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消費券的心理帳戶

2021/08/04 04:13:32 網誌分類: 生活
04 Aug
          香港人有消費券很開心,看八月一號周日那天,各大小商場和食肆都大排長龍,就知消費券能刺激消費意欲,為不明朗的經濟注入強心針。

          消費券比直接派錢較好的地方,是可以增加「乘數效應」,讓更多錢在經濟體系內持續流通。對市民來說,意外之財跟努力工作的收入分別來自不同的「心理賬戶」。由於人們心理上對不同來源的財富有不同的編碼和歸類,不自覺會將之區分為「不同領域」的錢,故此同樣是得到一千元,意外之財會較容易花掉,辛勤工作得來的收入則會審慎使用。只要消費券在執行上沒有引起過大的行政成本,整體來說一定帶來正向的效果。

          作為「精明」的消費者,同樣有五千元的消費券,應該怎樣活用才會感到「最快樂」呢?人們對心理賬戶的開支大致可分為生活必須開支、家庭和個人發展開支、情感維繫開支和享樂消閒開支。其中人們在情感維繫開支上較鬆手,理由是這方面的花費帶來的積極情緒更大。

          究竟一次過花光消費券開心?還是逐小逐次去花費較愉快?理論上,同樣是二千元,一次過用盡所帶來的快樂,不及分十次、每次花二百元多,因為這樣消費帶來的喜悅會更持續。另外,以常用的八達通領取消費券,花費的快感不及刻意用另一張八達通領取消費券呢!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