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從諾貝爾獎看投資

2021/10/08 04:12:30 網誌分類: 生活
08 Oct
          踏入十月,又是諾貝爾獎頒獎的日子。除了經濟學獎由瑞典出資增設外,其餘六個獎項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每年開支超過五千萬港元;加上委會員成員的報酬、基金營運和活動宣傳,每年總開支需要逾億港元。諾貝爾獎一百二十年前只有二千七百萬港元,難道投資有道,就能富貴永續?

          諾貝爾獎基金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面對破產危機。因為早年基金只保守地投資在銀行定期和國家債券上,回報非常低;加上戰爭及經濟不景帶來滯漲和貨幣貶值,還有諾貝爾的遺願是希望得獎者二十年不拿工資仍能做研究,令獎金數目不菲,結果短短五十餘年間,諾貝爾獎基金的資產已流失了三分之二,可謂嚴重出血。

          基金委員會為了不讓諾貝爾獎步向衰亡,遂大膽改變投資策略。委員會將五成半的資金投放在股票上、一成投資房地產、一成存款及買債券,餘下兩成半用作其他投資(包括對沖基金和另類投資),期間會按市場情況調整比重。乘着上世紀西方經濟大起飛,諾貝爾獎基金的資產去年已高達三十六億港元。

          諾貝爾獎基金的投資故事,成為分散性投資的成功例證。面對美國大印銀紙,全球物價飛漲的世界,遠離美元資產的分散性投資策略已成為當下的應變出路。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