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混過去」的決策模式不可行

2020/09/08 04:13:25 網誌分類: 生活
08 Sep
          香港有一百一十多萬人參與普及檢測,成績「尚可」。最新找出菲傭在檢測中確診的個案,懷疑她是家庭感染的源頭,令有聘請外傭的僱主更加警覺。

          到底香港抗疫下一步的目標是甚麼?政府有以「清零」作為目標嗎?如何在抗疫新常態下重啟經濟?

          要解決問題前先要界定問題,現在香港面對疫情的問題是:

          一、疫情和嚴格的限聚令,既嚴重影響市民生活,也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下跌百分之九,差過市場預期,第三季遇上第三波疫情,可能更加慘淡。假如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到十一月結束,疫情又沒有神奇地消失,大量吊鹽水企業會頂不順,大裁員、大失業在年底就會殺到。

          二、不能期望疫情很快過去。本月下半段和十月疫情料會較為平靜,但到十一月入冬,疫情又可能有大流行。大家不想接受的現實是:疫情正在「常態化」。

          三、不能期望有疫苖就會解決所有問題。現在一般估計今年底新冠疫苖會推出,即使疫苖有效而副作用也低,初時疫苖有多少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即使到全面供應時,也不會全民接種,假設有百分之五十人接種,還有百分之五十人會感染,意味着疫情不會一下子消失。

          如今特區政府面對的決策局限,有財政性的,也有政治性的:

          一、抗中情緒左右政府決策。反對派接近美國思維,凡中國的抗疫方法也反對,例如話全民檢測會把DNA送中,對「健康碼」又話侵犯私隱。特區政府受這些政見左右,舉棋不定。

          二、救市財力捉襟見肘。特區政府既然無法用嚴厲的抗疫方法快速歸零,自然有傾向想多派錢去救經濟。但回頭一看庫房,難免冒一身冷汗。第二輪抗疫基金政府大灑一千四百億,單是保就業計劃,原來預算八百億,結果還要使多八十億,預計本年度財政赤字二千九百億。一年赤字就用了接近三分一財政儲備,相當「得人驚」。所以政府無可能再用第二輪抗疫基金的力量,去派錢救市。

          在抗疫方面不能快速歸零,又沒有財力不斷灑水,本地經濟就面臨斷裂風險。

          觀察特區政府決策模式,有點像決策學所謂的Muddling Through(混過去)的狀態,即是沒有明確的政策目標,見一步行一步,捱着走下去。其實現在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抗疫方式,就是Muddling Through。美國沒有明確的抗疫策略,各州自行其事,疫症打到哪一個州,就由州政府決定是否封城和禁足,有些州嚴有些州鬆。以全國計,一盤散沙,沒有協調,沒有配合。聯邦政府似乎潛意識在寄望疫苖出來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也答不到若相當部份人不打疫苖會出現何種狀況。

          相對地,中國的決策方式是「目標為本」,政策目標異常清晰,而且盡全力實現。控疫方面盡一切力量清零,以減少疫情的影響。經濟方面大力搞內循環經濟,以彌補全球經濟還未復元、外循環不暢的影響。

          特區政府介乎西方和中國之間,有時很有目標,有時又變得「混過去」那樣,有點「等運到」。

          面對百年不遇的世紀疫症,「混過去」的決策模式並不可行,特區施政要「目標為本」︰

          一、要以清零為目標。不要覺得不清零也沒有問題,其實是很大問題,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比歐美好。紐西蘭之前也長期清零,為甚麼香港不能做到?香港有了做普及檢測的經驗,以後哪一區爆疫,也應該進行大範圍社區檢測。

          二、加入中國的內循環是唯一自救之路。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若香港能有二十八日清零紀錄,就能如澳門那樣,和內地互認「健康碼」,人流跨境只需檢測而免去十四日隔離,本地零售經濟就有機會重新啟動。

          不止疫症會殺人,經濟崩塌,也會殺人。特區政府要改變「混過去」的決策模式,要定清目標,要動起來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