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博有協議

2020/09/28 08:47:21 網誌分類: 經濟
28 Sep

受到美國國會可能達成新一輪紓困措施協議,上週五美股在科技股反彈下造好,杜指朝早跌180點之後反彈,一路向上,由跌轉升,收市倒升358點,報27173點,升幅1.3%;標普500指數升1.6%,收報3298點;納指升2.3%,收報10913點。

總結全週,杜指累跌1.7%,標普500指數跌0.6%,納指反彈1.1%。杜指和標普500指數已經係連續第四週下跌,係20198月以來最長的跌勢。

美國的新冠疫情始終未見收斂,每日確診人數仍超過4萬人,累計染疫人數突破7百萬人,死亡人數接近21萬。美國政府已經束手無策,大家惟有希望盡快能夠收到政府新一輪的補貼,救救燃眉之急,相關消息亦成為左右大市的主要力量。上週四《華爾街日報》報道,民主黨準備提出新一輪刺激法案,規模高達2.22.4萬億美元,並預計最快在下週表決。民主黨和共和黨人主要的分歧在於刺激措施的金額,民主黨早前提出的方案達到3.5萬億美元,而共和黨人只有1萬多億美元,現在民主黨作出讓步,減少了1萬多億美元,令市場對兩黨能夠達成協議的期望大升,提振市場氣氛,博在選舉前有協議。

上週五科技股顯著反彈,標普500指數科技板塊升2.4%,係今年99日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其中蘋果升3.8%Facebook、亞馬遜、微軟升超還2.1%Google母公司Alphabet1.2%;晶片股亦顯著造好,AMD3%Nvidia大升4.3%SPDR標普半導體ETF1.4%

紐約OANDA的高級市場分析師Edward Moya指出,市場認為科技股仍是投資較好的選擇。當見到科技得得較低就吸納。他估計2021年股市將會大幅上漲,領漲的很可能還是科技股。

MRB Partners分析師在給予客戶的信件中表示,投資者對疫情很快會過去和美國經濟會出現V型復甦的希望,令金融市場在科技股的帶動下,夏季一度相當火熱,而市場現時已冷靜下來,相信是投資者已經始面對現實。

MRB Partners分析師指出,高增長和與科技相關的股份,特別幾家美國科技龍頭股,陷入了深度的調整,其弱勢亦開始擴散至整個市場,令人嗅到空氣中濃濃的風險味道。他預計美國的經濟復甦之路既慢,而且相當顛簸,然而,有些投資者似乎並未有做好在過程期間會受到挫折的準備,還以為往下仍會一帆風順。

事實上,有不少投資大行早已做出反應,例如貝萊德的執董和組合經理Russ Koesterich表示,他的團隊已在8月底沽出部份高增長科技股套利,在近期跌市期間,增持更多的週期股。不過,他補充,這不代表科技股已經玩完,沽出一些已經升得較高的科技股,只是出於較短線的策略考慮。他的團隊仍然屬意科技主題。另外,他們對經濟前景仍是放心的,相信仍會見到經濟持續好轉的數據,而他人正在尋找與經濟好轉相關的股份。

陸羽仁

回應 (6)
我要發表
Yan
Yan 2020/09/29 07:11:05 回覆

平保增持滙控 暫不宜期望過高
2020年09月29日

  今個星期香港放長假期,只有三個交易日,本周開市出現反彈,牌面係滙控(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同恒大(3333) 股價及相關新聞 兩隻回落得多的股份帶頭勁彈,同時美國有機會推出新一輪刺激方案,令美股期貨在亞洲區造好,都幫了一把。要留意的是雖然指數回升,昨日仍有不少股份創一年新低,顯示市底仍然偏弱。

  大市昨日最矚目的是滙控,由28元的世紀供股價大舉反撲,一舉彈升近9%,報收30.8元,在供股價水平築起血肉長城的股民,一日已經有水位收割。滙控在28元的巨大心理關口出現好淡爭持,正在找尋機會反撲,這個時候平保(231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披露在低位買貨,取代外資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消息,正好為好友提供強心針。

  入股至今未吃過好果子

  港交所(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權披露易資料顯示,上周滙控跌穿28元2009年的供股價水平,平保早在上周三(23日)在場內購入1080萬股滙控,每股平均作價28.28元,涉資3.05億元。平保持有滙控的股權由7.95%增至8%。在最近連番增持前,滙控最大股東是黑石基金,持有約7.21%,如今平保成為滙控第一大股東。

  這次平保加碼成為滙控大股東,市場有不同解讀,都是偏向利好,其中包括滙控早前傳出被中央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現在平保敢增持,看來政治上應該無事。亦有人憧憬平保做了第一大股東後,會為滙控帶來改革,股價因而出現報復式反彈。

  外界對平保增持有良好願望,但成事機會有幾大呢?陸羽仁認為暫時覺得不宜期望過高。把平保入股和中央對滙控態度掛鈎,顯然就把內地政經體制攪混。平保是民營企業,與國企不同,投資或營運與官府政策未必直接掛鈎。如今阿爺無禁內地民企買滙控股票,平保買股無問題而已。

  過去滙控係平保主要股東,後來滙控出售平保股份,予泰國卜蜂集團謝氏家族後,角色互相掉換。然而平保入股滙控至今,沒有吃到甚麼好果子,可見平保沒有甚麼內幕消息。反正平保個個月收入大筆資金要投資,投資經理增持,可能只是策略上安排,覺得滙控股價太平好抵買而已。

  過去平保連番買入滙控,價格都在60元以上。平保對上一次增持滙控在2018年11月1日,那次增持成本是65.1153元。假設平保持有滙控平均成本是65元,現價浮虧53%。如成本是60元,浮虧49%。不計最新增持股份,平保持有滙控成本大約在850至922億元之間,浮虧417至489億元。單計今年滙控取消派中期息,平保已少收23億元。所以如今平保攞3億出來增持滙控,你話挺吓滙控也好,溝淡一下也好,只是小數目,不要看得太認真。平保如果攞多100、200億元出來大手買滙控時,才有點意思。

  敏實炒Tesla概念勁飆

  至於說平保做了第一大股東,會否左右滙控決策或營運。平保自從入股後,未聞有派員入局要求,過去滙控都比較關注基金股東反饋,聽聞上次停止派息,都有向平保解話。然而滙控會否因為平保增持,就改變派息決策,又或者考慮很多股東提出過的遷冊或分拆建議呢?這恐怕首先滙控董事局也不一定同意,即使同意了,也不是董事局說了算,還要看當地監管機構面色辦事,反正在美英等地做銀行,是遷入容易遷走難,想做也未必做到。

  從平保過去買滙控手法,主要都是趁低吸納。如今滙控已經反彈,再追水位未必很大,無貨在手者最好都係觀望一下,低位撈貨博反彈者,若然到達心中食胡價,都可以考慮先沽貨賺錢為敬。

  除了滙控外,傳出要求地方政府幫手融資的恒大,公司否認後,同樣出現夾倉式急升,股價大升20%,收報16.62元,恒大汽車(70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擬登科創板,收市狂升20%,其他車股包括Tesla概念的零件商敏實(425) 股價及相關新聞 飆13%,收造32.75元;長汽(2333) 股價及相關新聞 升6%。

  其他藍籌主要係科網股跟隨外圍造好。大市昨日開市回升,臨近收市美股杜指12月期貨造好升234點,報27277點,恒指高收報23476點,升240點;國企指數收報9383點,漲80點,成交只有933億元。

  陸羽仁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9/28 23:19:59 回覆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將軍, 後抽到幾點? {#icons_dog1}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9/28 12:24:25 回覆

{#iconb_62}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20/09/28 12:10:16 回覆

后抽吧...... {#iconb_62}

Yan
Yan 2020/09/28 10:48:10 回覆

兩個當炒板塊變濕水炮仗
2020年09月28日

  港股第四季偏軟,9月開局後跌多升少,反映11月美國大選前,港股要捱價的預言。上周跌市由科技股帶動,四大巨股「ATMX」輪流下挫,收市科指急插失守7000點,報6918點,全周跌超過6%,恒生指數今個月換馬,換入幾隻重磅科企同藥股,不少跟着指數投資的被動基金和強積金都因此中招。

  受累科技股加上周末市場因為恒大(3333) 股價及相關新聞 要求省政府支持重組流言,令人關注內房債務問題,雖然消息被指是假新聞,仍令恒指受壓,再創近四個月新低,收報23235點,單日下滑75點,全周跌1219點,連降四個星期。

  滙控預託證券又破供股價

  美股走勢比港股為佳,上周五雖然初段乏力,但午後好轉,杜指收報27173點,升358點;納指收報10913點,升241點,升勢更為強勁;標普500指數收報3298點,升51點。由於美股開市初段偏軟,港股夜期一度考驗23000點關口,其後美股反彈高收,港股預託證券仍然偏軟,滙控(0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再跌穿28元的世紀供股價,收報27.95元。本周因為有長假期,不排除市況觀望氣氛會變濃。

  九月全球股市表現乏力,美國總統選舉轉入直路,特朗普不斷打中國牌,但嚐不到太多甜頭,好似TikTok交易,美國政府人又要、錢又要,中國政府拒絕接受,變成卡在中間。有熟悉內地官場的人說,TikTok是民辦企業,外資有不少利益,若然搞死公司,美國用家會不滿,外資也會損手。從北京角度,美國在選舉前是搞完一個又一個,這個嚐到甜頭就會搞下一個,既然如此,為甚麼要讓步呢?

  特朗普搞中國暫時撈不到太大好處,對股市刺激有限,另一方面,市場也擔心拜登獲勝。如果他贏出選舉,會即時有兩個憂處,一是民主黨會推翻特朗普的減稅措施,不利企業;二是特朗普已鋪定後路不認數,屆時政府可能出現懸峙,社會將出現嚴重撕裂,美股政治風險大增,所以美股上周在尾段雖然反彈,後市仍然不穩定。

  9月即將過去,傳統上9月是炒黃金周和賣樓「金九銀十」的時間,濠賭股和內房股都係熱炒板塊,但今年這兩類股份都因為特殊原因,變成濕水炮仗燒不響。內房先受中央劃定三條紅線的限制,嚴控財務,上周再爆出恒大要求地方政府協助完成重組融資消息,消息其後被指是虛假偽造。不過翌日恒大股價急插9.5%,拖累恒大系重創,恒大汽車(70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插13%;恒騰(136) 股價及相關新聞 瀉近20%,為表現最差科技成份股;持有恒大股權之華置(127) 股價及相關新聞 則挫4.5%。其他內房股也受壓,雅居樂(3383) 股價及相關新聞走低7%;融創(191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挫5%;另一隻大股碧桂園(2007) 股價及相關新聞 跌4%。

  內房無得炒「金九銀十」

  恒大在財政備受關注之際,外電引述消息指集團建議分拆物業管理業務已獲港交所(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批准。恒大曾透露計劃透過份拆物管業務,集資約234億元。在近期引入戰略投資者時,該業務估值約858億元。在分拆物管業務上市獲得批准下,若然成事應有助減少缺水的壓力。

  至於濠賭股方面,有澳門朋友說今年情況很特殊。傳統上黃金周濠賭股係做生意的時間,今年因為中秋節同國慶同一日,在內地成為連續8日的長假期,這對內地消費是大大的刺激,但濠賭股卻不見得特別興奮,主要是因為內地大力整頓中介人,令澳門陷入乾水陰影。

  澳門朋友說,現在內地整個政策是嚴控資金流動,無論地下或地面都看得很緊,就算是中小型旅客帶錢過境都有嚴格規定,大戶想透過地下渠道轉移資金更是難上加難。今個月澳門通關,甚至有些大戶可能親自南下調回資金,所以澳門不但沒有明顯受復關刺激,甚至擔心資金會抽回內地。

  澳門賭收至少中期見頂

  從國家政策角度看,中美現在關係麻麻,6個澳門賭牌中,美資有份的佔3個,中央對於博彩業取態自然有影響。另一方面,現任澳門特首與過去不同,對賭業規管似乎更加著重。按照這個分析,澳門賭業就算不是長期見頂,都有可能中期見頂,所以估值不能再當作是高增長股,當中以比較著重中場的銀河娛樂(027) 股價及相關新聞 和家庭式旅遊的濠賭股處境會較佳。銀娛上周收報52.2元,市值2264億元,市盈率17倍,其他有賭牌的濠賭股大部份市盈率在15倍左右浮沉,永利(1128) 股價及相關新聞 的12.5倍則是最低。

  小米副主席高價套現 傳專注搞晶片

  科技股最近大跌,及時減持的大股東先贏甜頭,當中包括小米(1810) 股價及相關新聞 副主席林斌。不過有指他減持並非單純看淡股價,同時也因為另有任務。

  林斌早前以每股22.55至22.85元,減持3.5億股小米股份,套現80億,當時公司股價創25.7元新高不久,上周小米股價已回落至19.72元。今年以來,林斌卸任至少10間小米關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引發外界對其「退休」揣測。不過最近華為手機晶片斷供,論實力專做量產的小米和OPPO,都視為取得華為留下空檔的熱門,最近小米主要股東林斌減持,就引起他未來動向的揣測。

  小米在手機行業,曾以「極度性價比」概念盡領風騷,當時走高檔路線的紅米,曾吸引市場不少注意力,這次被認為有機會取代華為是很正路的估計。小米若然要走華為之路,未來一樣有可能遇到美國在晶片供應上的壓力。

  過去小米曾在晶片上下苦功,研發澎湃晶片,可惜一直無法取得突破,其後小米改以戰略投資方式,與系內其他公司在發展晶片上合作。不過最近又見集團屬下主力從事晶片研究的公司有重新啟動跡象,有指林斌減持是為了調任新任務,但正好就變成以靚價套現。

  陸羽仁

Yan
Yan 2020/09/28 10:47:09 回覆

望美國選舉打卦
2020年09月28日

  上周五港股微跌75點,收報23235點。雖然大市只跌0.3%,但市場氣氛較弱。很多之前有較多資金炒作的股份,都回吐得比較急,例如中國鐵塔(7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上周五跌2.2%,收報1.31元,創一年低位。之前炒過一段的軍工股亦表現不濟,中航科工(2357)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上周五跌1.2%,收報4.2元,有跌穿50天線風險。比較受追捧的個人電腦股聯想(0992) 股價及相關新聞 上周五高開,見過5.3元後急速回吐,一度低見4.95元,收報5元,全日跌3.9%。炒股遇着逆風時,只能嚴守10%止蝕。

  雖然恒指上周五未見大跌,但之前有較多資金炒作的股份卻下跌,感覺不太良好。散戶焦點仍是滙控(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滙控上周五一度失守28元,低見27.9元,收市略為回穩,收報28.2元,跌1.4%,繼續跑輸大市。

  銀行股走勢差劣,渣打(28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跌1.6%,收報34.15元,仍在一年低位徘徊。恒生銀行(011) 股價及相關新聞 較好,上周五反彈1%,收報112.2元,但整體走勢仍是很弱,這兩日從一年低位110元反彈,反彈力度也不強。滙控真的是散戶心中的不死神股,無論滙控跌得如何,總有很多散戶想買。

  無息收無謂死買

  我有不少退休朋友來電查詢,他們想把組合內股票沽出改買滙控。我問他們想沽甚麼股,發現他們想沽的太多數是有息派,甚至派高息的傳統大股,想買滙控的唯一原因是「股價便宜」。

  不少退休人士60、70元買了滙控,如今想買多一些「平貨」溝淡。溝淡是散戶常用招數,但我最不喜歡。因為溝淡動機,只是見到現價比之前買的貴貨便宜,沒有經過認真分析,只為拉低成本就買入。買股不要受股票過去價格所影響,買股票要分析當前經營狀況。如果是「投資的我」,要看滙控生意如何,是否值得長線投資;如果是「投機的我」,就要估計滙控會否在短期反彈。當然「投機的我」需要定止蝕例如10%,你想博股價會反彈10%,於28元買入,升到30.8元就走人;如果看錯跌到25.2元就打靶。

  年紀愈大 難承風險

  很多散戶根本分不清投機和投資區別,見到股價跌就認為股價已見底。判斷股價升跌時,合理表述是講出一個機會率。你問我滙控見底未?我認為股價跌得多就會反彈,但彈完後可能會再跌,已經見底機會頂多是五五波,我甚至估計未見底機會高於50%。

  對於買滙控,我有幾點看法:第一,以機率而言,除非你是短炒,作為長線投資者,看派息或經營情況,滙控未見底機會較高,雖然短期跌得多可能會反彈;第二,風險承受能力,買滙控既然不會sure win(贏硬),當中有一定風險。那麼就要看不同人投入注碼和承受風險能力。假設承受風險能力最高是10,最低是零。如果你是一名剛剛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積存了一、兩萬元去買股票,風險承受能力應該是10,因為即使輸清,返工一年半載,又可以蓄到一、兩萬元本金;但如果你60歲已經退休,拿大部份退休金去投資,可以承受風險可能低至3,因為你已經沒有收入,本金輸了就沒有了。如果你是70歲以上的話,風險承受能力會降低至1或零,最好是甚麼風險都不要冒,因為若然買輸,令到本金大幅減少,將會直接影響往後生計。

  現實上年輕人不會喜歡買滙控,只會炒作科技股。喜歡買滙控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因為他們腦海中仍殘留滙控140元記憶,當年總是「聖誕鐘,買滙豐」,只會買貴不會買錯。受這些殘留記憶影響,就會覺得滙控現時股價很便宜、很抵買。我奉勸長者,滙控現時風險仍高,還是忍忍手比較好。是否買滙控除了客觀因素,還有主觀承受能力問題。當然等到滙控恢復派息,特別是聯儲局開始加息,滙控作為一間環球銀行,投資價值又會重新浮現。那怕到時股價不是28元,可能是40元,但風險反而細很多。

  滙控最大問題是不派息,英國政府認為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會對銀行業有很大衝擊,強制當地銀行不派息以保留資本,渡過危機。究竟滙控明年能否恢復派息,也只是五五波。

  基金經理 心態保守

  退休人士揸着一個投資組合,主要靠派息過活。例如揸着500萬元股票,平均有5厘年息,一年就有25萬元,每月有兩萬多元,作為生活費,對一個退休人士,已經相當不錯。但突然間有某隻股份不派息,利息收入大幅縮水,生活就會受到影響,可能要變賣部份股票去填補收益。股份不派息令股價下跌,還要低價沽貨,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令投資組合本金不斷減少。這也是為甚麼年長者最「棹忌」的是買到一些不派息的股份。對退休人士而言,這些股份無得守。

  回頭來看股市大勢,比較受美國影響,而影響美股的,除了疫情和經濟復甦問題外,還有美國的總統選舉。美股升幅已巨,基金經理本來已窒手,再加上還有一個月多一點就總統選舉,搞到觀望態度好濃,點解唔睇埋選舉結果先下注呢?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五周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可能對未來股市走向具有重大影響,上一輪美股牛市就是從特朗普當選起步。機構投資者愈來愈擔心權力交接未必順利,選舉結果可能不是選舉日出來,而可能要等「選舉月」結束。若特朗普當選,一般被認為對股市友善,若拜登當選,可能針對能源部門增稅,並試圖打破科技巨頭壟斷。

  陶冬認為,這次選舉不僅需要看白宮是否易主,更要看國會參眾兩院花落誰家。如果共和黨取得橫掃勝利,拿下總統選舉並同時奪得參眾兩院,市場會最感興奮。如果特朗普當選,但是參眾兩院依然兩分天下,股市會相對平穩,滯留在金融市場的游資可能逐步進入股市。如果拜登當選,但是國會兩院分庭抗禮,則市場小跌。如果民主黨一舉拿下白宮和兩院,則不排除市場出現強烈負面反應。

  陸羽仁就認為,雖然民調顯示拜登略為領先,但特朗普支持者投票意欲較強,這場選舉頂多是五五波。即使特朗普落選,共和黨仍有機會保住參議院控制權,共和黨全輸機會較少。惟特朗普如果不接受選舉結果,出現亂局的話,將對股市很不利。無論如何,美國總統選舉都會對大市徒添壓力和變數。

  陸羽仁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