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識滿天下
商識滿天下
商識滿天下

持守正道,莫計得失,懷才必遇

2021/04/30 04:13:41 網誌分類: 生活
30 Apr
          就算輸在人生的起跑線,憑着堅毅不屈,最終也能踏上人生不同的舞台,這是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流行病學部副教授蔡錦輝(Kelvin,見圖)的寫照。二○一八年,他創立了DeepHealth,為普羅市民的健康把關,儲存及分析不同類型的健康數據,望有助醫生準確斷症,為大眾防「病」於未然。

          這位出身基層的公共衞生「數據聖手」,原來會考並非一帆風順。和很多男孩一樣,欠缺語文天份,唯對數學卻有濃厚興趣。失意會考的他,因補習老師的一句話:「兩年後若未能升學,你將來有何打算?」令Kelvin從渾沌中醒覺,重新定立人生目標,翌年重考會考,用上平常人三倍時間溫習,將勤補拙。兩年後成功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從此開展他的「數字人生」。他在二○○○年畢業,因為一張不起眼的招生海報,轉到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攻讀碩士及博士,同時他亦曾擔任香港小童群益會導師及在醫院管理局任職數據管理的工作。

          成功的人物與眾不同之處,往往並非天資,而是善用生命中寶貴的時間去尋求進步,不為追求分數而努力,也不跟別人計較。讀大學時的Kelvin,最愛跟組員做研究課題。他從不介懷組員參與熱誠,只用互補角度去看待每個組員的參與,務求完成學習目標。重提這次在學經驗亦令他回想到前書院院長李沛良教授的教誨,就是「做人若計較愈多,就會得着愈少。」

          熱心社會服務的Kelvin,其熱誠始於小時候當童軍和讀大學時在小童群益會當導師的工作。他因助人,間接瞭解人才是服務的最終對象。他憶述:「從服務兒童及青少年人的工作中,跟我在大學主要學習的課題並沒有太大關連,但卻豐富了人生思想及學習目標,間接為事業發展帶來裨益。」

          他熱衷公益和堅守正道,很快便遇上生命中的百樂,走進人生的拐點;這位百樂便是醫學院的沈祖堯教授。Kelvin在二○○五年完成博士學位,旋即從事一份和「沙士」有關的合約工作,沈教授便是他當時的老闆。沈教授欣賞他在數字上的敏感度,把他拉進團隊中,並鼓勵他當教授,從此他便有機會走進流行病學的核心工作。他說:「為民着想就要多走一步,計算篩查大腸癌的成本效益,再游說政府以政策配合。」Kelvin從中體會到影響政府施政,可比醫治疾病帶來更大健康效益。他也從沈教授身上學到管理,做事「要快但不要急」。在沈教授的指導下,他現已成才,現今更熱愛做研究和發表論文。

          他自言另一個重要的學習對象是來自商學院的陳志輝教授,他所提及的「左圈帶動」(即由需求帶動服務方向)。他說:「我以前精於數學,為醫生解決困難時,出發總以自己為先。創業兩年後,始明白到要關注持份者的需要,比做一件好產品更重要。」在大學鼓勵學者創業的計劃引動下,他曾帶領團隊參與不同的初創比賽,競投創業資助,但幾乎每次都失敗而回。他憶述:「我當時心感不忿,自覺所做的都是有意義的工作,只是資金回報不及其他初創項目來得快。但想深一層,對手就是懂得攻心,明白以資金回報快來說服創投基金的支持。」Kelvin從中也明白到,凡事要多考慮市場需要,而不是賣自己覺得最能幫助大眾的東西。

          前瞻未來,Kelvin認為醫生與科技將共存,而非競爭,理由是醫療需要醫生智慧,科技及大數據只能有效整理資訊來提高醫療成效,而不能取代醫護的專業角色。但醫生也須加強對科技的學習及認知,以跨學科的合作更提高病人的治療成效。(下)撰文:關樹楨

        本欄由中大EMBA課程專訪成功機構,冀讀者能從中借鑑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陳志輝教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gg
gg 2020/10/16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