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淨土篇 (6)

2021/01/28 09:35:35 網誌分類: 教育
28 Jan

(淨空老法師解答)

問:請問何以《觀無量壽佛經》說,下品下生要在蓮花中十二大劫後,才能花開見佛?

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就是證得實報莊嚴土。這個說法是憑自分,而不論佛加持。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靠自己,不靠佛的加持,要達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下品只需十二大劫,這是靠自力。

我們今天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是靠他力,所以不需要到達這個地位就有享受了。可是要曉得,這十二劫之內是享受阿彌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也就是說我們靠阿彌陀佛不是永遠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彌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後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諸佛國土裡,要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花開見佛。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何以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

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智慧、道力、神通與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在《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裡有詳細說明,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殊勝無比。20-013-1223

 

問:請問如何才有把握往生淨土?

答: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印光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勢至菩薩再來,他對於《要解》讚歎到了頂點,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師若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所以,他的話就是佛的話,這是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們,深信切願就決定往生。

深信切願在哪裡表現?對世間決定不染著,才是真信、真願;如果還有貪愛、留戀,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說淨土法門的修學是「欣厭二門」。欣是希望,歡喜求生淨土;厭是厭棄,厭離娑婆世界。把求生淨土、親近彌陀,當作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訴大家,你能把《無量壽經》全做到,決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就是上品下生。如是慢慢遞減,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於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沒有把握了。

學佛講相應,相應就是必須具足「信、解、行、證」,即相信佛的教誨,理解佛的教誨,進而如理修行,並獲得經中所講的利益,缺一都不能相應。在現前,煩惱、妄想、雜念減少,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是淺證。

待功夫純熟,自然曉得什麼時候往生。六祖惠能大師在一年前就囑咐他的學生,替他預備後事。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講經時告訴大眾,他再講兩年就不講了,這個意思就是兩年以後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純熟之人,一、兩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時往生;功夫差一點的人,多數是一個月或三個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蓮友念佛團」的李濟華老居士往生,就是兩個月前知道的。

往生沒有把握,說老實話,就是聽經太少。我們不聽經,就被煩惱、妄想薰習。世尊當年在世「二時講經」,四十九年不中斷,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每天聽經八小時,才會有成就。

現在講經的人少,所以我們想聽經可以利用錄相帶、錄音帶、CD或電腦網路的方法,反覆的聽,一天聽八小時,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聽掉,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就有感應,往生怎麼會沒有把握?20-013-1227

問:弟子覺得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是一,若是,請問當如何下手?

答: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確實是一,可是你的境界轉不過來,你只見娑婆,不見極樂。好比看電視,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都在螢幕上,問題是你要會調頻道。你現在調的頻道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頻道你調不出來。即使你調出來了,還是這個畫面。你慢慢去想,此理很深,若能真正契入,就入一真法界。21-117-0001

 

問:現在大陸流行念一句、畫一道的「五會念佛」,請問這是淨土法門嗎?

答:淨宗念佛的方法中,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要熟讀,要真正依教奉行。淨宗念佛的方法,大勢至菩薩講得最清楚、最簡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哪裡要念一句畫一道?這個與淨念相繼違背了。淨是你的心清淨,你念一句畫一道,你的心不清淨。又要念,又要分別,又要執著,又要打妄想,這一句佛號裡面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得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念佛怎麼念法,佛沒有具體教導我們,只講原理原則,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你若不能放下,今天喜歡這個,明天討厭那個,這不行,你的心不會清淨。所以,先叫你什麼都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的法門太多了,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只修淨土,其他法門統統放下,這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在入滅之前,非常慈悲教導後世的弟子怎樣辨別佛法的邪正,這一點太重要了。楞嚴會上,佛說得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肉眼凡夫有什麼能力可辨別邪正?所以,佛特別為我們開示,他講了四句,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他講的這個方法,經典上有沒有?經典上有,就依教奉行;經典上沒有,就放在一邊,我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誨。

關於你所問的這個方法,經上沒有記載。淨土經典不多,祖師指導我們依據「五經一論」。我們真正要學習,選擇其中的一部就行了,依教奉行決定能成功。你若想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是不可以的,別人怎麼講也不可以。而五經最短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你一生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肯定能成就。最長的是《無量壽經》,但比起其他宗派的典籍,就少很多了。所以,五經一論合訂起來,只有薄薄的一本,修淨土宗很容易的原因就在此地。

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我現在統統都放下,這是不是違背?不違背。我今天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到極樂世界去,等見了阿彌陀佛,再來遵循「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那時你有好的修學環境,有好的老師;諸佛是你的老師,菩薩是你的同學,你又是無量壽。現在我們的壽命很短,要學的東西太多,還沒有學成功,壽命可能就到了。所以,我常講「四弘誓願」,現在只落實前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而要斷煩惱,就要一心、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得清淨心。一般講,一門深入,你就容易得定,定能開慧;你學多了,就沒有辦法得定。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教學生,學生只能學一樣東西,你同時想學兩樣,他不教你,他不要你這個學生。所以,我們都是從私塾那個方法學出來的,就是學一門。一門學好了,學好的標準是你能上大堂講經,老師坐在最後一排聽。那時沒有擴音器,他坐最後要能聽得見才行,你講的話他聽不見不行,你的音聲不夠大。他聽你講,認為沒有講錯,不會害人,才同意你再學一部經。一個人最多不可以超過三部經,這是那時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規矩。

你自己主修的只能是一部經,但是每個同學所學的經不一樣,你都可以去旁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要多講,我們那時的標準是至少要講十遍。譬如我學《彌陀經》,我要講十遍,經老師同意後,才可以再選一部經。所以,絕對不允許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是通家,那是什麼樣的人?開悟的人。你沒有開悟,煩惱習氣很重,學多了,你的知見和思想會混亂,沒有好處只有害處,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真正通過學習,你才知道那個方法好,老師所教的正確,我們對他這個方法很佩服,都認真努力來學習。

我幫助別人也是用老師的方法。早年在新加坡,我們辦一個短期弘法人才培訓班,學習時間是一屆三至四個月,學習內容是一部經。參加培訓的同學,三、四個月之後,他們寫出很多心得報告都指出,這三個月的學習勝過他們過去在佛學院四年的學習。以前他們四年學得很多,每天有很多課程,這三個月學一門,就有這種感受。確實如此,他上台把所學的能講出來;而一般佛學院四年出來之後,一部經也不會講,所以從這個實驗,也能看出很好的效果。

念佛方法很多,原理原則只有一個,決定是得清淨心。自己可以去試驗這些方法,如果你確實照這個方法修學,煩惱少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少了,你的心清淨了,感覺比從前聰明;從前辦事是迷迷糊糊的,現在辦事有條有理,自己能體驗到智慧現前,那就說明你有進步。區別在哪裡?學佛之前,自私自利的念頭很重,真正學佛後有一點受用,慈悲心現前,把別人的利益看重,自己的利益看淡薄,時時刻刻能夠替別人著想,很少想自己的事情,這是很明顯的變化。21-246-0001

來源:

https://www.amtb.tw/blog/archives/130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