺悟。還有是非人我,彼此對立,這是沒有開悟;沒有開悟就沒有見性,沒有見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虛空法界決定是一體。

佛法講法身,哲學講「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一切眾生也有三身,只是不能證得;你要是證得了,就是成佛。什麼是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法身。你何時肯定、認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就證得法身,你就成佛了。又說:「一切眾生即是法身」,一切眾生是廣義的,眾生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一切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虛空法界,無一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眾生就是虛空法界,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能清楚認知這一點,對一切眾生自然生起大慈悲心,知道幫助一切眾生就是幫助自己,傷害一切眾生是傷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諸佛菩薩為什麼無條件的慈悲?他看清楚了事實真相,所以他對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衝突。看芸芸眾生,就像看自己身上的每根汗毛、每個細胞一樣,是自己不是別人。這是究竟圓滿的教學,唯有這種教學,才能達到多元文化融合一體的目標,才能真正達到人人相敬相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真正是愛人如己。把「愛國如家」的範圍,擴大到虛空法界。佛法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自己的家園,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多開闊,人多自在!多幸福!

我們修學何以不能契入這個境界?就是被自私自利的念頭障礙了。因此,要想證得自己的清淨法身,一定要將自私自利捨棄。佛說:「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證得法身;證得法身,三身就圓現。現前這個身是圓滿報身,報身是智慧之身;然後和光同塵,將這個身體留在世間為一切眾生服務,那是應身。應身是他受用身,報身是自受用身,法身是本體。多元文化必須要達到這個境界才究竟圓滿,世界才稱為一真法界,一切紛爭、天災人禍全都消失了。

【大乘文化就是多元文化】

我非常期望澳洲能有一個多元文化大學,來傳播多元文化的思想,這個思想就是佛法。我們今天講佛法,大家會認為這是宗教之一,與其他宗教就產生隔閡,而不能接受;如果我們換個名詞講「多元文化」,大家都能接受。其實,大乘文化就是多元文化,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我們理想的目標,我們從事這個文化工作就非常有意義、有價值。佛法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尤其在技術上講「善巧方便」,接觸廣大的群眾,一定要懂得觀機,才能真正利益一切眾生。

希望同修們都有這個認知與共識,大家發心,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將這個工作做圓滿,帶給世界和平幸福,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決定得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誠心誠意的做,沒有絲毫私心,就能感動諸佛菩薩的感應;如果稍有一點私心,這個感應就沒有了,所謂「誠則靈」,一定要用真誠心才行。

明理

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方向,即是有良好的生活教育。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做好人、存好心,這是一世的教育。修得很好的,來世可以生天,欲界六層天都是好人的去處。

佛陀給我們的方向、目標,確實是究竟圓滿的-永離三界、永脫輪迴。可是一定要明理,明理就是要明瞭事實真相。三界輪迴的起因是妄想、執著,特別是我執,有「我」、「我所」,這是造成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想出三界,要破我執、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人起心動念都是我所有的,只要有「我所有的」這個觀念,三界六道輪迴就出不去。大小乘佛法都是破「我」,修學小乘的人,我執斷掉,能證得阿羅漢果,他就出三界了。

「我」尚且沒有,哪裡有「我所有的」?「我所有的」名聞利養,這些東西害慘了我們。無量劫來,我們不是沒有遇過佛法,也不是沒有認真的去修學,為什麼還是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被「我」、「我所有的」害了。

大乘經典的高明,特別是大乘的般若,就是叫你起心動念為佛法,為一切眾生。可是世間人總是害怕、恐懼,怕的是自己衣食沒有著落,生活會有困難,這就是我執-對「我」與「我所有的」執著。有這樣的念頭,就不是個學佛人,也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金剛經》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想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們念念之中還有「我」、「我所有的」,這根本就不是佛的學生,根本就不是學佛的人。還有「我」跟「我所有」,就是留戀這個世間,是不能往生的。

基督教徒為什麼能升天?是他的念頭能把一切榮耀歸於主的緣故,如果他把一切榮耀歸於他自己,他就不能升天了,因為他的「我」沒有破掉。所以大家仔細想想這個道理。

佛教本質

佛教在現代社會也在革命,但若不能夠守住佛教真正的精神之所在,它就會變質。一變質,真正佛教就滅掉了,所以要守住這個本質。本質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是根本,不但是淨宗的根本,而且所有一切大乘佛法,都建立在這個根本上。所有一切法門,都是要達到這個目標,離開這個目標,就不是佛法了。

佛法經典裡頭有無盡的寶藏,你自己要會去探求、發現。任何一部經論裡面都有無盡的寶藏,而且一切經論都是互通的,所以一部經通達了,一切經就都通達。為什麼會通達?就是每一部經,他的目標都是清淨、平等、覺。你只要得到了清淨、平等、覺,那一切經就都通達而沒有障礙了。

一部經沒有通,部部經都不通,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清淨心、平等心沒有得到,還是迷惑顛倒,所以不通。大家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能體會佛法要重在真正修行,才能通得了。不是真正修行,若只在文字上下功夫,那是絕對不會通的。

戒定慧

佛法修學總離不開「戒定慧」。「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守世尊在一切經典裡面的教訓,我們遵守著去做。

修行最重要的樞紐就是「定」,「定」就是清淨心。能在一切順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淨心,不為人事環境所干擾、所污染,那你的道業就成功了。

有定就有慧,「慧」就是能辨別是非善惡,雖能夠辨別,但絕對不會起心動念。因為一起心動念就又落到意識裡去,那就沒有戒定慧了。所以諸佛菩薩對任何人都沒有怨恨,縱然有惡人、惡事來障道,諸佛菩薩也視之自然,不會起怨恨心。為什麼呢?希望惡人能夠早日覺悟、能回頭。因為惡人也有佛性,所以佛菩薩對他也很尊敬。

 

來源:

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4&web_amtb_index=111#godata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