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五台山佛教的興起

2020/10/04 10:50:27 網誌分類: 大乘邪師外道
04 Oct
傳說五台最早是道家的道場,《道經》稱五台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台山為道家所居。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這兩位印度高僧居住。為紀念白馬負經(《四十二章經》)輸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西安焚經台)。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
台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適合建寺?《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迹,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此足迹,而且還發現佛「舍利」,此外,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氣象非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
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