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 發展太快

2021/07/08 04:43:19 網誌分類: 生活
08 Jul
          兩名美國左派傳媒的意見領袖Herzog與Singal公開討論多元性取向族群(LGBTQ)的最新動態,發現L(女同性戀)漸遭淡化,因為這個字只局限於女性之間,有明顯排他色彩,不夠包容(inclusive)。

          同樣道理G(男同性戀)這個字也落後於形勢發展,為進步人士所避免。難怪亞馬遜先行一步,格外重視B和Q的權益,大概是嗅到勢態有變了。

          但是仔細一辨,B(雙性戀)也令人感覺不快,因為一個「雙」字(Bi),前設明顯是兩性,但如今美國左派認同之性別,經自我定義,數以十計,譬如最大的社交媒體facebook即為客戶提供五十八(又說七十二種)性別選擇,何止兩性之局限?

          左計右計,目前只有T(跨性)和Q(存疑)未有重大異議,但太多的人自我歸類為Q,導致Q變成萬金油一般,適合任何人,變成一個大雜燴,有違其「少數」特性,失去新鮮獨特之地位,說出來似乎有點「掉價」。

          如果七扣八除,萬一LGB地位不保,原本的龐大陣營,立即縮水,因此有必要開拓生力軍,譬如P(戀童)是否可以洗刷污名,也擺上枱面,正式加入大家庭?

          這兩位美國左派知識份子之討論,其脈絡發展,可說是意料之中:追求「革命進步」,總不免愈趨激進,同一陣營內也需要不斷比拼誰更加「正確」,正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層層遞進,新血排擠舊黨,先是主張君主立憲之斐揚派退場,換上主張普選的吉倫特派,結果被雅各賓派血洗清場,又因為恐怖暴政激起內部政變,轟轟烈烈,最後竟由拿破崙稱帝,才算太平。

          討論者之一Singal本身是記者,曾經因為質疑兒童變性是否會產生心理創傷,已經遭到左派內部激進勢力的批鬥。他從來也不是支持特朗普的「無知」、「偏見」之「紅脖子」鄉下仔,而是典型的東岸知識份子,但是只要有一次表態不夠合格,就已有立場動搖之嫌,正值「刪除文化」(cancel culture)的風頭火勢,即使提出溫和觀點,也有被「刪除」之風險。

          此次他藉機發問,討論「戀童」性取向未來正名之可能,是否有意以更加激進之立場,以顯示自己的堅定信念,也未可知。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