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德字創造原理探索

2021/08/02 18:57:55 網誌分類: 聖經文化
02 Aug

德字創造原理探索

     德字。近代人給它以品行、品質的註釋。但繞來繞去近代人也沒有把品行、品質講個明白。最終德字的內涵在人們的心中並沒有清晰的答案。德字有一異體乃惪。從其異體惪的組成結構來看,華夏祖先賦予它的內涵可為聖潔,純正,直心,無心,即無欲無望,無憂無慮也。

   先秦道家老子認為,“講求清靜無為,因順自然,有所得於道,就是有德。”即是'修道有成,與道一體,自然長生,就叫做“德”。'《自然經》說:“德言得者,謂得於道果。”同時,道教又認為,“道”生萬物,不自恃以為功,“生而不有,長而不宰”,如果學道者修得這種特性,“舉事與道合”,亦稱“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莊子·天地篇》:“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認為“德”的重要性僅次於道。

   唐道士吳筠在《玄綱論》中說:“道德者天地之祖。”總之,道教的“德”與“道”一起,共同構成其教理的核心內容。故《道教義樞·道德義》說:“道德一體,而其二義。”綜上所述,德與得相通,又德與得不同。德與得通者,德性即道性也;德與得不同者,德性即生也。生者,奉獻也,付出也。德字,體現了華夏祖先的世界觀,人生觀。華夏的聖賢大德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相蘊藏在德字中。

   德字。德字有雙立人兒、十字、四字、一字與心字組成。雙立人者,乃行字旁。行字旁,有行為、行動、行走之意,雙立人者,有木之意,在周易文化中木主仁也;十字,在周易文化中為土;四字者,在周易文化中為金;一字者,在周易文化中為水;心字者,在周易文化中為火。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木主仁,金主義,火主禮,水主智,土主信。仁義禮智信,五德皆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德之生之性也;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德之約束之性也。

   在周易陰陽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有兄弟姐妹之稱(我),有下屬子女之稱(子、女),有妻妾財富之稱(正財、偏財),有官煞約束之稱(正官、偏煞),有父母印星之稱(正印、偏印)。金木水火土各呈陰陽之屬性,“陰陽接而變化起”,“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過程中,整個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無窮的變化著,沒有一刻停止。故有《周易》對世界萬物的變化肯定為:“天地之大德曰生”,德與得通者為道性,德與得不同者為生。伴隨著生生不息的變化,彰顯著仁愛、公正、禮儀、智慧和誠信。這即是華夏祖先賦予德字的通與道和不同於道的基本內涵。

   德與得通者為道性。為道者,和諧也,和睦也,和平也,和氣也。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同心同德,同志同意,同聲同氣。無憂無慮,無嗜無欲,無穢無累。人心大同,世界大同,無貧無富,無貴無賤,無尊無卑,無弱無強,清靜安寧,喜樂不已也。

    德與得不同者為生。為生者,奉獻也,付出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任勞任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德,嚴持法律,履行原則,遵守紀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悲善良,大愛無疆。德,抵禦誘惑,防杜慾望,不貪腐,不奢侈。德,彰顯的是溫、良、恭、儉、讓和仁愛、公正、禮儀、智慧與誠信。那麼背道而馳的概念就可想而知了。背道而馳者當是對立、爭鬥和分裂,是離心離德,心懷鬼胎,蓄意搗亂,而其踐行的則是暴劣、醜惡、驕橫、貪婪、傲慢和怨恨、偏執、野蠻、愚蠢、虛假。

   道德內涵的奉行與否,是人類今生今世的資本,是來生後世上帝檢選你的依據,是通往天堂或地獄之因果鏈,是人類與地球安寧祥和的保證。是當代基因與遺傳、進化與退化觀的歸宿之處。仁義道德、仁義道德。中國人最愛講仁義道德。中國人的血液中都流淌著道德的內涵,蘊藏著道德的元素。仁者、愛也,愛者、奉獻也;義者、公正也,公正者、約束謹慎也。禮者、智者、信者相應而立也。只可憐那些戰爭的狂人,雖然學富五車,雖為世界強者,心靈深處卻必無道德的內涵。

   重德即是修道。做人者,不可不對德字加以理解和認識,並由德字的內涵思索自己的品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