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貸亂象
2021/07/22 04:13:42
網誌分類:
經濟
手機App竟然與貸款扯上關係,開拓客源招徠。無他,只因為私人向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繁瑣條件多多,諸如需要入息證明、住宅證明等,而且不一定可以能獲批。手機App貸款只要打通電話,十之八九或多或少,亦可以借到錢。但天下沒有免費午餐,App借貸必須承擔一定風險,尤其是在貸款利息方面非同小可。
有報道指,內地有一款App宣稱貸款上限可高達20萬,年利率低至7.2厘。但當申請人按照App要求填寫所需的個人訊息,以為可以有錢到手時,卻收到一個訊息,批示貸款年息為23.4厘,而非標榜的7.2厘這麼低。
一通電話即可借錢
財經業界指出,此種具備借貸功能的手機App,通過各式各樣無所不用其極的誘導方式,推廣其借貸業務,形成市民風險意識差劣,導致一些自我控制消費能力差的人,對金融貸款認識膚淺的人盲目舉貸,無法自拔之時只有扯東補西,借甲App償還乙App欠債,每天被各種追債電話困擾不在話下,而且影響個人信貸紀錄,為日後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影響。
面對這種具有侵害個人訊息安全的放貸形態,今年5月內地國家網信辦在一次通報中指出,目前有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其中半數以上App都具備金融功能,這些App存在非法獲取、超出範圍及過度收集等侵犯害個人訊息等問題。
目前一些中小借貸平台,很容易洩露個人訊息,有個別平台為追求利益,會把個人信息「打包」賣給第三方,只要閣下在一間App平台申請過借錢,其他借貸平台便如蟻附羶,推銷電話絡繹不絕。
有學者專家指出,一些常見的日常生活App,較銀行推出的App為多,覆蓋面更廣。由於使用率高,加上過度宣傳借貸功能,容易導致網民掉入網貸陷阱,導致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形成。在此形勢下,相關部門必須對這類App嚴加監管,堵住塞由此衍生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漏洞。
學者專家嚴正聲明,目前手機App的借款亂象,不能再繼續亂下去,政府監管部門必須持續加強監管手機App開設借貸功能營運,尤其是對當前「狗屎垃圾」的App都可以放貸局面,要有更精準規範和約束,例如平台的借貸資質、用戶申請門檻、推廣方式等方面,也需要有更明確和嚴格標準,以做到App借貸業務有序、發展有度。
互聯網金融風險日增
作為手機機主,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高,消費又缺乏節制的年輕人,面對各種借貸App誘惑和營銷攻勢,更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定力,千萬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無抵押、低利息、放款快」的花言巧語,否則一旦陷入其中,必然麻煩多多。
目前手機App貸款在本港仍未流行,正在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關財金高官要有危機意識及早處理。市民亦要知道,世間沒有免費午餐,「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時下銀行金融機流行一句話:「還得到先好借」,縱是江湖救急,亦要諗清諗楚。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apolloslchin@yahoo.com.hk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