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 的一地雞毛

2021/04/01 04:13:53 網誌分類: 生活
01 Apr
          巨輪「長賜號」終於脫困,蘇彝士運河管理局宣佈已經恢復二十四小時通行,目前等待通行的有四百五十艘船。運河每日通行的限量是五十到八十五艘,因此等目前的「船龍」完全疏散,其實還需要六日左右,從「長賜號」擱淺當日算起,直到完全恢復正常,已是半個月。

          半個月,蘇彝士運河每一日損失高達一千三百萬美元,即過億港元,此外其他船隻延期,或被迫改道,或滯留期間的消耗,這筆帳更加驚人,根據德國保險的龍頭公司安聯估算,蘇彝士運河堵塞超過一個星期,導致全世界的貿易損失達到六十億美元和一百億美元——因此賠償問題,已經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顯而易見,保險公司將損失慘重。

          萬幸這艘船脫困,原來排在長賜號之後被塞的船隻之中,有二十艘船裝滿牛羊牲畜,數量數以千計,若時間再拖延下去,這些牲畜面臨飢餓、缺水、傷病的情況,船上糞便堆積,產生連帶的生化災難,一旦爆發大規模死亡,其中生出甚麼瘟疫,也未可知。

          長賜號之擱淺,關鍵不是甚麼動力學的物理問題,或者運河的管理文化,而是國際物流的弱點暴露無遺。在當今號稱全球化已經深入骨髓血脈之際,航運的方式以及路線,和十九世紀沒有太大分別,證明所謂的科技進步,並沒有想像中開天闢地,扭轉乾坤之威力,必須服從於地理的現實環境。

          美國的科技可以遠征火星,衞星鏡頭可以清晰拍到每一個貨櫃的商標,但是不能改變蘇彝士運河作為船運咽喉的地位,也無法改變運輸牲口過程的現狀,面對船隻擱淺的古老問題,挖掘淤泥,即使以美軍之高科技,最先進之數碼工程或者人工智能,也無用武之地。

          只是一宗簡單的航運交通事故,也足見當今世界之脆弱,不堪一擊,手機上網,衞星上天,出了事,但開挖掘機的只是一個司機,他也在社交媒體曾曝光老闆給他的「指示」,要求加人工,便沒有了下文。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