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航運困境出路何在?

2021/09/21 04:13:28 網誌分類: 經濟
21 Sep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20年國際商品貿易較2019年下滑8%,但根據海運研究諮詢機構Drewry世界貨櫃指數(以每一40呎標準貨櫃為準),在2020年6月前還在2000美元以下,2021年初卻突破4000美元,而且於上周達10375美元創新高。

          全球海運費用暴漲,現由中國運送一個40呎標準櫃至歐洲的價格為14284美元,比一年前高逾五倍,而且普遍物流時效慢了三到四周,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全球海運市場長期處於缺櫃、缺船、塞港、缺貨車的多重困境,並且將持續更久時間。

        疫情致運費水漲船高

          造成這種局面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人手不足,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不少港口人手未能完全復工,目前平均停泊耗時從正常的8小時上升至平均33小時;二是碼頭設施落後,不少主要港口,尤其是早期發展興盛的重要港口,配套設施相對老舊,比起智能化、機械化的現代港口效率低不少,以南加州港口為例,截至9月8日,洛杉磯港及長堤港合共有40艘船等待卸貨,為該指數新高;三是供應鏈斷鏈,受疫情衝擊,多地生產力未完全恢復至正常水平,導致缺少回程的「對頭貨」;四為貿易需求量驟升,2021年以來隨著各地疫情緩和及對疫情適應,各地對商品需求量逐漸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讓海運需求量隨著全球貿易量水漲船高;最後,由於航運業內大企業壟斷較為常見,海運業者之間彷彿有趁機哄抬價格嫌疑,甚至愈來愈常拒絕或取消出口貨物預約。

          由於海運為全球80%貨物貿易運輸渠道,因此對各國物價水平有直接影響。為了穩定物價水平,筆者認為有幾個方法可以紓減航運壓力及價錢。首先,各國必須要積極解決疫情,進一步推廣疫苗接種、做好疫情防控及檢疫,盡快讓生產力恢復正常水平;政府需要加強行業反壟斷調查,防止業內競爭者之間出現「合謀定價」現象。

          其次,海運業亦可以參考航空業運作模式,不同公司、不同船隻之間應以改善資源配置為原則,合理分佈航線及船隻,從競爭關係轉變為聯合互助的合作關係,例如在堵塞期間讓貨物可以通過其他航商船隻進行疏導、繞道,才能靈活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

          最後,各港口的智能化升級亦要提上日程,推動自動化遠程操控、信息化監控等,進一步提升人員配置和效率。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